中国历史上最具执政能力的太后是谁?

胖猫读历史 2025-01-20 12:11:11

永元八年春,刘肇册立贵人阴氏为皇后。

阴氏的曾祖父是阴丽华的哥哥阴识,母亲邓氏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孙女。

永元四年,朝廷举行选秀,13岁的阴氏,以美貌入选后宫,数年后被册立为后!

继阴丽华,阴家再出一后,在东汉皇后排行榜上与窦家并列第一。

有意思的事,和阴丽华一样,阴氏也遇到一位强有力的对手:邓绥。

邓绥的背景与阴家相比不遑相让,出身显贵,累世公侯!邓禹东汉开国第一功臣,其父是东汉著名羌族问题专家护羌校尉邓训,有意思的事,邓绥的母亲是阴丽华皇后的堂侄女。

注意这个特点:六大家族盘更错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邓绥从小只喜读书,母亲阴氏对女儿的爱好表示不满,不好好学女红针指,成天抱着书本,难道想做女博士吗?(当习女工,今不是务,宁当学博士耶?)

邓绥性格很好,她从不当面顶撞,而是“曲线救国”。母亲大人训话后,从此白天学习女工,晚上仍然读书不倦(后重违母意,昼则缝纫,夜私买脂烛读经传)

高情商!家庭和谐的同时,仍不放弃自己的人生志向。

邓绥日夜苦读,六岁通《史记》,十二岁通《诗经》、《论语》,见解往往在哥哥们之上,宗族外内皆号'诸生'(诸生大致相当于明清两朝的高级秀才)

高学历的邓绥还是位大美人,身长七尺二寸的邓绥,气质不凡,光彩逼人,姿颜姝丽,绝异于众!这从邓绥入宫后,宫内的反应可以得到明证:左右皆惊。

集才貌智慧于一身的邓绥为啥在立后上输给阴氏呢?

两人根本就没同时入宫,阴氏参加选秀时,邓绥的父亲邓训病故。三年服孝期满后,邓绥方才再次参加选秀。

结果刚入宫一年,邓绥就被封为贵人,入住嘉德宫,与长秋宫的阴氏并称后宫双珠。

窦皇后是怎么上位的,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详见这篇、然而邓绥告诉众人,除了阴谋诡计,还可以走另一条路:以德服人。

邓绥入宫后,遵循礼法,侍奉阴后,小心谨慎(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阴后,夙夜战兢)

举几个事例

一:每当邓绥与阴皇后相处时,邓绥从不正坐,而是离开座位站在一旁,身材修长的邓绥走路时,尽量弓着身躯唯恐显得她高阴后一头(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偻身自卑)

二:刘肇如果向后妃们询问什么事情,邓绥也绝不当众抢阴后的风头,一定要等阴氏先发言,才毕恭毕敬地说(帝每有所问,常逡巡后对,不敢先阴后言)

三:皇宫举办宴会,后宫佳丽自然不愿放过这个在皇帝面前展示美色的机会,众妃争着打扮修饰,金钗簪珥光采夺目,裳衣罗绮鲜明照人。唯独邓绥素衣布服,没有修饰,朴实无华。如果衣着与阴氏撞衫,就立即脱下并换上其他服装(而后独着素,装服无饰。其衣有与阴后同色者,即时解易)

四:有一次,邓绥生病,连日卧床不起。刘肇十分怜惜,恩许她可以召入家人进宫探视,并且不限时日。邓绥竭力推辞:宫廷禁卫森严,如外人久久滞留宫内,会使群臣批评陛下徇私情,讥讽臣妾不知足,于公于私都不宜(宫禁至重,而使外 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刘肇十分赞叹,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五:邓绥对待宫女、内侍等十分体贴。接抚同列,常克己以下之,虽宫人隶役,皆加恩借。

总结下邓绥的斗争技巧:

对阴氏谦恭小心,表示自己身份卑微(让对方抓不到把柄)

对宫人和做杂役的奴仆施以恩惠和帮助,收拢人心(团结一切力量)

禁止自家亲戚出入后宫,让警惕外戚专权的和帝大为赞赏,被窦氏压迫数年的刘肇对外戚专权十分反感,谨小慎微,方能真正取悦和帝(能读懂皇帝的心思)。

邓绥的这套策略完全可以挪用到办公室政治,在公司如果遇到经常看你不爽,给你使绊子的人,也可以学习下邓绥的策略,不要与其发生争论,不让别人抓把柄;对其他同事要百般笼络,让大家都说你好;对老板则要深刻领会精神,如此一来,还需要担心那些鸟人吗?

