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全国小区业主自治调查报告,说在受访的500个小区中,超过80%的小区存在业主自治骨干难以形成的问题,其中近60%的受访者认为“业主之间的不信任和恶意攻击”是主要原因。

这个结果,其实并不出人意料,恰恰是很多业主的切身感受。
小区物业问题本来就复杂,不良物业企业的祸害已经让人够渣心的了,业主之间的不团结让小区更加闹心,这个调查报告只不过是把许多业主的切身感受数据化了而已。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小区业主自治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小区业主自治状况调查报告》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在受访的500个小区中,超过80%的小区存在业主自治骨干难以形成的问题,其中近60%的受访者认为“业主之间的不信任和恶意攻击”是主要原因。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小区治理的效能,也折射出当前社区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业主自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其核心在于业主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社区的和谐与共治。
然而,现实中,业主之间的不信任、相互指责甚至恶意攻击,却成为阻碍自治进程的“绊脚石”。一些业主对业委会成员的工作持怀疑态度,动辄质疑其动机和能力;部分业主因个人利益受损,便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或散布不实信息;更有甚者,将小区事务当作“战场”,拉帮结派、制造对立。
这些“业主为难业主”的现象,不仅挫伤了热心业主的积极性,也使得普通业主对参与小区事务望而却步。调查显示,超过70%的普通业主因“担心被质疑而不愿参与小区事务”,近40%的业委会成员因反激励作用选择退出。
多少小区的业委会,要么长期难产,组建不起来。要么好不容易组建起来了,却因为一些“诛心之论”不履职或者干脆辞职不干。长此以往,导致现在许多小区小区治理实际上陷入“无人参与、无人负责”的恶性循环之中。
业主为难业主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不在少数,是一个很渣心的现实。朋友们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