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核电站里的“准星侠”——记中核华兴田湾核电站测放工长魏纬纬的平凡一天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5-02-03 12:41:14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颜珺

走基层

1月23日,南方小年,早上6:50,江苏省连云港市田湾核电站,刚刚散了班前会的测放班组工人们涌进班组集装箱。测放班组工长魏纬纬来到自己的衣柜前,边戴安全帽,边迫不及待地向记者“炫耀”:“我们田湾这里可是全球在建加在运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呢!”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田湾核电站

出发前,他掏出手机想给妻子打个电话,“对方暂时无人接听……”短暂急促的嘟声后,魏纬纬无奈地笑了笑,“习惯了,她在医院上班工作也忙,我们之间总是有时差。”

7点,到达项目现场。“游侠,早啊!”,迎面遇到的工友打趣道,“迷宫游侠”是工友们给他起的外号。魏纬纬刚被任命为测放班长的时候,正值项目5、6号机组工程收尾阶段。946个大小不同且分布在不同厂房、不同房间、不同标高层的洞口,要在两天内全部找出并进行标示,魏纬纬穿梭在“迷宫”一样的核岛内,夜以继日地绘制放线草图,反反复复地核对数据。

正在现场进行测量的魏纬纬

魏纬纬坦言,“那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一个人走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于是,他自觉承担起师傅的角色,事无巨细地向每位班组成员讲解测放知识,手把手教大家测放技能。他带头上讲台讲课,编制标准化作业手册,组织技能比武、劳动竞赛。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整体技能水平迅速提升,培养出技师两名,高级工7名。

“魏工,先吃饭吧!”午饭时间到了,现场的班组成员招呼他一起去食堂。“魏工是名副其实的‘劳模’,白天在现场参与作业,晚上还会回去学习理论知识。”在帮助班组成员成长进步的同时,魏纬纬自己也一直保持着“充电”的习惯,业余时间里他完成了大专和本科的继续教育,一次性通过了一级建造师考试,从初级工一路成长为技师,获得了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好青年等荣誉。

正在建设中的田湾核电站七、八号机组

下午1点,现场准时开工。巨大的机械轰鸣声,从正在施工中的7、8号机组传来。“7号机组外挂水箱的封顶工作,是我们春节前的最后一场‘硬仗’”,为了完成1月15日的封顶目标,魏纬纬和工友们已经连续作业了几个月。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机组外挂水箱的不锈钢埋件进行精准定位。”说着,魏纬纬从包里掏出厚厚一沓子草图,上面标记着密密麻麻各种符号,“外挂水箱结构复杂,总共576个测量监测点,为了确保埋件在混凝土浇筑前、中、后都能满足精度要求,我要求大家反复进行测量和校准。所以,大家也会叫我‘魏准星’”。

魏纬纬与同事在查看图纸

既有“低头”的苦干,也有“抬头”的清醒。“魏准星”的名号,不光源于魏纬纬能在工作中埋头苦干,精准定位施工中的测放点位,也源于他能在成长中抬头看路,精准定位了“技能成才”这一人生赛道。

“我最喜欢‘魏准星’这个外号,因为测放工作作为施工质量的第一道‘守门员’,责任重大。只有开头把准星定好,才能保障整个核电站建设的安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魏纬纬的技能水平不断精进,在2024年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中,魏纬纬如鱼得水,从65万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第9名的好成绩。

如今,虽然“1.15”封顶目标已在一周前顺利完成,但为了复测数据达到令人满意的精度要求,魏纬纬和工友们也丝毫没有懈怠,一直坚守到春节前最后一天。

下班后,魏纬纬再次掏出手机,打算跟妻子打个视频电话。等待视频接通的间隙,他指着自己的微信头像自豪地笑着说:“这是我家俩娃,大女儿8岁,小儿子6岁,很可爱吧!虽然不能每天回家陪他们,但能通过视频电话看一看,干活都更有劲了。”

提到新年的愿望,魏纬纬说:“3月,我马上就要参加公司技能等级答辩,顺利的话,有希望升级成高级技师。”他抿了抿嘴,不好意思地笑了,接着说道:“将来肯定还想更上一层楼嘛,成为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带领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视频制作丨万岩 颜珺

编辑丨邱曼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