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类食品在国人餐桌上的地位那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几十年前,猪肉更是中国人餐桌上占据有统治地位的主力营养和优质膳食。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的肉类消费量非常巨大,仅2021年全国肉类消费总量就接近1亿吨,占全球总量的27%。2022年,年人均肉类食品的消费量达到了70公斤。肉类食物对于改善国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百姓的肉类消费习惯和肉类选择结构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猪肉的占比已经明显的下降,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约为23.5公斤,比2014年的36.8公斤下降了36%。国人的饮食结构也是从传统的单一以粮食和猪肉为主的饮食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肉类、蛋类、奶类、水果、蔬菜等食品的均衡搭配模式。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吃猪肉这件事情来说,他也是导致我国部分恶性肿瘤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此也是提示我们在吃猪肉的时候还真的要有些讲究。
说到如今的猪肉,在你的周围是不是充斥着很多话题“饲料猪”“激素”“红肉”“致癌”......
猪肉属于红肉,所谓红肉指的是猪、牛、羊等颜色鲜红的肉。“国际医学杂志”刊文表明,每日食用超100g未加工的红肉,会导致中风和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1%,此外,还会引发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按照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猪肉使用量为14.5-27.3kg/年,在我国,猪肉的使用已经属于远远超出标准的使用量,也是成为消费最多的肉类品种。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这样的一个致癌标准就是可能对人类致癌,但是证据尚不充足,但已经有了动物实验数据证明致癌的依据。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红肉中含有饱和脂肪酸和血色素等物质,这些物质会抑制胰岛素分泌,产生亚铁血色素,在经过人体反应消化后,会产生促癌因子,进而增加罹患癌症的概率。
对于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而言,他也是一个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便红肉的摄入是属于“可能具有致癌性”的特点,我们也没必要过分担心而因噎废食。
对于吃猪肉这样的红肉的时候,只是需要注意一些,适宜的掌握摄入数量,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最佳摄入量,成人食用猪肉的量应该控制在50-75g/天。如果你属于那种无肉不欢的人群,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控制猪肉等红肉的食用量,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鸡肉、鸭肉、鱼肉等来代替。
其实,吃猪肉不只是数量上需要控制,在饮食中猪身上以下几个部位也是不能吃的,如肾上腺(俗称小腰子)、甲状腺(俗称栗子肉)以及病变的淋巴结等,误食的时候会引起急性中毒、周身不适等反应。除此之外,对于混合有大量淋巴结的猪脖子(猪颈肉、槽头肉),作为动物主要解毒器官的猪肝,其中会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再就是猪大肠。对于这些组织、器官,除了强调彻底煮熟、适量、充分清洁卫生的基础上,还有的一句话就是到正规销售市场购买。
健康吃肉,还需要强调的就是少吃加工肉制品,尤其是少吃用猪肉制成的腌肉、腊肉和熏肉等加工肉制品,减少盐量、亚硝胺、多环芳烃类等摄入;控制好摄入量,控制数量的同时还要控制食用比例;注意烹饪方式,烹饪猪肉时,尽量少烧烤煎炸,选择蒸煮、低温烹饪等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说到荤素搭配,均衡饮食那则是饮食中亘古不变的真理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