邓绥的打法效果相当明显,以至于刘肇发出感叹:修德之劳, 乃如是乎!

皇帝的心思都放在邓绥上,日渐疏远阴后(帝深嘉爱焉)。阴氏自然恨之入骨,却找不出邓绥得纰漏。邓绥也很警惕,越发谨言慎行,每当皇帝召见,往往称疾不应(后阴后渐疏,每当御见,辄辞以疾)

永元十三年,刘肇忽然得了重病,阴氏私下说到:我得意,不令邓氏复有遗类!

邓绥听到后对左右流涕,表示要饮药自杀,宫人赵玉坚决阻止,并谎称刚才有使者来,说皇上的病己经好了。邓绥信以为真,遂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读这段话,不知大家对邓绥有没有全新的认识?

既然是密言,邓绥又是怎么得知的?只能证明一点:阴氏的左右都被邓绥收买了,你有什么招、什么底牌,对方看的清清楚楚,还怎么和邓绥斗?!

邓绥之前以退为进,不接受皇帝的召见,隐忍不发,就是为了找一个扳倒阴氏的机会。果然,阴氏没有城府,很快就露出破绽,这出自杀的闹剧无非是演给刘肇看的。

不得不说邓绥的表演是顶级的,刘肇恢复后,得知宫中的闹剧后,立马产生废后的想法。

阴氏慌不择路,急召外祖母邓硃入宫商议对策,邓硃献巫蛊之计,谁料消息再次走漏!

邓绥迅速告发阴氏欲行不轨,刘肇派出中常侍张慎和尚书陈褒调查此事,证据确凿!

刘肇立即没收阴氏的玺绶,将其扔到冷宫,阴纲得知女儿被废后很识时务地选择自杀,阴纲的三个儿子,阴辅以死捍卫了自己最后的尊严,阴轶阴敞被流放日南郡(今越南河内)比景县, 曾经出过双后的阴家从此彻底离开东汉的顶级权力圈。

永元十四年十月,刘肇下了册后诏书: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宗庙,母天下,岂易哉!唯邓贵人德冠后庭,乃可当之。

邓绥再三推辞谦让后登上皇后之位。

经过四年的隐忍,21岁的邓绥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但她没有得意,依然保持了优良的作风:

阴氏在位时,宫中以奢华为风尚,四方各国进贡方物,大多是一些珍贵华丽之物;自从邓绥成为皇后,万国贡献的奢靡之物一律禁绝,岁时季节只需进贡纸墨。此举为蔡伦改进造纸术提供了物质条件。

刘肇每次想封爵邓绥家族,邓绥往往谦让苦苦哀求不让进行,所以邓绥的哥哥邓骘在和帝一朝也不过位及虎贲中郎将。

邓后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宫廷内外的一片赞扬声,班昭以她为鉴,写下了传世名作《女诫》。

邓绥真的对权力一点都不动心吗?真正的考验来了:

105年,和帝在章德前殿驾崩,年仅二十四岁的邓绥一跃升为太后,临朝执政,她又会给出怎样的答卷?

邓绥面对一个重大的选择,立谁为皇帝?是八岁的刘胜还是刚满百日的刘隆?

按照嫡长子继位的原则,刘胜应该继承皇位。

然而大出群臣意料,一直谦恭谨慎的邓绥竟然选择迎立少子刘隆为帝,同时对邓氏成员加官进爵,任命邓骘为车骑将军、邓悝为虎贲中郎将,邓弘、邓阊皆为侍中,邓家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外戚。

还记得窦太后临朝执政的形势嘛?熟悉的套路、熟悉的配方,面对绝对的权力诱惑,有几人可以忍住。

当然窦家和邓家还是有所区别,窦氏掌权时,权柄更多在窦宪手中,饱读史书的邓绥决定亲自上场,临朝听政。邓绥以皇太后的身份诏告天下,皇帝幼冲,承统鸿业,朕且权佐助听政,兢兢寅畏,不知所济。深唯至治之本,道化在前,刑罚在后。将稽中和,广施庆惠,与吏民更始。其大赦天下。自建武以来诸犯禁锢,诏书虽解,有司持重,多不奉行,其皆复为平民。

诏书里,邓绥自称“朕”,自古以来,称朕者皆是皇帝,邓绥的野心昭然若揭,她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不是皇帝而自称朕的女性。

刘隆继位没多久也驾崩了,群臣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八岁的刘胜身上,都认为他将是皇帝的不二人选。

刘胜也认为皇位即将唾手可得。

邓绥再次投出反对票,之前就没立你,难道让你上台复仇嘛?邓绥这次选谁了呢?

