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守棺人:白天工地搬砖,晚上与567具棺材同眠,月薪只有300元

史官观 2023-12-26 19:13:59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诗经》里有一首很凄楚的《葛生》,写的是一名女子悼念亡夫,怜惜他孤独地躺在冰冷与黑暗的野地里,无人与他同眠,只能独自守到天明。

死亡可以说是最孤独、最让人恐惧的一件事。人死又如灯灭,各种难熬的滋味最后都留给了活人来受,所以人往往不敢直面死亡,避之唯恐不及。

但这世上,却有着一种守棺人,是要直面着无数的死亡,夜夜地守着棺材,以此为业。

贵州平坝县的刘朝先就是一个守棺人,守在一个堆满棺材的山洞,独自看护那些永远沉默的人,与死亡共眠。

唯一的守棺人

人有生就有死,死后心灵进入一个永久沉寂的世界,身体也将被安葬。土葬是世界上最广泛的葬式,是将亡者埋在地下以安息。

但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也各有不同的习俗,水葬、火葬、树葬,还有天葬,是把死者送去给鹰鹫叼食……

洞葬,也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古老葬式,在我国贵州地区的苗族村寨里常见,这与当地是喀斯特地貌,山洞众多的地理条件也有关系。

在贵州的平坝县,就有一座容纳了几百具棺材的山洞,成为一道有名的奇景。

千百年来,附近村寨里的刘姓人家会送棺材进这座山洞,平时山洞里则是一片寂静,没有活人的呼吸。不知有多少人,会在家中默默思念他们棺材里独息至天明的亲人。

但近年来,山洞里开始有了唯一的生者的存在。他开始每晚来到这里,伴着数百具棺材入睡,看管棺材并守护里面的亡者,记住他们的故事,并讲解给别人听。

这个人,就是刘朝先,一个守棺老人。

棺材洞,守棺人,这样的词语仿佛总会让人联想到阴诡的画面。

但事实上,刘朝先也只是个寻常老人,不会像电影里那般突然出现吓人一跳,也不会多么憔悴孤僻,反而六七十岁了,看着还很有精神。

山洞外表,也只是个普通的山洞,洞口向南,看上去像一架大炮弹的内部,黑黝黝的。

近年来在文物管理局的重视之下,山洞周围建起了围墙,修了长长的台阶,台阶之下有一道上锁的大门,钥匙是刘朝先保管。

刘朝先常常在腰后别着一柄弯刀,清理杂草乱树也很方便。秋天时,他还会拿着一把零落的扫帚,扫扫阶上的落叶,如山寺老僧那样,然后神色自若地走进棺材里去。

这座山洞出名之后,常常会有人来参观采访。刘朝先就会领着他们进去,看看山洞里的亡者天地。

刘朝先特别关注一具看着平平无奇的棺木,每有人来都会介绍。

他说里面装着一个生前能打四五十人的群架,可以两锤打死老虎的凶悍之人,就像武松一样神勇,是他们刘姓人里最凶的一个人,后来得病死了。

深山老林里常有虎豹出没,但在刘朝先看来,这具棺材摆在这里,就像站岗门神一样,可以让柴狼虎豹与盗匪作乱之人不敢猖獗。

山洞里非常暗,但并不是一片阴森,白日里会有光照进来,不止长着青苔,洞壁上还有颜色很鲜嫩的绿色草叶。

一般洞葬里的棺材都被放在井字形的木栏里,平放在一片空旷的地上。但这个山洞里并不平坦,碎石凌乱,有的土坡高得像是小型假山。

一般人刚进来会觉得步履维艰,但刘朝先就能灵活地攀着凸起的石层,翻过山洞里的沟沟坎坎和土堆石坡,摸着棺材借力,或者踏在上面俯视下方,给来人讲述棺材洞的故事。

洞中景象

洞里放着密密麻麻的棺材,曾经能数出来的数字是567具,还有考古队给他们编过号码。最古老的棺材应是最开始葬入这里的刘氏祖先,已经有11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按照村里的四个村组,棺木摆放被分为四个区域,堆得还算整齐。

