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亿美元投资重大项目,蒙法合作大力发展核能,对中俄有何影响?

江卿曻 2025-01-07 09:17:43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当今世界能源版图正在悄然生变,位于亚洲腹地的内陆国,正酝酿一项惊天动地的计划,这个国家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野心勃勃。

想要借助全球能源转型东风,跻身核能俱乐部,每一步棋似乎都落在另两个大国的算盘之中。

这场跨国角力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蒙古又是怎样达成这次合作的?

蒙古国的铀矿开发

作为一个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蒙古一直被铀矿开发的梦想所吸引,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显示,蒙古国的铀矿蕴藏量高达百万吨,居世界前列。

若这些资源得以充分开发,蒙古有望跻身全球第三大铀供应国的行列,面对如此诱人的“聚宝盆”,蒙古政府早已蠢蠢欲动。

近年来蒙古国将加快铀矿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力图将其打造成支撑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2023年采矿业已占到蒙古国GDP的1/4,占出口总额的92%。

铀矿无疑将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宏伟矿业背后却隐藏着重重阻碍,首先铀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巨大,在蒙古国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其次地处内陆的蒙古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远远滞后,铀矿的开采和运输成本高昂,更重要的是,铀矿资源属于战略物资,开发过程牵涉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

蒙古在其中只能充当一枚棋子,难以单打独斗,决定权很大程度上握在域外大国手中,面对重重挑战,蒙古能否圆铀矿开发之梦,还得看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

在国际专家看来,铀矿开发固然可以为蒙古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但过度依赖单一资源也存在风险,蒙古应审慎权衡利弊,在主权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通过多元合作谋求共赢或许是明智之举,毕竟任何一方都不能忽视彼此,唯有协调方能共进。

中俄蒙能源合作迷局

开发铀矿梦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博弈能力,作为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主导力量,中俄两国对蒙古铀矿资源的态度至关重要。

事实上中蒙俄三国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据悉三方曾多次探讨共同开发蒙古铀矿资源的可能性,甚至达成过初步共识。

每当项目似乎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时,总会有看不见的力量横加阻挠,这背后,是三国在经济利益方面的关系。

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但中俄两国对蒙古的影响力却此消彼长,俄罗斯传统上视蒙古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华日益增长的存在感颇有微词。

而蒙古则试图在两大国间周旋以获取最大利益,却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加之铀矿开发投资巨大,涉及敏感的核问题。

各方在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上难以达成一致,铀矿项目屡屡受挫也就不足为奇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合作受阻,蒙古转而寻求域外大国的支持。

与法国等国在铀矿开发上频频传出捷报,这无疑加剧了中俄的疑虑,大国博弈下的蒙古应该怎么做。

毕竟,中俄都希望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其对抗不如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蒙古的发展需要中俄的支持,三国间互利合作的大势所趋不会改变。

蒙法携手引发猜想

蒙古与法国的突然联手,这桩震撼能源界的交易,源于双方高层近年的密切互访,2022年6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专程访问蒙古,推动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

同年10月,蒙古国总统又回访法国,与马克龙进行了深入会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奥拉诺矿业集团与蒙古国政府,就一项总投资高达16亿美元的铀矿开发项目达成重大协议。

如此数额巨大的投资,引发外界诸多猜测,要知道,蒙古国虽然矿产丰富,但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滞后,项目运营面临难题。

更重要的是,铀矿属于高度敏感的战略物资,开发过程注定充满政治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奥拉诺集团还要大手笔投资。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奥拉诺集团深度介入的同时,法国政府却突然对蒙古伸出了橄榄枝,宣布大幅提高对蒙古的援助力度,并积极推动两国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法国此举,只是看中了蒙古的铀矿资源,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对此,一些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着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日益增强,欧美国家对重塑世界格局的呼声越来越高。

蒙古作为中俄两国间的“夹心饼干”,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法国此举,实际上是欧美集体介入亚洲事务的一个缩影。

通过加强与蒙古的合作,不仅可以切入本地区能源市场,还能对中俄形成战略钳制,这一切都还只是猜测,项目能否真正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因为铀矿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影响巨大,蒙古国内是否有足够的共识尚未可知,16亿美元的投资对蒙古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

项目的可行性和收益如何,仍需时间检验,即便项目能够顺利推进,铀矿运输必将涉及中俄,法方能否真正掌控主动权也是未知数。

蒙古的选择虽然出人意料,也可以理解,作为一个内陆国家,蒙古迫切需要借助域外力量实现发展突破。

但是过度依赖某一方,无疑会引发其他方的不满,更明智的做法,或许是在不同势力间寻求微妙的平衡,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

蒙古的“第三邻国”困局

慢慢的蒙法合作的大幕拉开,外界对蒙古的“第三邻国”战略的讨论也再次升温,简单说就是指与蒙古保持特殊友好关系且对蒙古具有重大影响的域外大国。

通过发展与第三邻国的关系,蒙古希望在中俄两大邻国间获得更多的战略回旋空间,进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这一战略的提出,可以追溯到苏联解体后的上世纪90年代,当时,蒙古摆脱了苏联的控制,一度陷入战略空白期。

恰在此时,美国,日本等域外大国抓住时机,纷纷加大对蒙古的援助力度,力图将其纳入自己的影响范围,蒙古也敏锐地意识到,适度发展与域外大国的关系。

有利于获取更多的战略资源,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于是“第三邻国”战略应运而生,这一战略开宗明义地指出,蒙古的对外关系不应局限于中俄两国,而应面向全球。

作为蒙古的传统盟友,俄罗斯对蒙古与西方国家的频频互动颇有微词,担心这会削弱自己的影响力。

中国虽然一直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蒙古若过度倾斜,不仅不利于中蒙关系的健康发展,也可能为本地区和平稳定埋下隐患。

第三邻国战略在根本上,难以摆脱对中俄运输通道的依赖,作为一个内陆国,蒙古要实现矿产资源出口,主要有两条路。

要么经中国天津港出海,要么通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不管蒙古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有多密切,只要遇到现实利益问题,还得看中俄的脸色行事。

这就大大削弱了第三邻国战略的实际效果,蒙古曾提出建设铜矿石加工厂的设想,并邀请日本,韩国等国参与,当运输问题摆到台面上时,日韩企业纷纷退缩了,他们发现如果没有中国的配合,根本无法将精铜矿运出蒙古。

结语

中俄作为区域大国,在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责无旁贷,三方唯有增进互信,加强协调,坦诚合作,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地缘博弈中实现多方共赢。

推动本地区长治久安,也昭示一个现实,任何一方都不能忽视彼此,只有协调才能共进,中国需以开放心态看待蒙古国发展,用合作的诚意化解疑虑,构建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

参考资料

财联社2024年12月28日《蒙古与法国奥拉诺公司达成16亿美元铀矿协议》报道

0 阅读:4

江卿曻

简介:道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