废太子、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

史载刘祜好学史书,和帝非常称赞他,多次召他入宫觐见(好学史书,和帝称之,数见禁中)

按说刘祜比刘胜年纪更长,并不比后者好控制,但邓绥没得选了,让邓骘和邓悝连夜用青盖车将其接进宫中,立为皇帝(太后与兄车骑将军邓骘定策禁中。其夜,使骘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斋于殿中)

第二天一大早邓绥便登上崇德殿,拿出册立刘祜为皇帝的诏书,说是和帝的遗诏。经过窦氏的洗礼,群臣也学聪明了,没人选择当面硬杠,但是平静的政局下确是暗流涌动,一场针对邓绥的政变正在密谋中。

那么这场变局,最受益的人是谁呢?

刘庆,与皇位失之交臂的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阴差阳错成为皇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很多时候面对挫折,不要放弃,也许幸福就来了。

连立两个皇帝后,邓绥才发现,这个位子并不好坐。

永初元年,18个郡国发生地震,41个郡国发生水灾,28个郡国受冰雹袭击。

还记得章帝刘炟的罪己诏嘛?

建初元年,兖、豫、徐等州发生严重的旱灾,赤地千里,饥民遍野;皇帝宝座还没坐热的刘炟无奈下罪己诏自省。

为啥呢?

西汉大儒董仲舒曾提出过一套天人感应理论。它是指人能感应天,天也能对人发生作用,预知灾难的发生。汉代的人们普遍认为地震是人间失德导致的,官员勾结、结党营私、欺压百姓,皇帝昏庸或后宫涉及前朝政事都是失德的范围。地震发生之后,朝廷必须反思、肃清失德行为,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渐渐地,地震沦为汉朝廷政治舞台上各方激斗的工具。

和帝时,地震波及十几个郡,当时窦太后权势滔天,大臣们就认为是因为太后乱政造成。

灵帝时,也发生了两次地震,正值曹节为首的宦官集团把持朝政,士大夫们抓住机会对宦官势力发动汹涌反扑。

早对邓太后专权不满的朝臣怎能放弃这个良机,李固认为地震是由于邓太后“越阴之职,专阳之政”所致。

李固来头不小,是司徒李郃的儿子。

好学的他常改变姓名,不远千里步行寻师。李固博览古今书籍,研习五经共十多年,四方有志之士大多都羡慕他的风采而来向他学习,京师人都赞叹说:“这又是第二个李公了。”

此时的李固名气还不大,等梁冀上台后,李固才会真正名显内外。

李固没有官职在身,邓绥没当回事,接下来的这帮人她就不得不严肃对待,郎中杜根联合一大群郎官直言进谏,强烈要求邓太后下台,还政于安帝。

杜根的言论显然超过了邓绥的底线,一直以谦让著称的邓绥毫不手软,以“大逆不道”之罪将其装入囊中当众打死,然后抛尸荒野。

此举彻底震慑众人。

好在杜根生命力强,在荒山野岭之中苏醒过来,在原地装了三天的“活死人”,据说眼睛都长了蛆。等到风声过了,才潜逃江湖,直到老去,再也没有过问朝中事。

为了堵住大臣的嘴,防止他们继续用儒家言论制造麻烦,邓绥颁布一系列惠民政策:

1、裁撤无用之物;下令削减太官、尚方、内署等高级官员的各种御用车马、珍肴、服饰以及各种奢侈,削减宫女的数量,允许宫女自由选择离开或者留守,离开的发放路费,成为自由民。

2、将灾民迁徙安置到荆州、扬州所属的丰产郡。又派樊准到受灾严重的冀州、吕仓到兗州开仓放粮

3、放开国家管制,将所有的公田全部分发给贫民。

无论邓绥是出于何目的(比如保住自己的权力),这的确是一大善举,史载流民咸得苏息。

邓绥积极赈灾的同时,周围的异族也开始蠢蠢欲动。

西域诸国先叛(具体在班勇平西域篇详细论述),朝廷令骑都尉王弘接应西域驻军撤回关内,王弘领到任务后调金城、陇西、汉阳各地羌兵数千骑出发西域。注意,朝廷此时连汉人的罪犯都不肯出了。

羌人听说要去遥远的西域干仗,纷纷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王弘大怒,要求各郡派郡兵阻拦逃兵,凡是逃亡的羌人骑兵,抓回来直接处斩,同时所属的部落也要承担连坐责任。

