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易经》,只需明白两句话再加一个易字

韬滔谈易 2023-06-17 21:03:03

《易经》自诞生之时始,一直被誉为群经之首。它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中华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源泉,对文化、文学等诸多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易经》成书时间十分久远,由于某些原因,如战乱等,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出现内容缺失或者经过后人重新编辑,加上古今语言的巨大差别,后人在阅读理解时,在对思想内容的认识难免有所差别。

由于《易经》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加上因时间久远而出现不同理解,它的名称被某些人利用了。他们将自己的观点,以《易经》的名义进行推广传播。对一般听众来说,未必愿意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易经》内容,这样就根本无法辨别真假。

《易经》古代称为《易》,包括经传和易传两方面的内容,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易经》和《系辞》。《易经》讲些什么?《系辞》说得很明白。《系辞》分上下两篇共二十四章,讲述《易经》的思想内容及其来源。只是《系辞》用文言文写成,阅读理解而要花费很多时间,试问有人愿意花大量时间去研读那些晦涩难懂的内容吗?

经过某些人长时间有目的渲染,《易经》已经变得玄乎其玄,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在不知不觉中,大家都被带进了歧路。其实他们所讲的内容与《易经》没有多少关系,或者说已经毫无关系。

学习《易经》就应该看《易经》本身的内容,尤其是《系辞》。读懂了《系辞》,也就已经掌握了《易经》。如前面所述,只是《系辞》是用文言文写成,需要有一定的古文理解能力。

在《系辞》内容的基础上,我对《易经》的内容总结为两句话,再加上一个“易”字。围绕着这两句话和一个字去阅读思考,就不难掌握《易经》的思想内容。

这两句话都是来自《系辞》的内容,第一句话是:生生之谓易。

这句话出自《系辞》上篇第五章最后一段:“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易经》在古代称为易,什么是易?生生之谓易。前面这个“生”作名词用,就是指生命。后面这个“易”作动词用,是指生长、生育,也就是人类的生存之道。

“生生之谓易”这句话对“易”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同时指出“易”的研究方向或者内容就是人类的生存之道。《易经》的六十四卦中,每一卦或每一爻都标有“吉”或“凶”,“吉”就是对人类的生存有利,反之则不利。上述引用这段古文基本上就是对“生生之谓易”进行详细深入地讲述。

第二句话就是:“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句话出自《系辞》下篇第二章最后一段:“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要理解以上这段古文,首先要理解两个概念,什么叫结绳而治?什么叫书契?

现在人们对“结绳而治”的解释,基本上是瞎猜。要准确地理解“结绳而治”这个概念,应该从《系辞》中寻找答案。如果对《系辞》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就可以作出更准确、更合理的解释,请看《系辞》下篇开头这段文字:“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以上这段简短的文字记录了包牺氏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贡献:创立八卦和发明结绳织网狩猎的方法。结绳就是编织绳网,绳网的作用除了狩猎外,还可以用来记录某种信息。比如哪个地方经常出现什么猎物,古人便用不同颜色的绳子以八卦的形式标记在绳网上。

在文字出现之前,古人是用图形符号来记录某种信息,而包牺氏则比较特别,他们是用八卦来记录信息的。需要注意,远古时期的八卦在表达方式上与今天的八卦有所不同。远古时期的八卦叫伏羲先天八卦,是用数来表达的,就是用绳子将绳网相邻的几个结点连结起来,得到类似于河图洛书这样的图案,这便是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

通过对《系辞》的解读,以“结绳而治”保存下来的信息除了八卦之外,还有大量的图形、图案或抽象符号。这些内容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可惜对一般人而言是很难看懂的。但是,你看不懂并不代表所有人都看不懂。在文字出现并广泛使用后,见识广博的圣人便将这些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成为大家都能够看懂的书籍或契据。

综上所述,第一句话“生生之谓易”所讲的就是《易经》的内容:人类生存之道,是《易经》的核心思想。第二句话讲述《易经》的内容从何而来。

《易经》的内容是上古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只是上古时期没有文字,只好用图形符号来表示。在文字出现后,后世的圣人便将这些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易”。

为什么叫“易”?这就需要知道“易”字是怎样产生的。

今天我们熟悉的“易”字是上下构,有人将它理解为日月运行的意思,并以此来猜测《易经》的内容。其实,“易”字自诞生后就不断地演化,不过到了春秋时期才能看出日月的结构。在早期的甲骨文中很复杂,从形状来判断是将东西从一个容器倒到另外一个容器,意思是交易。

