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葬渐渐被人们接受西安市对生态葬有奖补最高五千元

陕西杂谈 2025-03-31 08:17:20

一束鲜花、一棵绿树、一片净土

让逝者长眠于草木繁花之间

与天地共生

一棵纪念树,年轮刻录岁月的温度

一片花草地,芬芳延续血脉的深情

无需石碑林立,不必烟火缭绕

我们用自然的馈赠,守护生命最后的体面

年轻的妹妹生前被抑郁症折磨,去世后姐姐为她选择了树葬,妹妹说希望化成一棵树,祝福活着的亲人;罹患癌症的老先生生前花费了近百万治病,去世后选择生态葬,保护环境,也减轻了孩子的负担……

清明节前夕,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走访陕西在生态葬方面的现状,被一个个故事打动着,也感受到生态葬日渐被人们所接受。

故事

妹妹希望去世后变成一棵树

“亲爱的妹妹,我们永远想念你。”在西安市凤栖山人文纪念园树葬区,一张卡片挂在树上,诉说着亲人的思念。

墓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位姐姐给妹妹办的后事。这个妹妹非常优秀,从小学习特别好,考到了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找到了工作,落户深圳。不幸的是,这位妹妹性格太好强,工作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顺心,承受不了打击,罹患抑郁症,之后的人生都在治疗抑郁症,但最终没能走出来,在50岁时去世。”

“她的后事是姐姐为她操办的,在选择安葬方式时,姐姐说,妹妹之前说过,她希望在死后变成一棵树,安静凝望着、祝福着活着的亲人。所以当她知道有树葬这样的方式后,说这就是妹妹最喜欢的方式。”工作人员说,由于父母年事已高,这位姐姐独自送走了妹妹,“她对树葬的形式非常认可,觉得妹妹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并未远离。”

老父患癌 治疗三年未能挽回

3月26日,在凤栖山人文纪念园树葬区,杨先生和爱人来祭奠父亲,谈及树葬的方式,杨先生说:“挺好的,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人来说,树葬这样的方式,能减轻家庭负担。”

杨先生说,父亲去世前,罹患多种癌症,肺部、肝部都有问题,住院治疗了三年,花费上百万元,最终还是没能挽救生命,但子女们都尽力了。

“父亲去世后,家里因为给他治病已经有了债务,在选择安葬方式的时候,我们了解到,西安市有个惠民政策,选择树葬可以补贴3000元,对于我们家来说,确实很实惠,大大减轻了负担。”杨先生说,当初给父亲选择树葬,心里有点愧疚,觉得对不起父亲,但现在看到选择树葬的人越来越多,也不影响祭扫,就坦然接受了。

在杨先生看来,应该遵循厚养礼葬的倡导,在老人在世的时候好好孝敬,而对于身后事,没有必要太过攀比,“选择树葬,不仅可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也能减轻家庭负担,值得倡导。”杨先生说。

现状

我省多个墓园设有生态葬区域

3月26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凤栖山人文纪念园看到,这里的生态葬形式多样,有树葬区,树葬区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公益墓葬区,一棵柏树下面有八个墓位,就像花瓣一样散开在柏树下;还有一种是普通树葬,一棵树下有一个墓位,在树下立一块石头,刻着逝者的名字。

还有草坪葬区域,在这个区域,没有立起的墓碑,而是平放着一块块小巧的类似书卷的墓碑,上面刻着逝者的姓名及信息。记者看到,草坪葬区域墓位设置整齐划一,周边环境优美,绿的草、红的花,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除了树葬、草坪葬,我们这里还有壁葬区,包括室内壁葬和室外壁葬,还有花坛葬,可供不同需求的家属选择。”工作人员介绍,凤栖山人文纪念园还设有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这里埋葬着伟大的“大体老师”,供“大体老师”的家属前来祭扫。

“这两年,生态葬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了,一方面,政府大力倡导,自2021年起,西安市对选择节地生态葬的市民家庭有2000—5000元的补贴,这给了市民实实在在的优惠;另一方面,大家观念转变了,逐渐认可了节地生态葬,接受了厚养礼葬的理念。”