本就被地方和豪族欺压的羌人彻底炸锅了(诸降羌布在郡县,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陇西诸羌当煎、滇零、钟羌等部落愤而反抗,手无铁器,羌人就以竹、木替戈、矛;拿木板桌案当作盾牌发动起义(时羌归附既久,无复器甲,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

陇西各郡县官府不能制,自此,轰轰烈烈的第二次羌乱拉开序幕,东汉真正的对手终于登上舞台,关于羌人的来龙去脉,咱们单开一章详写。

仿效之前的窦宪、马防,邓家也派出了自己的王牌:车骑将军邓骘。

相比马家,邓绥这次拿出更大的手笔,左右羽林军、北军五校的部队及各郡军队共五万人前往讨伐(校对其夏,凉部畔羌援荡西州,朝廷忧之。于是诏骘将左右羽林、北军五校士及诸部兵击之,车贺幸平乐观饯送)

为了给邓骘保驾护航,邓绥还其配置了一位“军事能力突出”的副手,老熟人任尚。任尚官运不错,丢了西域不仅没被朝廷追责,反而被重新任命为征西校尉。

邓骘刚出发,洛阳就发生惊变!

太常周章以太后乱政为由密谋政变。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周章对邓绥早就不满。

当初马防击败羌人,受封颖阳侯,食邑六千户。窦宪立下灭匈大功,食邑才达到二万户。

邓骘寸功未立,就封为上蔡侯,食邑一万户。因为迎立安帝,又增加了三千户。

你邓家看上去比窦家还要跋扈啊!

有了和帝的成功案例,周章也想效仿丁鸿,赌一把大的,成功了,他就是拨乱反正的大功臣!

周章的计划如下:

1、关闭宫门,诛杀邓骘兄弟,以及郑众和蔡伦;

2、威胁尚书下诏,罢黜邓太后,将其关到南宫;

3、把傀儡皇帝刘祜赶下台,扶持刘胜登基。

对比和帝的政变,周章这个计划漏洞多多。

卫尉都没有掌握,怎么去关闭宫门?更别说诏书、皇帝都在邓后手里,你哪来的合法性?

周章自然看过汉书外戚传,但很多时候不是看书就一定搞得清其中的关键,政治天赋很重要啊,由此可见和帝的能力有多强!

这场自杀性政变很快就因为有人告密而失败,周章被迫自杀。至此,邓后清除了一切反对派,彻底掌握朝廷大权,临朝称制十六年之久。

邓后是很能干,哥哥邓骘的表现就差强人意。

永初三年,邓骘率北军抵汉阳后(今甘肃甘谷县),各郡郡兵还没到达,羌人先发制人,在冀县以西伏击了中央军,汉军损失一千余人。

首战失利,邓骘慌了,本以为可以向马防、窦宪那样,轻而易举击溃羌人,谁曾想现在的羌人如此之猛。就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朝廷派来了一位猛人,龟兹保卫战的英雄:梁慬。

梁慬刚从西域回国,驻军敦煌郡,接到诏书后梁慬迅速东进,在张掖打败羌军,干掉一万余人,羌人摄于汉军兵威,在姑臧向他投降。梁慬对他们进行安抚开导,遣送返回故地。

梁慬的表现说明一个道理:要平息羌乱必须要具备两点:能打,但不斩尽杀绝,软硬兼施才是上策。

梁慬的表现让邓骘信心大增,觉得羌人不过如此,自己又行了。

他集中所有主力包括北军和凉州各郡郡兵,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同羌人决战,此战任尚及从事中郎、河内人司马钧(司马懿的高祖)都上场参战,结果汉军再次大败,八千余人战死。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羌人声势大振。

眼看哥哥就要丢在凉州,邓后心疼了,急招邓骘回师,留下任尚驻扎汉阳,负责各军的调度。

在回京之前,邓后派使者迎接邓骘,将他任命为大将军。

打了败仗还能升官?

