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孩子,八字缺土,把这个地方揉通了,抽动症就好了一半

乖乖评养好的 2025-01-20 22:16:36

抽动症的孩子,八字缺土,把这个地方揉通了,抽动症就好了一半!

抽动症,标为风痰扰动,实则“八字缺土”。

中医讲,脾为中土,小儿脾常不足,又饮食不节,使脾运化失健,痰湿内生;

而肝为风木之脏,小儿肝常有余,情绪易有波动,家长若宠惯溺爱,或来自社会、学习、生活的压力大,则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肝风内动;

且肝、脾两脏相互影响,脾虚易致肝旺,肝亢则克伐脾土导致脾虚。

风痰相挟,流窜经络,扰及咽喉,以致出现眨眼、皱鼻、咧嘴、喉部发声等各种症状。总之,本病病位在肝、脾,病因病机为风痰扰动。

治疗上当先实脾土,后泻其肝木,即用扶土抑木法,健脾平肝。

门诊案例:

一个10岁的小女孩,一年前出现频繁眨眼、耸鼻、清嗓。家长看了好几个医院,一直没治好,后来才知道是抽动症。

患儿平时食欲不佳,容易腹胀,大便时干时稀,睡眠尚可。

刻诊:眨眼、清嗓频繁,面色萎黄,形体偏瘦,舌苔白腻,舌体边缘有齿痕。自述偶尔肚子疼,不舒服,容易累,不太喜欢户外运动。

该患儿属于脾虚肝旺

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土虚不能荣木,导致肝木相对亢盛,肝风内动,从而引发抽动症状。

方用六君子汤合泻青丸加减,组方: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葛根、钩藤、蝉蜕、僵蚕、白芍等。

患儿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舌有齿痕这些都是脾虚的典型表现。

除了服用中药,日常还可以多进行揉腹,增强胃肠蠕动,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

让孩子仰卧,家长将手掌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按摩范围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按摩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5 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经过两个月的中药调理和坚持揉腹,患儿抽动症状明显减轻,眨眼、耸鼻、清嗓子大幅减少。

食欲逐渐改善,食量有所增加,腹胀情况消失,大便也恢复正常,呈成形软便,每日一次。

巩固一段时间后停药,随访一切正常,抽动未出现反复。

土虚则木亢,土虚则木摇。

如果脾土厚实扎实了,这棵树是不会左右摇摆成风象的,抽动症自然也就消失了。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