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大的一个利好,房产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
个人购房若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无论是家庭唯一住房还是家庭的第二套住房,契税统一降至1%。
以前契税划分的标准是90平,90平以下是1%,90平以上是1.5%,现在只要不超过140平,统一收1%。
以一套300万的房子为例,如果面积在90平-140平之间,以前契税要交4.5万,现在只需要交3万,等于说省了1.5万。
我看到业主群里讨论的很激烈。有的人买了房后,立刻就规规矩矩去交了契税;也有人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拖着不交,现在新政策来了,反而省了一笔钱。
有觉得吃亏的业主发出了灵魂拷问:社保基数增加的时候要全年补缴,现在年底降契税了,能不能全年退税呢?
当然这类业主还不是最惨的。
之前的政策,超过120平就算是豪宅,但允许各地适当浮动,浮动范围不超过20%。
于是,大多数地方都按上限120*1.2=144㎡来计算税费,所以耳熟能详的144㎡豪宅线的标准就是这么来的。
房子超过144平,就是豪宅,要交豪宅税。
于是开放商钻空子,为了不超过144平的豪宅线,让业主免交豪宅税,一般会开发143.99平的房子
现在,低于140平减契税,意味着位于140-144平之间的房子直接尬住。
就多了那么一两个平方,就要多交0.5%的税。一线城市140平的房子,价值大几百万甚至千万,多交的税也不少钱了。
之前的豪宅,现在卡在4平米的墙缝里,苍蝇腿毕竟也是肉。政策连续性,就显得很突兀了。
整体来看,这次政策针对的是购买90-140平房子的人,也就是改善型客户,目前也是房产市场的消费主力。
契税降了点,好处是有的,能省万把块钱,但这个好处又不是很多。
这就是让人纠结的地方,总不能为了这碟醋去包顿饺子。
疫情过后,房地产失速太快,救市的心情很迫切,但出来的政策,总感觉差那么点意思。
都住进ICU了,你还拿小手指撩拨它,一会一个小刺激,观察下反应,不行就再来一下,看上去动作不少,但就是改变不了继续下滑的趋势。
忘了是哪个经学家说的,面对通缩就应该一次性把刺激性政策打出去,来实现彻底扭转,否则后续的努力只会加剧通缩。
我觉得这个观点有几分道理。
挤牙膏一样的政策,会产生一种效果,就是让刚需更加犹豫——
我想买,但是感觉接下来还会有利好政策,如果现在买了,感觉会被背刺,于是就先不买。
于是政策效果不理想,好,刺激加码。于是大家一看,果然,先买的是怨种,于是就更加观望了。
这样的情况下,“添油战术”可能会适得其反。
其实很多买房者,差的不是那万把块钱的契税,差的是首付和月供。经过多年的疯涨,房价已经到了很多人望而却步的位置。
一言以蔽之,要么眼前没信心,要么对未来没信心。当然,深层次的原因是人口、年龄、财富结构问题,就不展开说了。
于是,利好政策一个接一个,任你左痒一下,右痒一下,居民储蓄不动如山。
这也让我想到了昨天的热搜,明年的放假总天数增加两天,除夕增加一天,劳动节增加一天。
多放两天假,当然很开心,但想想延迟退休的3年,这多收的三五斗,还觉得很香吗?
一线城市还没开始大降,在硬撑,有些人不甘心,其实老百姓尤其是刚需没钱,必然大降,炒房的都急着卖房炒股,只是还没在股市布局好。
对140平米以上的房子不公平,开发商的大房子卖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