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砸2.79万亿搞科研,高端仪器却受制于人,国产替代何时突围?

财先说 2022-02-28 13:41:16

文/BU审核/子扬 校对/知秋

据2月25日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了14.2%的明显增长,达到了近2.79万亿元。

这推动了我国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5G、量子计算、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大批令人欣喜的成果。

但令人痛心的是,我国在高端科研仪器领域,仍被牢牢地卡住脖子。

科研仪器依赖进口

作为人们认识未知世界的工具,科研仪器是整个科学研究领域的基础。72%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95%的诺贝尔生理学获奖者,都离不开高端科研仪器在背后的支持。

要想掌握科学研究的主动权,就必须把高端仪器掌握在手中。

然而,我国在这一关键领域却高度受制于人。

虽然在中低端科研仪器领域,我国已经有所突破,但是我国将近90%的高端科研仪器市场仍被外资掌控住手中。每年我国从国外进口高端仪器仪表,便要花费将近1000亿美元。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滋味不好受,这让我国时刻处于被断供的风险之下,一旦遭断供,后果不堪设想。

科研仪器行业的高门槛以及低回报,是我国在这一领域迟迟难以突破的重要原因。

国产难以突围

一是,科研仪器门槛高。

作为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等学科的集结体,高端科研仪器的技术门槛自然不会低,起步晚、缺乏人才支撑、经验有限的我国想要在这一实现突破谈何容易。

其中,对于全球最顶尖的科研仪器——冷冻电镜,我国尤为无奈,连复制都无法实现。

高门槛将我国诸多企业,挡在了高端科研仪器的大门外。

二是,回报低。

高端科研仪器的重要性虽高、研制难度虽大,但市场规模却很是有限,不过百亿元。而且,高端科研仪器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稳固,美国赛默飞独占鳌头,美欧日企业瓜分市场,行业格局撼动。

因此,研发人员砸下大量的研发资金,熬过漫长的研发周期之后,所获得的回报也不多。

低回报使得我国企业,不愿意进入高端科研仪器市场。

以上两大因素,使得我国在高端科研仪器领域迟迟不能突围。目前,国产科研仪器在精度、稳定性、整体指标等方面,都难以成为国外产品的对手。

面对国产科研仪器“空心化”的问题,我国必须要着力改变,而想改变这一局面,需要三方面的努力。

国产突围方向

一是,国家政策的扶持。

对于科研仪器这种高门槛、战略性产业,国家政策的支持十分有必要。

近年来,我国便出台多项与科研仪器领域相关的政策,我国的科研投入也有明显增长,为本土企业的发展助力,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推进了一大步。

这体现出我国对于科研仪器行业关注度的提升,在政策的刺激下,本土仪器仪表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新高峰。

二是,产学研共同推进。

要想实现国产科研仪器突围,仅靠某一方的努力还不够,需要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之间的携手推进。

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而科研院所则提供技术支持,而企业则将技术推向实用化。只有三方形成合力,我国在科研仪器领域的困境才有得到解决的可能性。

为此,我国已经在努力,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令人瞩目。

三是,建立健全标准化评价体系。

如今,我国虽然在科研仪器的一些细分领域实现了突破,但是在产品推广上却遇到了难题。

一方面,我国科研学者已经习惯采用国外仪器设备,想要改变这一习惯并不容易,而且,科研人员一旦改用国产设备,所使用的耗材等配套产品也需要一并改变,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另一方面,国产科研仪器一直被贴有低端标签,即使在能力上已经可以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也难以获得认可。

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我国要给国产科研仪器更多的曝光机会;另一方面,我国需要建立健全标准化评价体系、国家背书,给国产科研仪器的真实能力一个准确的评估,从而让科研人员放下心中的忧虑。

在多方面的努力之下,国产替代才有突围的机会。如今,我国在科研仪器领域已经掀起了一股国产替代的潮流,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相信,国产科研仪器终将迎来突围时刻。

0 阅读:2

财先说

简介:花式分析财经现象,蛇形讲解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