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澎湃新闻】【中国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浅浅
编辑|浅浅
缅甸地震半月,中国再次出手了!

4月9日,我们派去支援的队伍已乘包机安全回国。
中国是派出救援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物资第一批到达的国家。

缅甸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的大爱无疆,于是在人走后又提出了自己囊中羞涩的问题。
对于淋雨的人,我们不吝给他撑把伞。
4月10日,中方应缅甸请求,宣布追加10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救灾援助。

这是继地震首笔1亿元援助后,又一次重大支持。
这10亿元,主要用于3个方面。

一是救命的物资保障,包括救援设备、板房、手术室设备等。
二是用于灾后重建的基础设施。
大震后有大疫,第三就是用来派遣医疗防疫专家组开展救治和消杀,避免次生灾害。

另外,我们还贴心地考虑到了他们的文物破坏情况。
这其中有一部分钱,便是用于文物保护维修的。
缅甸地震,最尽力的反而是中国救援队。

我们累计派出30多支救援队、600余人,搜救面积达28.7万平方米。
数十吨的物资被源源不断送往受灾区,保质又保量。
为什么缅甸地震,中国会如此不遗余力呢?有两个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谚语,这次救援就有此原因。
2008年汶川地震,缅甸曾捐赠过200多万元,果敢地区的人也积极向四川提供援助。

疫情暴发时,缅甸政府还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向中国提供了200吨大米和医疗物资。
对于这样一个小国来说,如此也算是尽力了。
所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中国自然想要“报恩”。

不仅有经济援助,救灾人员我们也安排到位。
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香港救援队,三箭齐发。
这还不包括一些民间的自发力量和组织。

从初期搜救到防疫重建,中国始终动态调整援助策略。
不过对缅甸地震关心,报恩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重要的是要展现大国担当。
人道主义援助,是一个有道义的国家都会做的事。

而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用行动显示什么格局。
相比于美国的200万美元,日本和欧盟的口头关心,中国的1亿人民币分量十足。
如今追加的10亿,更是大气。

与美国“霸权式干预”不同,中国选择“共生式发展”,将其他国家视为命运共同体。
我们的援缅行动不仅是人道主义救援,更是对“亲诚惠容”外交理念的践行。

而且作为邻国,缅甸的稳定直接影响中国西南边疆安全,援助本质是共筑区域安全屏障。
中国有实力又可靠,时间久了,身边自然会汇聚越来越多的伙伴。
然而却有很多人呼吁,帮谁都不能帮缅甸,这是为什么?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网友之所以对缅甸没有好脸色,除了因为臭名昭著的缅甸园区,还因为救援中发生了农夫与蛇的故事。
当时中国红十字会车队载着物资前往支援,结果缅甸士兵却直接开枪了。

他们三次鸣枪示警,迫使9辆救援车折返。
事后缅甸政府军称是中国没通知报备,所以才如此提示。
讽刺的是,当地一支反对派武装却护送中国车队前往了灾区。

中国救援队争分夺秒,缅甸方实在是令人心寒。
不过中国却未因枪击事件中断援助,反而追加资金,体现“以德报怨”的大国胸襟。
很多网友不理解,生怕善心喂了狼。

“那些人不值得救,斗米恩升米仇。”
缅甸虽有些过分的地方,但灾民却是无辜的。
若因一次枪指事件就切断对8300万受灾民众的生计,中国将与西方“选择性人道主义”无异。

而且缅甸与我国邻近,他们不安生的话,对我国的边境也是一种威胁。
今天的10亿元投入,既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以高超智慧在动荡地缘中铺设合作通道。

中国对缅甸的救援,让世界看清谁在雪中送炭,谁在危机前隔岸观火。
中国的救援智慧,不仅写在援助清单上,更体现在行动里。
对于缅甸我们已经仁至义尽,如果日后他们胆敢放肆,我们也不必手下留情。

本文信息来源于:澎湃新闻 中国网


肚子那么饱
宁愿支援美国也不要支援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