记者了解到,除了凤栖山人文墓园,西安的汉皇树墓葬园、高桥墓园、霸陵墓园等都设有生态葬区域。

政策

陕西出台十项措施推广骨灰散撒、植树、植花、植草

在日前陕西省民政厅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表示,2024年,陕西省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十项措施》,倡导厚养礼葬文明新风,持续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举办西安市第二届公益性海葬活动,商洛市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工作创新举措,打造陕西首个“云寄思”文明祭祀平台,建成西北首家生命文化教育基地。

《进一步加强推行生态节地葬的十项措施》要求,在火葬区,推广骨灰散撒、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葬式,使用可降解骨灰盒(容器)或直接将骨灰藏纳土中,不设硬质墓穴和墓碑;埋葬骨灰的单人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5平方米,双人合葬墓、家庭成员合葬墓等葬式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8平方米,鼓励建造占地面积低于0.5平方米的墓位,不立碑或采用卧式碑。

在土葬改革区,遗体在公墓或农村公益性墓地内集中安葬,不得乱埋乱葬。安葬单人遗体占地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人墓不得超过6平方米。倡导不设硬质墓穴、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公益性公墓内不占或少占地的生态安葬比例达到80%,新建经营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墓区面积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20%,现有经营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墓区面积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10%。有条件的地区,可为不保留骨灰者建立统一的纪念设施,利用重要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祭奠活动,缅怀逝者、教育后人。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以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为主要内容的惠民殡葬政策基础上,逐步推进实施殡葬基本服务由政府免费提供,在保基本、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基础上确定免费项目,优惠对象由特困、低保等扩展到低收入群体乃至扩展到全体居民。推动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把树葬、海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地方式,以及土葬区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法,纳入奖补范围。积极探索建立环保殡葬用品补贴制度,对带头推行无毒、可降解环保用品的殡葬服务单位或使用者亲属,给予适当奖励或补贴。

延伸

节地生态葬让生命回归自然

节地生态安葬,就是以节约资源、绿色生态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海葬、树葬、草坪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目前,节地生态安葬包括下列主要类型:

海葬:将逝者骨灰以沉降或散撒方式放入国家海洋局指定海域。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倡导向海而生,魂归大海,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的理念。

树葬:指“绿荫成墓”,即在公墓树葬区为逝者植一棵树或选择一棵树,将骨灰装入可降解骨灰盒埋入地下,地表不留坟头、不设墓碑,树前可设置标识牌。树葬不留坟头,占地少,还能绿化山林。

草坪葬:把逝者的骨灰埋在草坪下,与草为伴,让生命回归自然,与天地融为一体。草坪葬不仅环保,而且不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亲属在扫墓的时候,只需要给草坪浇水、培土,寄托哀思。

花坛葬:以花坛为冢,将骨灰装入可降解骨灰盒,埋入花坛土下,花坛上植花木。花坛葬让逝去的亲人与美丽的花卉相伴,传递对亲人的思念和爱。

壁葬:壁葬格位是全封闭性。将逝者骨灰安放在专门修建的墙、廊、亭、塔等殡葬设施格位中,并在正面封板表面刻上逝者姓名,供亲属祭扫。

骨灰散撒:不保留骨灰,将骨灰散撒至指定区域(山坡、草地、水域等)。骨灰散撒不占用土地、不保留骨灰,把更多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留给子孙后代。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文/图

西安市对生态葬有奖补

树葬奖励3000元

西安市在推行节地生态葬方面,也加大了力度。2021年,西安市发布《西安市惠民殡葬补助和节地生态葬奖补政策》,明确针对节地生态葬给予奖补。

根据规定,西安户籍居民去世后,家属自愿在政府批准的合法公墓以壁葬、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形式进行安葬或选择海葬、骨灰散撒的节地生态方式安葬逝者骨灰的,分为三档进行奖补。

第一档:

壁葬、草坪葬奖励2000元;

第二档:

树葬、花坛葬奖励3000元;

第三档:

海葬、骨灰散撒奖励5000元。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0 阅读:4

陕西杂谈

简介:说说陕西文化、历史、娱乐圈的事 谝文化栏目的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