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份,邓公签发了一张特殊的“通行证”,内容是关于一位将军的葬仪方式,这位将军就是许世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04884901dc9f468151c63cb38a21785.png)
由于身体每况愈下,许世友在1月份的时候就曾找秘书代书,将土葬的想法上报给中央。
对此,邓公表示理解,并指出全国只有他一个例外,下不为例!
一份火葬《倡议书》在1956年的时候,中央领导人之间传阅着一份关于死后的火葬《倡议书》,其内容大致就是全体中央干部在去世之后,均采用火葬的方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9c9fd2fe550cc2cffe3478c0843b383.png)
这主要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首先火葬是现代化的科学丧葬方式,相比传统的土葬,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能减少其他资源的浪费。
在中华文明的传统观念看来,人死后就应当“厚葬”,并且必须保持遗体完整,否则死后难以安好。
所以,人们长期难以接受火葬观念,而此次中央领导人传阅的《倡议书》就是在引导全国的火葬方式,改变大家陈旧的观念。
毕竟有中央领导人做表率,下边的官员和人民也无话可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93f2b3f811c798d9c79b190201326c2.png)
其次,打破传统丧葬也说明了新中国和原来的旧中国有本质的不同,表明了中国迎接新时代来临。
事实上,对于火葬,毛主席是非常支持的,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曾提出,自己支持各类丧事、喜事从简,以节省更多的资源。
因此,毛主席第一个在《倡议书》上签了字,随后一旁的朱德也开始落笔,一圈下来几十位中央领导人全都签了字。
对于他们来说,早就将生死看淡,对于死后的事情也没必要太讲究,如果能够在死后继续奉献国家,无疑是最好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635c722c89a71d21d2d59c462ed3196.jpg)
【许世友将军】
但当《倡议书》第二次来到许世友面前的时候就有些犯难了,他不仅没有签字,而且还找到了毛主席,两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
一颗“赤子之心”为何大家都签了,只有许世友将军难以接受呢?
不是说他太封建,而是对于许世友将军来说,有不得不土葬的理由。
许世友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失手打死地主家的恶少,被迫四处流浪,他的母亲独自承担了一切,在许世友的心中有对母亲有挥之不去的愧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f5ad111348d580214890806e451112e.jpg)
1932年,许世友跟随红四方面军转移的过程当中,顺路回家看了一眼,他的母亲已经白发苍苍。
尽管许世友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终究是亲生骨肉,他的母亲一眼就认了出来,母子二人相拥而泣。
殊不知,母子下次相见,将是在20年之后。
1952年,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手头的事情忙完之后,终于有了时间请假回家看望母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436bf20055ad755927c787c35cafcc2.png)
【许世友将军慈祥的老母亲】
经过长时间的劳累奔波,许世友来到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家门口,外边还坐着一位苍老的婆婆。
见到自己的母亲,许世友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这是母子第二次相拥而泣。
许世友久久跪在地上,任凭母亲怎么劝,就是不说话,在许世友心中他对母亲未能尽到孝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许世友第三次看望自己的母亲是在1957年,这一次仅隔了5年的时间,但回到家的许世友仍旧像个孩子一般哭了起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4f98905fef837de85316c4dee32fd98.png)
后来母亲去世,许世友跪在坟前曾这样说:
“娘,忠孝难全,你老人家健在时我未能服侍你,我死后,一定来为你守坟。”
因此,许世友想要土葬的理由,仅仅是为了在死后能够尽到自己的孝道,对于这样一片赤子之心,相信没有人不会动容。
下不为例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许世友在很早的时候就给自己准备了棺材,他经常跟自己的秘书说,自己死后一定要土葬,绝不火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8e5eba61ae9d9f4720f7d9427189590.png)
1985年,躺在病床上的许世友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于是让秘书代笔写了一个报告,上传到中央,后来转到了邓公手中。
关于许世友土葬的请求,大家第一时间都拿不准主意,要知道毛主席生前都希望自己能够火葬,而中央一众领导人采用的也是火葬方式。
如果给许世友开个“后门”不就意味着当初的协议作废了吗?可许世友的情况很特殊,强制他火葬又不太合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3842ff22377c8af15d25774ba5c2ecb.png)
就在大家难以定夺的时候,邓公发话了:
“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邓公一句话里边说了7个特殊把大家给吓到了,足以见得许世友将军的情况究竟有多么不同。
因此,关于许世友将军土葬的事情,大家也就默认了。不过邓公也说过:下不为例。故而在许世友之后,也没有人再像这样申请土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2161c25352bb609413fc0ae1002959f.png)
后来许世友被安葬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也就是他母亲安葬的地方,专门打造了合葬墓。
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许世友将军土葬并不符合移风易俗的要求,中央特地规定不竖墓碑。
后来前来祭拜的人越来越多,百姓纷纷表示希望能够让许世友将军有个碑,后来中央才答应了下来。
很多人说许世友将军的墓里有“宝贝”,其实里边一共也就三件物品,分别是茅台酒、手枪、100元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8ff667ecdf9d88e61569a10379684b2.jpg)
但是许世友将军墓地外边的“宝贝”却有不少,因为他生前喜欢喝茅台,所以前来祭拜的人民都会带一瓶茅台酒,墓地前摆满了茅台。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许世友为给母守坟要求土葬 邓小平批示下不为例》
【2】人民政协网:《许世友拒火化曾获中央特批 夫人安葬问题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