四个区域以外的地方,棺材就比较散乱,形状看着就像捆在一起的木柴,无论是男女老幼还是先来后到,都叠放在一起。

棺材的堆放也有一些讲究,尽量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靠近洞口。

但也有一些棺材是必须要收在山洞最深处的,那就是染了瘟疫而死的人。为了防止传染,他们是要放在最远处,不和其他死者放在一起的。

棺材们因为年代不一,从古代到现代,所以能看出明显的棺材形态进化的区别来。

现代的棺材形制一看就能看出来,古代的有船型的,有方形的头,有的是圆形的头,梯形棺、长方形棺,刻绘着亡者的名字,还有寿字、吉字等图案。

还有些比较简陋,直接是一整段木材掏空了把死者装进去,系上绳子,就是棺材了。在还没有伐木锯子的年代,棺材甚至是用斧头劈出来的。

虽然山洞里还算有些风水,很透风,大多数棺材保存得都算完好,但有的木材还是会腐烂变质,在风霜雨雪摧残的下更显破败,暴露出来的骨头就像浮在一滩烂泥上。

从前附近是深山老林时,还会有猛兽爬上来,用爪子和牙齿刨开木头,来啄食里面的尸体,剩下的骨头自然也就掉了出来。各家都有自己的念想和观念,会将死者生前看重的东西一同殉葬。

1987年,考古队就在这里的415号棺材里收获了一样珍贵的文物。

415号棺材主人是一位成年女性,袖子里有着一把染蜡刀,棺材里还有一件蜡染的彩色衣裙,应该就是她所制作的。

经过鉴定,这件衣裙是宋朝遗留下来的,融合了多种绣法,细节十分值得琢磨,修复之后的样子更是完整精美,被命名为“鹭鸟纹彩色蜡染百褶裙”,由贵州省博物馆收存展览。

除了这具出土了文物的棺材,其他棺材也很有意义,有一具棺材是夫妻合葬的,应该是家中贫穷,不得已而为之,但何尝不是一种团圆。

一些小棺材往往会吸引来者的注意,里面装的是早夭的小孩儿,无论时隔多少年,总会让人更多一声叹息。

按照当地的习俗,有的小棺材上放着鸡毛,就代表这个小孩向父母尽孝,进献牲畜了。

这么多的棺材,在山洞没有上锁,刘朝先没有来之前,根本没有保护措施。

现在有的棺材上有空隙、凹槽,那就是本来有陪葬品、宝器,被人潜进山洞偷走了。

这么一想,都有人敢来偷亡者的遗物,他一个看守亡者的人有什么可怕的呢?

参观的人有时十分恭敬,甚至想对着这些棺材跪拜,面对着难走的坎坷的路,也不敢把手放在棺材上搀扶,但是刘朝先就会劝他们放平心态,不要太过于在意。

每当有人问他怕不怕时,他都会坦然地说自己并不害怕。

总之,无论来人抱着怎样猎奇或是恐惧、敬畏的心情,刘朝先都只是随意讲述而已,还会指着山洞外面郁郁葱葱的风景给他们看。

看着他平淡的神情就知道,这座装满棺材的山洞,在他眼里没有什么可怕的,就像众多的棺木都是他所掌管的听话的部将。有他在,来人的心神也就都定下了两分。

在山洞台阶下的大门前,还摆放着两个十分现代的垃圾桶,从山洞下去之后,看到了它们,一下子就能把人唤回现实的生活里。

有人的注意力就放在了刘朝先的身上:若是白天一个人上来都会感到害怕,他每晚都在这里睡觉,为什么不怕呢?他在这里守棺,又是为了什么呢?