“易”字的出现自然是与早期的市场交易有关。在货币出现前,早期的市场交易是以物换物,客户需要用自己的物品换取生活所需品。有时客户带着自己的货物到达市场后,发现自己所需的物品已经卖完,怎么办?总不能将自己的货物又搬回家吧!于是双方立下契据,约定某一时间取货。

古老的神州大地生活着众多的氏族部落,各部落之间的语言互不相通,彼此间交流很不方便,更不用说交换商品。市场管理者便将各部落常用的图形符号收集起来汇编成书,方便商家交流和交易。在交易时会根据书上的符号立下双方都能认可的契据。

书和契在出现之初,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名称。商人的始祖就叫契,他的贡献就是大力发展商业,并重视契据在商品交易中的重要作用。契的出现应该是与他的贡献有关,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便将交易凭证称为“契”。

书的名称在什么时候出现呢?现在已经很难考证。民间广泛流传仓颉造字的传说,也有人说仓颉只是将民间的字收集起来。仓颉所收集的字应该是图形或符号,汇编成书后方便商家进行交易。交易双方都要在书上查看图形符号才能明白彼此的意图。契是双方交易成功留下的凭证,是交易的产物。书和契都是早期商品交易过程中不可缺的东西,故二者均称为“易”。

书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反复查看,而契据在交易完成后需要归类并收藏起来,故又称为《归藏易》。

交易用的工具书除了用于商品交易外,还可以从中了解到各地区的民风民情。为了更好地管理天下,夏相伯益将它重新整理编辑,以山山相连的方式进行目录编排,故称《连山易》。

现在一部上古奇书《山海经》正是以山山相连的方式编排内容的。《山海经》是不是传说中的《连山易》呢?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了。但从内容上看,《山海经》所记录的故事基本上是夏朝以前的历史传说,与传说中的《连山易》高度吻合。

关于《周易》,大家都听说过,甚至读过。它是周人将先辈收集到的信息以八卦排列方式进行目录编排的,每一卦就相当于一个章节。

《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也就是说,它的内容分成六十四个章节。《系辞》下篇的第二章在讲述中华文明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由十多个相互独立的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的最后均以“盖取诸某”结束,这个“某”就是六十四卦中的某一卦。

比如,在讲述包牺氏的故事,最后以“盖取诸离”结尾,说明包牺氏创立八卦和发明结绳织网狩猎的传说就来自于《易经》离卦这一章节,这样的讲述显得有根有据。

在讲述关于《易经》内容的来源,最后以“盖取诸夬”结束,说明这个传说就来源于夬卦这个章节。

其实,《易经》并没有大家想象那么神秘,只要能够逐字逐句将《系辞》的内容理解彻,就能够精通《易经》了。

现在社会上的大师讲授《易经》时,都不是具体地讲解《易经》本身的内容,而是断章取义,抽出其中一两句话随意发挥,其中真假,谁又能够分清?而真正讲解《易经》的人反而受到冷落,当大家了解《易经》原来是这样平淡无奇,估计大部分人都会失去兴趣,加上很多人对古文有排斥心理,也就更难辨别真假了。

21 阅读:3556
评论列表
  • 2023-07-30 19:22

    赞一个必须发扬光大值得传承推崇和鼓励保护本土宗教文明体系的传播[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sun 4
    2024-01-14 11:57

    始有先天易,次衍连山,再次归藏,再衍周易,后孔夫子写易注始称为易经。

  • 2024-07-04 06:44

    五千年,中华文化,早知道,美国,夏个总统,是谁,啦😄

  • 2023-07-10 08:43

    有参考作用

  • 2023-08-17 21:08

    对现代人没有太大的用处,闲的没事可以看看。

    黑夜里的向日葵 回复:
    文言文看完了,也都忘了
  • 2024-03-18 20:10

    看的懂有用,看不懂的没用,这个书必须要明师指路

  • 2023-07-28 23:41

    你真能胡连八扯

  • 2023-07-30 19:22

    文明在民族在!!!文明在国家在!!!

  • 生生不息,自然孕育[得瑟][得瑟]

  • 2023-08-15 17:27

    怎么运用,讲讲呗

  • 2023-07-09 14:41

    纯纯的放屁,这是懂易经?这就是个懂人欲。易又不光是人道,这能叫看懂易经?不良之师不如不教

  • 临 观之义,或与或求。临卦和观卦的意思,就是得到或者失去。所以,占到临或观卦,一定要取动爻,看爻辞之吉凶。临是面临之意,观是观望之意

  • 2024-03-01 17:40

    个个都说得单,无读二吨书董个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