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大赚难掩戏装艺术颓势,关中帽子韩盼望收徒传承技艺

狗头牛眼看世界 2019-03-22 11:44:22

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你不会知道的幕后英雄。爱看戏的人一般只看到了主角的精彩演出,却不知道那些无形中吸引你的精致经典的剧装背后包含着多少人的心血。如果你看过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你当然会留意剧中精美华丽的服装和帽饰,但你不会知道这些剧装的制作技艺已濒临失传,更不会知道这些帽盔出自人称“关中帽子韩”的戏剧帽盔艺人韩小利之手。

戏剧头帽,行话叫做帽盔,是戏曲演出道具中的一部分,是传统戏曲中演员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帽盔和脸谱一样,是识别戏曲角色的标签和“身份证”,是塑造人物“点睛之笔”。它融入了服饰、美术、刺绣、神话等各种文化和艺术元素,结合了制图技艺,具有可舞性、装饰性、观赏性的特点。但伴随着当代文化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和人们审美兴趣的改变,传统戏曲逐渐走向衰落,相当数量的专业剧团和民间戏班入不敷出,依附于戏曲演出的手工戏装行业更是处境艰难,许多从业者被迫放弃手艺改行,韩小利是当今关中地区为数不多的仍在坚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帽盔,并以此为生的10个民间艺人之一。

韩小利今年56岁,祖籍临潼,出身制帽世家,父亲是陕西制帽名家韩炳杰。韩小利十五岁开始随父学艺,在父亲严格的言传身教下,他系统地掌握了“古装头饰”、“戏曲头饰“、“社火头饰”等传统帽饰的制作方法,能够技法纯熟地制作出300多种秦腔帽饰,其种类几乎涵盖了所有传统秦腔剧目。如今四十年过去了,韩小利做过的戏帽就有好几万顶,已有百余顶戏帽被国内博物馆和海外研究机构收藏。

造型复杂、立体感强、精致漂亮的戏剧帽盔费时费工,一顶帽盔从下料到制成需经过多道工序,大的工序就有十道,而小的工序甚至可能达到几十道。从画图(先画图案)、刻活(刻活板制好,再刻出图案)、缕铁丝(把附件还有边框用铁丝掐上)、加纱(用纱把图案连起来,整体更加结实)、烫壳、沥粉、刷胶、贴金箔(下来就是刷贴金油、贴金箔)、剪缎(做帽壳和附件的时候,要两天时间,剪缎需要四天多,费工较麻烦)、成活(把所有元素组装到一起,就是成活)。一顶帽子动辄费时半个多月,每一顶制作完成的帽子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韩小利的帽盔特点是华丽精致,上色不用任何颜料,依靠点翠和贴绸完成,天然羽毛、金箔和丝绸拼出的颜色鲜艳悦目、质感强烈,使用数十年不会掉色。韩小利说,一顶帽子好不好关键看细节,从沥粉的转折,配件的接口,贴金的严合,点翠的套边等细节上比较一下就分出高低了。

韩小利的作坊在西安城隍庙旁的建华东巷深处,只有15平方米。这间狭窄的作坊里堆满了彩布、纸板、铁丝等材料,一只高50厘米的小方桌作为工作台摆在靠门口处,“我在这里干了二十多年,虽说条件不行,但干顺了也就不想再搬家了。”

除了帽盔以外,韩小利还会做戏服刺绣、织锦、堆花、描金等装饰。近些年,传统戏曲逐渐衰落,戏装行业也步履维艰,再加上工艺复杂、学习周期长,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在关中地区,像韩小利这样的传统戏装老艺人已不足10位。

虽然物以稀为贵,虽然韩小利是做了40年帽盔的“老把式“,他费时半个多月的一项帽盔也不过售价1000元~2000元左右,现在一个月只能卖一两顶帽子,减少材料钱所剩无几,生计难以维持,韩小利不得不要接一些针线活贴补家用。当年,韩小利为《大话西游》制作了至尊宝的秀才帽、紫霞仙子的凤冠、“四大天王”的盔甲,虽然耗时3个多月,也仅仅收益了5000元左右。尽管生计如此艰难,韩小利却从未有过改行的打算。他坚信:“秦腔是咱陕西文化的魂,消失不了,手工戏装、戏帽这块还是有一定需求的。”而促使他坚持下去的一个更重要原因,是自己肩负着韩氏戏帽技艺的传承责任,“戏帽这一行依靠口授传艺,没有形成文字,我如果停手,就会‘人去艺失’,愧对先人。我家三代做戏帽,我不想让这门手艺断在我手里,只要还干得动,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也希望有肯吃苦耐劳、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来学习戏帽的制作技艺。”

不过,《大话西游》的成功让韩小利看到了传统技艺生存下去的希望,至尊宝戴的秀才帽子,朱茵扮演的紫霞仙子的凤冠都出自他的手中,甚至唐僧师徒、牛魔王和小牛的头、四大天王的盔甲,以及至尊宝、牛魔王的面具,韩小利都参与了制作。韩小利通过把戏曲文化融入到电影之中让戏曲这种传统艺术,找到了新的舞台,让剧装这种传统技术焕发青春。(本文照片均为惠振武先生拍摄)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