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邓颖超在1925年结为夫妻,携手走过了51年的岁月,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其实,在邓颖超之前,周恩来曾经拒绝了两次婚姻,一次是名门之女,一次是初恋女友,最后才选择了邓颖超。
早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周恩来就是学校的风云人物,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社会活动,都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后来学校给他的评语说:“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
这样的优秀人才,自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就包括南开中学的创始人严范孙。
这位严范孙先生,是我国近代非常著名的教育家,早年考中过进士,担任过翰林院编修、学部侍郎,掌管全国的教育事业,而且,严范孙还主张实行新式教育,与张伯苓等人一起创办了南开小学、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被誉为“南开校父”。
严范孙对才华横溢的周恩来非常器重,1919年南开大学成立时,周恩来当时正在日本,严范孙特地派人去通知他,请他回国,免试入读南开大学。
当时,周恩来在日本生活得很不如意,两次考学都没考上,接到严范孙的邀请后,就毅然回国,进入了南开大学读书。
周恩来回来后,严范孙特地在家里设宴款待他,还邀请了张伯苓、黄郛、直隶教育厅厅长等人一起陪同,足见他对周恩来的青睐。
后来,严范孙对周恩来越看越顺眼,就托人去向周恩来提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在很多人看来,成为严范孙的乘龙快婿,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前途不可限量,用现在的话,就是“至少少奋斗30年”。
但是,周恩来却婉言谢绝了。
关于自己为什么要拒绝这门亲事,周恩来曾对同学张鸿浩解释过:“我是个穷学生,刚入学时,学习和生活费用靠伯父支持,现在虽然因为成绩好,做了免费生,但生活费用还要靠自己解决。以我这种情况,假如和严家结了亲,我的前途一定会受严家支配,所以我辞却了这门亲事。”
在周恩来看来,如果成为严范孙的女婿,固然可以早点走向成功,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家的管束,自己日后有什么想法,也需要得到严家的同意,这无疑是一位有志青年不能接受的。
因此,周恩来毅然推辞了这门亲事,决心要靠自己的能力,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不过,严范孙也是一位非常开明的人,爱才心切,虽然周恩来没有同意这门亲事,严范孙仍然对他非常器重,后来还亲自出钱,资助他去欧洲留学。
周恩来在欧洲期间,因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到了国内很多人的诋毁,但严范孙仍然对他非常支持,照常给他寄去费用,支持他的革命事业。
对严范孙的大义之举,周恩来自然也是非常感激,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有一次宴请老校长张伯苓,还提起了早已过世的严范孙,动情地说:“我在欧洲时,有人对严老先生说,不要帮助周恩来了,他参加了共产党。老先生说‘人各有志’,这话是颇有见识的。他是清朝的官,能说出这种话,我对他很感激。”
周恩来第二次拒绝婚姻,就是他的初恋女友张若名。
周恩来在年轻时,曾经是主张“不婚主义”的,认为爱情是美好的,发自真情的,但婚姻却只是为了传宗接代,把人困在家庭里,跟自己的革命思想格格不入,因此,周恩来在创建“觉悟社”时,就明确规定,大家不谈婚姻。
但是,在欧洲勤工俭学期间,周恩来受到了李卜克内西与卢森堡夫妇的影响,觉得革命家也需要有家庭,如果能有一个互相扶持的革命伴侣,对革命事业更加有意义。
于是,周恩来的思想就产生了很大的转变,抛弃了“不婚主义”思想。
其实,早在天津求学时期,周恩来就有一位不是女友的女友,名叫张若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周恩来立志要献身于革命,不提倡谈情说爱,自然也不会交女朋友,但是,在大家的眼中,周恩来与张若名却是天生的一对,郎才女貌,非常般配。
邓颖超后来就曾回忆说:“当时大家都认为,如果今后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要结婚的话,他和张若名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张若名也是“觉悟社”的成员,后来也跟着周恩来一起去了法国勤工俭学,如果周恩来要找一位伴侣的话,张若名自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周恩来改变了主意。
在1924年1月,列宁去世后,法国共产党举行了一次追悼大会,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也派张若名参加,结果张若名受到了法国政府的驱逐,好不容易才得以继续留在法国。
另外,张若名因为家庭出身的问题,也受到了党组织的审查,让她非常苦恼。
这些事堆积在一起,让张若名感到非常委屈,最后愤而退出了组织。
这件事,张若名虽然是有苦衷的,但是在周恩来看来,这却是革命意志不坚定的表现。
既然选择了革命事业,就不能中途退出,即使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也要坚持走下去,坚信早晚会得到平反,而张若名因为受到了一点委屈,就愤而退出组织,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因此,周恩来对张若名的印象大打折扣,认为她不适合做自己的革命伴侣,从此就跟她疏远了。
建国后,周总理有一次跟侄女周秉德说起自己的爱情观,说:“我认定的是马克思主义,誓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要准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的终生伴侣,也理所当然是志同道合的,经得起革命艰难险阻考验的战友。这一点,你七妈是当之无愧的。于是,我主动与张若名说清楚,转向你七妈频繁通信,还求婚。”
当时,邓颖超也在旁边,笑着说:“怪不得那时候突然连连接到你的信呢!”
这就是周恩来的爱情观,两个人不仅要在感情上两情相悦,还要有共同的伟大的目标,把个人感情与革命事业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持久的、永恒的婚姻。
后来,邓颖超也说过:“我们之间谁也没有计较谁的相貌,谁的性格有什么差异,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这是最可靠的长期的相爱的基石和保证。”
至于张若名,退出组织后,留在法国专心读书,后来考取了法国里昂大学的博士学位,还与同在里昂大学读博士的杨堃结了婚,成为中国第一对“博士夫妻”。
回国后,张若名相继在中法大学、云南大学任教,建国后周总理去云南视察时,还特地接见了张若名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