这就是政治,去年发生的政变还让太后记忆犹新,邓骘越打败仗,她越要给其升官加权,来保持对朝廷的震慑。

邓骘到达洛阳以后,太后又派大鸿胪亲自出迎,中常侍前往效外慰劳,亲王、公主以下的群臣则在路旁等候。邓骘所得的恩宠和荣耀极为显赫,声势震动京城内外,朝廷中几乎听不到反对声。

邓家的权势是稳住了,凉州却陷入了极其其惨烈的环境。

永初七年,护羌校尉侯霸联手骑都尉的马贤(后来的抗羌名将),在安定郡进攻羌人先零部落的分支牢羌,斩首俘获一千人。

虽然汉军取得不少战绩,但始终无法真正扑灭羌乱。

元初二年,曾建议邓骘放弃凉州的庞参接替侯霸担任护羌校尉。眼看强攻效果一般,庞参转变思路,开始用恩德信义招抚引诱各羌人部落。这招效果奇佳,羌部首领号多立刻率部归降,庞参兵不血刃就收复了陇道,打通了河西走廊与内地的道路。

然而真正的叛军主力先零羌还不肯屈服。

朝廷决定下一盘大棋,将其一举剿灭,屯骑校尉班雄驻守三辅,左冯翊司马钧行征西将军,与护羌校尉庞参联手,攻打先零羌。

元初二年秋,司马钧调集凉州战场所有能打的将领:右扶风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京兆虎牙都尉耿溥、右扶风都尉皇甫旗等人,再加上护羌校尉庞参的七千多羌胡兵,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两人分道并进,结果握有战力最强羌胡兵的庞参反而被零昌手下的大将杜季贡打败( 参兵至勇士东,为杜季贡所败,于是引退)

司马钧这边进展颇为顺利,拿下了丁奚城,但汉军却因司马钧的一项命令功亏一篑。

啥命令呢?

收割羌人的庄稼以充军粮。

持续多年的战乱导致一石粮食在凉州竟能卖到一万钱,因敌取粮既能减轻朝廷的负担,还能打击敌人的后勤,这本是一个妙计。然而仲光等执行的将领却违背司马钧的训诫,分散行动,结果被羌人纷纷击破(钧令光、恢、包等收羌禾稼,光等违钧节度,散兵深入,羌乃设伏要击之)

司马钧怒而不救,坐看仲光等人全部战死,汉军损失精锐三千多人,朝廷大怒,将司马钧征召回朝,羞愧自杀(钧在城中,怒而不救,光等并没,死者三千余人。钧乃遁还,坐征自杀)

司马钧的死也间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河内司马氏做出了一个重大转变:由武入文。

朝廷继续走马换人,任命马贤接替庞参兼任护羌校尉,同时再次任命任尚为中郎将,接替班雄驻防三辅。

凉州战场汉军已经不具备对羌人的优势,任尚也没有更多的财力组建骑兵(至于没钱的原因后面会分析),被逼到绝境的他想出了一条妙计:刺杀。

任尚收买当阗部的榆鬼,令其刺杀羌人名将杜季贡。尝到甜头后,任尚又收买效功部落的号封,刺杀了先零羌首领零昌。

群龙无首的羌人大乱,任尚与马贤趁机反攻,元初四年(117年)冬天在富平县黄河之畔大败羌军,斩杀五千人,新上任的先零部落首领狼莫逃,西河郡的羌族虔人部前往度辽将军邓遵处归降,陇右地区平定。

刺杀的性价比太高了!这招马上成为汉人对付异族的秘密武器。

元初五年冬,太后邓绥的堂弟邓遵有样学样,收买上郡全无部雕何等人刺杀狼莫。

挑事的先零两大首领零昌、狼莫死后,羌族各部落陆续瓦解,三辅、益州地区再也没有羌族部落入侵的警报。

整整持续了11年的第二次羌乱终于得以平定,十余年间,军费开支共计二百四十多亿,国库枯竭,并州、凉州两州因此空虚衰败(自羌叛十余年闲,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

说下任尚的结局,早年追随窦宪打过匈奴人,在西域也独当过一面,后期羌乱更是四处扑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

按说战后任尚应该升迁高位,然而任尚政治悟性太低。平羌后邓后封邓遵为武阳侯,采邑三千户,任尚觉得自己功劳最大,想与邓遵争功,结果反被人指控虚报斩杀敌人数量、贪污军饷一千万钱,最后在闹市斩首,财产全部没收(又诈增首级,受赇枉法,臧千万已上,槛车征弃市,没入田卢奴婢财物)

职场上像任尚这样的人不少,能力有一点,脾气也不小往往混的不怎么好,那就想想平时争功时,是不是得罪了一些有背景的人,有些事情要看透,该让就让吧,像任尚戎马大半生,却落得如此结局,值得我们反省。

然而任尚争功事件还有一个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数字,他本人也贪污一千万钱!

