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道贯穿川陕之间,为进出川陕的唯一通道,自古号称“难于上青天”。其间有峭壁如削、诗意悠然的明月峡,有山环路绕、曲折盘旋的七盘关,有古柏参天、苍劲雄浑的翠云廊,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号称险绝天下的剑门关……

出演蜀道故事的舞台上,主要布景是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关中平原以及阻隔着它们的秦巴山地。秦岭陡峻、巴山巍峨,中原和巴蜀的沟通十分艰险,“令人听此凋朱颜”。然而,历经秦汉等朝上千年的开拓和沟通,在秦巴山地基本形成了8条交通要道。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金牛古蜀道。
蜀道悠悠

从金牛古蜀道的第一座名关—七盘关残颓的故基上北望,隐隐约约能看见陕西宁强县的黄坝驿。再往北,古蜀道便与历史上另一条大名鼎鼎的古道—褒斜道相接,而后穿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把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中原腹地与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连成不可分割的一体。
由七盘关南下经转斗铺、中子铺、五里铺,就到了诸葛亮曾屯驻重兵的汉王山。汉王山上驻扎的精兵能扼住金牛道、嘉陵云栈和嘉陵水道的命脉,堪称兵家宝地。227年,诸葛亮率10万大军首度北伐曹魏时,即设中军帐于此地。诸葛死后,蜀中兴起建武侯祠之风,百姓巷哭野祭,无有了期。相传蜀主刘禅以武侯祠太多不合法度为由,禁止此地建祠,百姓遂改立“军师庙”为祠以祭。

明月峡又称为朝天峡,系蜀道之咽喉锁钥地,位于素有“川北第一重镇”之称的朝天镇西南2000米处。朝天明月峡是中国道路交通史上的“天然博物馆”。在这条宽仅百米的深谷险峡之内,竟密集了古今6种交通道路。其一是远古先民们在绝壁之上沿石缝草隙开出的羊肠小道;其二是先秦时期官方沿临江峭壁开凿的栈阁驿道,此为现今明月峡内最令人惊叹的历史人文景观;其三是嘉陵江沿岸一线纵贯的船工纤夫道,原先可由重庆直通陕西略阳,如今已全线萎缩,大不如前了;其四是与纤夫道休戚相关的嘉陵江内河航道;其五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川陕公路(2003年初,由广元接通陕西的高等级公路108国道通过山体隧道,终于绕过了明月峡这个2000多年来秦、蜀相通的咽喉要道);其六是20世纪50年代兴建单轨、经90年代改造为双轨的宝成铁路电气化隧道。
古蜀道沿嘉陵江而下,经明月峡,过利州,抵达一片平阔缓和的河川地带,即昭化三国古战场遗址。昭化城古称“葭萌”,为战国时期蜀王之弟苴侯的封地,距今已有2300年的建城史。此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古称“四战之地”,虽为弹丸之城,却有金汤之固。刘备称帝后,将葭萌更名为“汉寿”,意在“长治久安,与汉同寿”。不料,此谶不幸言中。263年,汉寿失守,同年蜀后主刘禅纳谯周之策投降,汉寿城被更名为“晋寿”,果然与蜀汉同时寿终正寝了。
从昭化南行过沙溪渡口后,山势突然陡峻起来,一排壁立千仞的绝壁雄峰横空出世,硬生生地挡住了所有的去路。此处叫雷鸣谷,古称雷神峡,为剑州道由北而南的第一道天险,李白《蜀道难》中有“飞湍瀑流争喧,冰崖转石万壑雷”的句子,所指即此。峡中每当骤雨袭来,便有巨雷轰鸣从峡底深涧中连环发出,再加之峡风呼啸,涧水腾喧,纵令神鬼闻之,亦皆惊怖!出雷神峡,渡大剑溪,过“九道拐”险坡后,有一道摩天石墙纵贯东西,赫然兀立,此即剑门石城廓。剑门石城廓好似被一只无形的巨手劈成两段,留出一个巨大的豁口,造就了“摩空双锷高千丈,雄锁巴西第一关”的剑门雄关。
名关屹立,亘古穆然,这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大小征战何止百千!此关为中原入川的最后一道天险,得了剑门关,等于得了四川。至此而南,蜀道再无险踞,经武连驿出剑阁境后,过梓潼,走江油,再经绵阳、德阳而至成都,全然是大道通衢,一马平川。
1936年川陕公路开通,为千古蜀道之难画上了一个句号。2003年初开通的成都至广元的高速公路,更把剑门名关旁置不顾,由金子山大遂道直通广云。剑阁失天险,蜀道不再难!
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地理文化领域的知识。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在留言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