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哲人说:有的人,在岸上学会了游泳的方法才下水;有的人,下了水才开始学习游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呈现的两种学习游泳的方式,实则是在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岸上学会了游泳的方法才下水”,代表着先掌握理论知识,以理论为指导去实践;“下了水才开始学习游泳”,则是先投身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学习知识。这两种方式并无绝对的对错,前者说的是理论先行,后者说的是实践先行,反映出人们面对未知时不同的思维和行动路径。
理论先行是指面对一件陌生的事情靠着先学习理论或者学习他人经验,再进行实践这一过程。比如说:创业、学习技能、开饭馆、学习心理学、摆地摊或者别的事情。这种方式有着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理论在前,行动在后,也可以换句话称作先想后做。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静态规划思路,追求的是准确度把控。实践先行,就是说先行动起来再总结为理论或者经验,这种方式追求的其实是速度。其本质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方式。
这是一道两元关系型材料作文,理论先行和实践先行虽然相互排斥,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采取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情境、领域以及个人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比如,在桥梁设计中,工程师需要运用结构力学理论来计算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这是理论先行;学习骑自行车时,学习者要先尝试上车、保持平衡并蹬踏,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摔倒来逐渐掌握骑车的技巧,这是实践先行;学习外语时,既要学习语法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要不断地运用,并在实际运用中巩固理论知识,这是边学理论边实践。
综上,考生可以有以下的立意角度:
强调理论的指导意义:突出理论知识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关键引领作用。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发展,还是国家在各个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以学习编程为例,学习者首先要掌握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数据结构和算法等理论知识,然后才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
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去验证理论、发现问题、创造知识,尤其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实践探索往往是推动进步的关键。比如字节跳动,在创立初期,并没有完全成熟的短视频运营模式可以借鉴,但团队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不断尝试新的创意和功能,最终打造出了风靡全球的短视频平台,开创了互联网行业的新赛道。
辩证看待两者的关系:强调在新时代,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也要勇于实践,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个人特点,灵活选择先学习理论还是先投入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立意:
1.做事应理论先行,实践验证。
2.生活中要勇于实践,边做边学。
3.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灵活学习。
【范文参考】:
《下水才知水深浅》
在岸上学会游泳的方法再下水,还是下了水才开始学习游泳,这看似是一个关于学习顺序的选择,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成长的智慧。
那些在岸上先学习游泳方法的人,他们如同在理论的温室中精心培育的幼苗。他们通过书本知识、教练的指导,对游泳的技巧、动作要领有了系统的了解。这种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它让学习者在接触实际水域之前,心中有了清晰的框架和预案。他们能够有条理地将所学知识逐步应用到实践中,减少盲目尝试可能带来的危险。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真正进入水中时,他们可能会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水的浮力、阻力以及身体的控制,在实际情境下远比想象中复杂。他们可能会因为过于依赖理论而在实践中显得生硬,缺乏应对突发情况的灵活性。
与之相反,那些下了水才开始学习游泳的人,他们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行的勇敢者。他们一头扎进水中,直接面对真实的游泳环境。在水中的挣扎与尝试,虽然充满了风险,但也让他们最直观地感受到水的特质和游泳所需的技能。每一次的划水、换气,都是在适应水的环境,这种适应是深刻且难以忘怀的。他们通过不断地试错,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泳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对环境的敏锐感知。但同时,这种在无基础情况下的探索,也可能会让学习者走很多弯路,甚至面临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
其实,这两种方式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应单纯地局限于哪一种方式。正如学习游泳一样,我们在做许多事情之前,可以先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构建起基本的思维框架,这就是在“岸上”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止步于此,一定要勇敢地“下水”,在实践中去检验、去完善所学的知识。在岸上学到的理论,能为下水后的实践提供指导;而水中的实践,又能深化在岸上学到的理论,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人生就如同一场游泳,我们需要在岸上装备好知识的行囊,也要有下水实践的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自由地游弋,探寻属于自己的深度与广度,而不是畏惧风浪,停滞不前。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其他各个领域,上岸学泳与下水学泳的抉择,都应成为我们成长路上深思熟虑的节点,以智慧和勇气,在两者的交融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执理论之灯,扬实践之帆
哲人所言 “有的人,在岸上学会了游泳的方法才下水;有的人,下了水才开始学习游泳”,看似简单的两种学习方式,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两种方式分别代表着理论先行与实践探索,它们各有优劣,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唯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执理论之灯,扬实践之帆,方能在知识与成长的海洋中顺利航行。