为啥窦宪时期的汉军可以将北匈奴从漠北赶走,到了邓后执政却屡败于羌人,关东派是否有养寇自重,通过战争大发战争财的嫌疑,这点凉州豪族其实看的很清楚,不久,凉州三明就有人主动揭露了其中的黑暗。

四处救火的同时,邓绥对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财政方面还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四字:开源节流。

邓绥下令削减皇家祭祀大典的名目并俭省膳食。她本人带头一天只吃一餐,减少宫廷御马的食料,紧急喊停宫廷的多项改建工程。在邓后的亲身引导下,王侯公爵也自觉削减封地税收。朝廷由此节省数千万花销。

节流的同时,邓后也非常重视兴修水利,下令在几个重灾区比如三辅、河内、河东、上党、赵国、太原等地区修理水渠,通利水道,灌溉田地。

在邓绥的以身作则下,大汉终于挺过了持续数年的十多年的灾情,天下渐渐恢复平静,全国形势逐渐稳定下来。

搞活经济的同时,邓后也十分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她深知,治国需要大才。

永初元年三月,邓太后下诏让三公九卿,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直接举荐“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道术”,包括天文、历数、医方等方技数术)

永初五年,邓太后再度令各级官员举荐“贤良方正、有道术”之人,同时派出公车特征入京,并表示“朕将亲览焉”,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终于入京了!

张衡的家族是当地豪族,祖父张堪自小被人称为圣童,光武帝时曾担任蜀郡太守。和帝永元年间,张衡被推举为孝廉,他没有接受。邓后上台后,邓骘极为欣赏张衡的才华,多次征召他,张衡还是不应命。

为啥呢?

张衡看不上这些权贵,认为自王侯以下,没有不奢侈过度的。他仿照班固的《两都赋》,花了十年时间作成《二京赋》,用以讽谏朝廷。

邓后宽宏大量,不计较其对朝廷的讥讽,反而以公车特征张衡。张衡感动了,他决定入京辅佐邓后。先拜为郎中,继而升迁为太史令。张衡不仅为邓后出谋献策,起草文书,元初四年,更是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的天文仪器一浑天仪。

这玩意没有海量的物资作保障,就算财力雄厚的豪族也玩不起。

咱们这个系列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民间其实有大量人才,关键你得识货,更要有包容、虚心纳谏的胸怀。

邓后深谙其理,辟四门而开四聪,即使是刍荛(割草砍柴之人)的建言和谋虑,她也将其纳入决策范围,予以采纳。

同时为鼓励民间的言论,邓后还赦免了言论罪。永初四年,邓绥下诏:自汉章帝建初年间以来,所有因言论不当而获罪的人,一律赦免,准其回家。

光这一条,已经秒杀前朝很多皇帝!

此外,同为女性,邓后为解放妇女事业也是殚精竭虑。

邓后临朝执政后,邀请博学高才的才女班昭参与政事,为宫女提供教育,婢女们学成后,大多能对朝政得失有所毁誉,邓太后便将其中资历深厚且德高望重的婢女封为“中大人”。

当然最有人性化的无疑是下面两条:

释放守陵妃嫔。按照旧例,皇帝去世后,无子妃嫔都要到陵园守陵。和帝驾崩后,周贵人、冯贵人等嫔妃按例要到和帝的陵墓守陵,邓后亲自到洛阳北宫增喜观询问,听任她们自己决定去留,当日便释放了五六百人。

释放宫女。东汉开国至今八十多年中,因选妃、亲人犯罪等事由入宫的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延平元年六月,邓后下令因罪被罚入宫的,一律赦免为平民,并准其回乡,以解宫人思乡郁闷之苦。各官府、郡国、王侯家的奴婢,有生病或年迈的,也都一并遵照实行。

所以很多时候,皇帝执政和外戚专权又有什么区别呢?对老百姓好就行。

大权在握的邓后对权力的认识远甚之前的窦家。

当时,邓氏一族有两大“根据地”:一是老家南阳,二是京师洛阳。他对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下诏:邓骘等人虽安分守己,但邓氏子弟不少,难免有人会违法犯禁,遇到这种情况必须严惩,不留情面。

邓骘的儿子邓凤接受贿赂的事情被揭露后,邓骘就将妻子和儿子头发剃光,以谢罪天下,这在外戚、宦官轮流掌权的东汉确是少见之事。

邓家没有出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与邓后的严格约束是分不开的。

在她治理国家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东汉王朝顺利地度过了天灾人祸不断的十年,为了国家她当真做到了“鞠躬尽瘁”,与国于民邓后都是有功的!由此被视为历代临朝太后的典范。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