故土难离

想知道刘朝先的意图,就要知道山洞背后的故事。

这座山洞流传最广的传说是很久之前,一户刘姓人家死了人,一帮后生把尸体装进棺材抬出村。

正要葬在土坡上时,忽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引发了山洪,抬棺的人慌乱之下纷纷跑走,也就顾不得棺材了。

天晴水退后,村人遍寻棺材不见,最后却是在附近一座山洞里找到的。

活人总是忍不住把自己的心意寄托在别处上,就说这是故土难离,应该听从亡者的心意。往后,村里就常常把棺材送入了这山洞。

但也不是所有过世的人都会被送进来,只有姓刘的人才行。

正如《葛生》里的妻子怜惜丈夫时其实是在倾诉自己的孤独与思念,这山洞是生者自己动了眷恋故土的心思才有的。

洞葬一般有自己的一套章程。一般送葬是在夜晚,选定的抬棺人在村人的火把之下,把棺木抬上山洞。有的规矩里,他们必须要走人迹罕至的偏僻的路,也就是不能走活人的路。

土葬常常是要立碑写牌的,亲人还会常来看望说话,但洞葬的规矩是把棺木送进洞之后,送葬人就即刻离开,不再返回,亲人们也不能常来这里看望。

几百年过去,棺材多了,自然是密密麻麻的。洞穴被人测量过,宽有27米,长有45米,最高的地方有数栋楼高,虽然宽敞,并不是个多大的山洞。

贵州省还有很多这样的棺材洞,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许多已经被弃用,目前发现的有十多个。

而这个棺材洞里面的存放棺材是数目最多、品类最全的,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被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到处都安了监控。

62岁的刘朝先就是在这个时候,自荐来看管山洞的,到现在应该有七八年了。

他并不是为财,因为这份工作只带给了每月300元的收入,可以说是赔本的一份工作了。

刘朝先每晚才会来到这里守棺,12点后就会下山去。因为300元不够维持生活,他白天会下山去工地搬砖补贴家用。

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生存,刘朝先来看管这些棺木,是因为这些棺木都是曾经和他生活在同一片乡土上的人,带着同一份的眷恋,他想的是尽可能守护这些东西。

起初他心里可能发怵,夜晚的山林本来就容易显得阴森,更何况是伴着500多具棺材。

晚上的时候,还会有猫头鹰在山洞上空盘旋,刘朝先这个时候举着手电筒照过去就会看见他们幽绿的眼睛。但是久而久之也就没什么了,现在也几乎没有图谋不轨的人敢来。

在他看来,这或许与农桑之事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普通活计,还寄寓了他的一份感情。

刘朝先既能无所畏惧地对待这些棺木,不被鬼神之说扰乱,没有太多束手束脚的禁忌,但也保持着一份老人传承下来的的敬畏,不是完全的无神论者。

山洞附近有一块长得很像神仙的石头,刘朝先还说村里有心愿的人都可以来参拜。

多年的守棺生活下来,他最担心的是,他怕是唯一愿意做这份工作的人,等他去世以后,这份工作也将无人会接替,这些棺木里的人又将独自长眠了。

棺材常和恐怖、阴森联系在一起,但东晋殷浩曾经说过:“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

这样,棺材就和官途富贵被连在了一起,梦见死亡也可以被解说成一件好事。

棺材本身又是“官”和“财”的谐音,所以渐渐的有了升棺发财的寓意,许多人不仅不恐惧这个棺材洞,反而要千里迢迢专门去参观,跪下给这些棺材磕头,以增添自己的好运。

其实,人死如灯灭,不管是恐怖传说还是富贵逸闻,都和死者没关系了。

至于生者,内心真正尊重亡者,没有什么冒犯亵渎的想法,也就是为人的基本道德了,不必感到害怕。

不如就像刘朝先老人一样,看淡、自如,面对死亡,保持应有的敬畏与勇气,

参考资料

[1]《西南民兵》,《平坝棺材洞——举世罕见的苗族葬俗博物馆》

[2]《贵州政协报》,《黔中苗族的洞葬习俗》

[3]《人民日报》,《贵州村民进山洞祭祖,洞中几百具棺材》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