在岸上先学习游泳方法,即通过理论学习打好基础,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事物的原理和规律,为实践提供指导方向。就像医学专业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他们在面对病患时,才能准确地诊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样,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之前,必须学习力学、材料学等理论知识,才能确保设计出的建筑既美观又安全。理论学习如同搭建高楼大厦的蓝图,没有清晰的蓝图,盲目施工只会导致混乱和失败。此外,通过理论学习,我们还能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提高实践的效率和成功率。
然而,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不付诸实践,也存在局限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就如同学习游泳,即使在岸上把各种游泳技巧背得滚瓜烂熟,但如果不下水亲自尝试,永远无法体会到在水中的实际感受,也无法真正学会游泳。在科学研究领域,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实践。爱迪生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正是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他才最终发明了电灯。如果他只停留在理论设想上,而不付诸行动,电灯的发明可能会推迟许多年。实践不仅能验证理论,还能发现理论的不足之处,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下了水才开始学习游泳”,这种实践探索的方式虽然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风险,但它也能让人在直接的体验中快速成长。当我们置身于实际情境中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动力,这种动力往往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更快地掌握技能。比如,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并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理论指导,他们在市场的浪潮中摸爬滚打,不断地尝试和失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能力,是单纯的理论学习无法替代的。但如果完全忽视理论学习,只靠盲目实践,可能会走很多弯路,甚至遭遇重大挫折。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始一项新的任务或学习新的技能时,先通过理论学习了解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为实践做好准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总结经验,完善理论。就像学习书法,初学者需要先学习书法理论,了解笔画、结构、章法等知识,然后通过反复练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书写中,在练习中不断体会和感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执理论之灯,我们能明确方向,避免盲目;扬实践之帆,我们能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成长的征程中不断进步,驶向成功的彼岸。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入手,论述了二者结合的重要性。若你对文中案例、论述结构有新想法,或是想调整语言风格,欢迎随时和我交流。
先下“水”而后精“泳技”,方成时代弄潮儿
游泳之法,有人岸上习得方入水,有人入水后方学泳。岸上学法,是理论的积累;水中习技,是实践的探索。人生如泳,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但若择其一,我以为先下“水”而后精“泳技”,方为成长与成功之道。
先下“水”,是一种勇气,是迈出舒适圈的果敢。岸上观水,虽能知晓水的形态、了解游泳的基本原理,但终究只是纸上谈兵。唯有鼓起勇气,纵身跃入水中,才能真正感受水的浮力、阻力,体会游泳的真实情境。王阳明龙场悟道,若只是闭门苦读经典,而不深入蛮荒之地,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又怎能在困境中领悟“心即理”的真谛?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不畏艰难险阻,踏遍千山万水。他并非先在书斋中研读完所有地理典籍再出发,而是在行走中观察、在实践中探索,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见证山河,才写就了具有极高科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他们都是勇敢的“下水者”,以实际行动打破了理论的局限,在实践的浪潮中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下“水”之后精“泳技”,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水中的环境复杂多变,仅凭一腔勇气远远不够,还需要掌握扎实的游泳技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向他人学习,向困难挑战。袁隆平院士投身杂交水稻研究,并非一开始就掌握了所有的科研方法。他扎根田间地头,在稻田里摸爬滚打,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改进研究方法。他虚心向农民请教种植经验,与同行交流科研心得,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问题。袁隆平院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在下“水”之后,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成果,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陷入了岸上学法与水中习技的误区。有人只满足于岸上的理论学习,空有一肚子学问,却缺乏实践能力,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人则盲目下水,不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在实践中四处碰壁,难以取得长足的进步。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我们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实践为先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像勇敢的游泳者一样,先有下“水”的勇气,投身于时代的浪潮之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而后不断精进“泳技”,在学习与实践中提升自己,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以实践为舟,以理论为楫,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