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斯拉腾空砸车的新闻还没凉透,西藏国道又曝出特斯拉 "无人驾驶" 堵路三小时的魔幻操作。当智能驾驶从 "未来科技" 变成 "马路日常",这场关于 "救人还是杀人" 的争论,正在撕开技术光鲜的表皮。
救人的 "神话" 与杀人的 "事故"特斯拉 FSD 系统每秒能处理 25 亿像素的图像数据,理论上能把人类驾驶员按在地上摩擦。但现实却总在打脸:重庆事故中,系统对施工路段的锥桶视而不见;小米 SU7 高速撞车事件里,智驾系统面对路障只有 2 秒反应时间。更讽刺的是,特斯拉 Robotaxi 计划宣称要在 2025 年实现完全无人驾驶,可连现有车型都频繁 "失控",这到底是技术飞跃还是资本画饼?
支持者认为,智能驾驶能减少 90% 的人为失误。数据显示,2024 年北美 FSD 车辆事故率比人类驾驶低 40%。但反对者甩出另一组数据:仅 2025 年第一季度,美国就有 17 起特斯拉 "幽灵刹车" 导致的连环追尾。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在重庆和西藏的事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车企的宣传永远比技术跑得快。特斯拉把 "辅助驾驶" 包装成 "完全自动驾驶",小米 SU7 发布会大谈 "施工避让" 功能,却对技术边界避而不谈。更魔幻的是,北京市刚实施的自动驾驶条例明确 L3 级车辆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但大部分车企仍在卖 L2 级 "伪自动驾驶",出了事却让车主背锅。
法律专家直言,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压根没给智能驾驶留位置。全国 15 名人大代表联名呼吁 "暂时调法",允许重庆等城市试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可法律滞后的窟窿依然存在。当特斯拉车主在 318 国道 "无人驾驶" 买防滑链被堵时,交警连处罚依据都找不到,只能尴尬地说 "等上级意见"。
最危险的不是技术缺陷,而是用户的认知偏差。调查显示,68% 的特斯拉车主认为 FSD 能在高速 "完全脱手",可实际上系统每 15 秒就会提醒 "请握方向盘"。更魔幻的是,特斯拉 FSD 在中国售价 6.4 万元,却在用户协议里写着 "事故责任自负",这到底是服务还是赌博?
行业的疯狂内卷更让人窒息。2025 年城市 NOA 功能下探至 12 万元车型,车企为抢市场疯狂堆硬件,却忽视了软件的打磨。黑芝麻智能预测,到 2030 年 90% 的汽车将搭载 L2 级以上智驾,但连专家都承认:"现在的智驾就像没学会走就想跑的孩子。"
作为普通车主,与其纠结 "救人还是杀人",不如记住三个 "绝不":绝不把命交给技术,绝不轻信车企宣传,绝不放弃驾驶责任。北京市的新规已经释放信号:未来 L3 级车辆必须强制安装驾驶员监控系统,这或许能倒逼行业回归安全本质。
这场技术革命没有回头路,但至少我们能要求车企做到两点:一是把 "辅助驾驶" 的大字印在车钥匙上,二是在事故后别再甩锅给 "驾驶员操作不当"。毕竟,当特斯拉在西藏国道 "无人驾驶" 堵路时,我们看到的不是科技的傲慢,而是人性的侥幸。
如果智能驾驶让你少踩 50% 的刹车,你愿意承担 1% 的失控风险吗?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别瞎鸡扒污蔑特斯拉,把辅助驾驶说成自动驾驶的是余大嘴!你是菊花派来的救兵吗?
辅助就辅助,智驾你妹!智在哪?把锂电池叫成新能源,装个摄像头雷达物体识别软件就叫智驾,都要点脸不??ABS,ESP的传感器和软件被发明出来应用的时候人家嚷嚷是智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