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之间。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和外交活动,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列举东周春秋列国十大名将排行。
第十名:子玉
成得臣(?—前632年)芈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斗伯比之子,子文之弟,若敖氏后裔,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前637年,因战功被子文推荐为令尹。成王三十八年,率楚军灭夔(今秭归境),又北征背楚亲晋的宋国。次年冬,再围宋,与救宋之晋、齐、秦联军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楚军溃败。他引咎自杀于归途中。
第九名:魏舒
魏舒(?—前509年)是东周春秋时期的晋国卿,著名军事改革家、军事家、政治家,他是晋国名将魏昭子绛的孙子,晋军步战的创始者。前550年,栾盈政治斗争失败后,投奔齐庄公。齐庄公派遣魏舒攻击晋国。魏舒投靠士匄阵营,栾盈败死后,魏舒担任上军佐。他与赵武、韩起掌握晋国军事,曾提议将战车兵改为步兵,使中国车战向步战转变。前514年,魏舒担任正卿、中军将,联合六卿灭掉公族羊舌氏、祁氏,瓜分其土地,使魏氏势力更加巩固。前509年,魏舒召集列国大夫于狄泉(今河南洛阳)为成周筑修城墙。然而,他在宁(今河南获嘉县西)打猎时,因放火烧荒而去世。
第八名:郑寤生
郑寤生即郑庄公,他是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任君主。郑庄公出生于郑武公十四年(前757年),因其出生时难产而被取名为寤生。郑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郑庄公被确立为太子,并于同年郑武公去世后即位为郑国国君。郑庄公即位后对内平定了弟弟叔段的叛乱,对外与陈、蔡、卫、鲁等邻国征伐不断,提升了郑国的国家实力。郑庄公二十四年(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后,郑庄公与周桓王交恶,周郑关系渐渐恶化。郑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年),郑庄公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击败周桓王率领的联军,并且郑军射伤了周桓王,令其威严尽失。郑庄公在位期间,对内稳定国家、积极发展商品经济,对外实行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增强郑国影响力,击败了周天子的联军,使郑国取得了春秋初期的“小霸”地位。郑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五月,庄公去世,享年五十六岁,安葬于今河南省新密市曲粱乡郑伯岭。
第七名:熊旅
熊旅即楚庄王(?一前591),春秋时楚国国君,芈姓,名熊旅(一作吕、侣),前613一前591年在位,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在位初期,隐忍蛰伏,重用孙叔敖等,整顿内政,兴修水利,推行县制,增强兵力。前611年,攻灭扇国,国势大盛。他又进攻陆浑之戎,陈兵周郊,派人询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的大小轻重。后在邸(今河南荣阳北)大败晋军,陆续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附,成为霸主。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
第六名:吴阖闾
吴王阖闾(?—前496年),姓姬,名光,又称公子光,是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是吴王诸樊之子,吴国第24任国君。吴王僚二年(前525年),阖闾讨伐楚国,丢失先王的座船后又夺回。三年后将伍子胥收为己用,预谋夺位。又三年后再次攻打楚国并取得胜利。吴王僚十三年(前514年)春,吴国再次出兵楚国,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顺利上位为王。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提拔伍子胥为行人官,共谋国事,并多次率军攻楚。十年春(前505年),阖闾攻至楚国郢都,其弟弟夫概返回吴国自立为王,阖闾赶回吴国平叛。十九年(前496年)夏,吴国出兵越国,越王勾践使计伤到阖闾,阖闾伤口恶化死亡,遗命立太子夫差为王。
第五名:越勾践
越勾践即越王勾践,他是春秋时期越国君主。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击败,困于会稽。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等能臣,励精图治,国力逐渐恢复。经过多年准备,勾践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使越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任霸主。
第四名:田穰苴
田穰苴,又称司马穰苴,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齐国军事家。其祖先为齐国田姓公族旁支。齐景公时,晋国、燕国侵伐齐国,齐军大败。在大夫晏婴的推荐下,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大将,领兵抗击晋军和燕军。出征前,田穰苴申明军纪,并斩杀了误期而至的监军庄贾,惩罚了前来求情的齐景公的使者,立下了将军之威。此后军中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田穰苴对待士兵体恤亲善,全军士气高昂,晋军、燕军闻风撤军,齐军趁机收复失地。因此功,田穰苴被封为大司马。后因其他大臣在齐景公面前进谗言,田穰苴被免职,生病而死。
第三名:伍员
伍员(?-前484年),芈姓,伍氏,字子胥,封地为申(因此也称伍子胥、申胥),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政治家。因父亲、兄长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辗转流亡至吴国,辅佐公子光(阖闾)取得王位,并推荐勇士专诸。之后帮助阖闾谋划伐楚计划,使得楚国军队元气大伤。后又建议带领唐、蔡两国发动对楚战争。在阖闾死于檇(zuì)李之战后,伍员劝谏吴王夫差攻灭越国以安定后方,与意图北进中原争霸的夫差产生激烈矛盾,公元前484年被夫差诛杀,抛尸江上。
第二名:先轸
先轸(约前680年-前627年),因先轸的食邑在原(今河南济源县城西北),以食邑为氏,故又称原轸。他是春秋时期晋国将领,官至正卿。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先轸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于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回到晋国。晋文公四年(前633年)冬,先轸被任命为下军佐将(副主将);次年2月,又被晋升为中军元帅,统帅三军,同时又为正卿,官至晋国最高军政长官。同年,先轸指挥晋军与楚军的城濮之战,并取得了胜利,为晋文公建立霸权奠定了基础。文公九年(前628年)冬,重耳去世,其子姬驩继位为君,即晋襄公。次年4月,先轸率军与秦进行了殽之战,全歼秦军,俘虏了秦军三位将帅,之后又将他们放回秦国。先轸因此斥责了姬驩,并当面唾地。事后,先轸后悔对君王无礼,同年8月,在与狄军作战时,他故意免去头盔,冲入敌阵,战死军中。
第一名:孙武
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孙子。他出生于齐国,后因避难来到吴国,经伍子胥举荐,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孙武的代表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
田穰苴低了些吧 ,本是武庙十哲 ,曾退两国进攻,治军优异 ,撰写司马兵法 。即便不与孙武齐名 在其之下也无他人占先
有些是君主,并不是领兵统帅。
南宫长万何在?
小编你历史分不清,第一应是吴起。公元前476前之前的算,孙武不算。
孙武一辈子最高也就当个副将[笑着哭]不能说兵书牛,带兵就好吧
没有乐毅吗
管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