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引发热议:一位 15 岁少年在家进行实验时,发生爆炸导致重伤。少年热爱科学,本是好事,却因这场意外,身心遭受重创,让人惋惜不已。这起悲剧,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家庭科学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该不该设 “红线”?
有人觉得,家庭科学教育必须设 “红线”。科学实验本就有风险,像化学实验,用到的一些试剂易燃易爆,操作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危险。未成年人安全意识不足,对实验潜在风险认识不够,在没有专业指导下贸然尝试,很容易酿成大祸。就像这个 15 岁少年,也许他只是想探索科学,却因缺乏必要安全知识和规范操作,付出惨痛代价。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明确划出界限,危险实验绝不能碰,保障孩子安全才是首要任务。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设 “红线” 会束缚孩子探索科学的热情。孩子天生好奇,对科学充满向往,正是在不断尝试中,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科学原理。如果家长过度限制,什么都不让做,孩子可能会对科学失去兴趣,扼杀了未来科学家的萌芽。而且,很多伟大科学发现,最初都源于大胆尝试。适当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冒险,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家庭科学教育,安全肯定是第一位,不能让孩子置身险境。但完全禁止孩子尝试,也不可取。关键在于家长要做好引导,一方面给孩子普及安全知识,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危险;另一方面,在有安全保障、自己能全程陪同的情况下,支持孩子进行一些相对安全的科学探索。比如简单物理小实验、植物培育观察等。
大家怎么看呢?家庭科学教育到底该不该设 “红线” ?欢迎留言讨论。
严禁未必管用,要培养危险意识!
科学实验和制造危爆品的界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