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全家福
1956年2月17日,开国大将粟裕全家途经长沙,停留期间来到湘潭县韶山冲,这是粟裕一家五口在毛主席故居前的留影。粟裕这次回到长沙,也是他距离老家湖南省会同县最近的一次,可依旧没有回家。
照片中,粟裕和夫人楚青都面露微笑,两人婚后生下二子一女,分别是长子粟戎生,次子粟寒生和女儿粟惠宁,可谓儿女双全。照片拍摄时,楚青33岁,她气质不凡。纵观粟裕的一生,他对个人地位和名利一直都不感兴趣,但他深受毛主席的器重。
有一件事能说明毛主席到底有多器重粟裕。1948年1月至4月,为了打破中原战场的僵局,党中央、毛主席决定派粟裕率领华野3个主力纵队渡长江南下,开辟江南战场,将敌人主力吸引到江南,进而减轻刘邓大军的压力。
粟裕
粟裕认真分析敌我态势,他认为留在长江以北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是有可能的,把敌人有生力量消灭在江北,这样更有利于加速战争的胜利。要知道毛主席已经做出了战略决策,粟裕的想法与他是相反的。
粟裕思虑再三,他以“斗胆直陈”的方式,于1948年1月22日给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发出了《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的电报,即著名的“子养电”。粟裕在电报中建议解放军发展战略进攻,进而改变中原的战略态势。
粟裕在电报一开始便写道:
“目前敌人虽已被迫作全面防御,但尚有一定兵力,作为其攻势防御之机动使用,观其目的,不仅在破坏我建设新解放区,而且企图争取时间,以待其新军之训练,或政治阴谋之从容布置。因此,目前江北(中原、豫鄂陕及豫皖苏),敌我是处在反复的拉锯形势中。”
粟裕和夫人楚青
粟裕的这封电报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毛主席在电报稿上进行了逐句圈点,还让周恩来、任弼时等人传阅。然而,中央军委在回电中坚持原定的决策,粟裕一方面坚决贯彻中央军委的指示,全面着手研究渡江的方案,另一方面也研究如何才能在中原发起战略进攻。
粟裕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思考,他决定做最后的努力。1948年4月18日,粟裕再次给中央军委发去电报,建议华野的3个纵队暂时不渡江南进,要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
在这封电报的结尾处,粟裕写道:“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意见,加以对政局方面的情况了解太少,斗胆直呈,是否正确尚待指示。我们对南渡准备仍积极进行,决不松懈!”
毛主席和周恩来
粟裕如此重视在中原展开决战,引起毛主席的高度重视,他要求粟裕来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当面汇报。当年4月30日,粟裕抵达城南庄,毛主席一改会见党内同志不出门迎接的习惯,他大步出门迎接。
粟裕看到毛主席后,快步向前,两人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毛主席笑着说:“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你,粟裕同志!”毛主席又说:“十七年了啊,有十七年没见面了吧?”
粟裕也很激动,连忙说:“是的,主席,十七年不见了。主席好吧?”随即,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城南庄举行,会议听取了粟裕提出的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大量歼敌的作战方案。
粟裕大将
最终,粟裕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周总理后来评价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构成了以后淮海战役设想的最初蓝图。”张震将军也颇为感慨,他说:“为尔后的战争实践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使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大为缩短。”
同时,党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治委员。随后,粟裕率部发起了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尤其是豫东战役(开封睢杞战役)胜利意义重大,创造了我军一次战役歼敌9.4万人的战绩,并一举打破了国民党在中原地区的防御态势,为后来的淮海战役打下了坚实基础。
毛主席得知豫东战役胜利的消息后,特别高兴,他在接见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瑞霆时,伸出一只左手握成拳头,拳心向下,放在桌子上,只见他的右手食指沿着左手拳起的中食指之间由下向上慢慢移动,形容这是一座山。
粟裕在前线
毛主席边用手指做动作,边意味深长地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坳,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对粟裕的看重,而粟裕最终成为了取得赫赫战功的开国大将。
1956年2月17日,粟裕全家从广州来湖南,当时省里干部都建议他回家乡看看。粟裕没有答应,他只是带着家人去了韶山冲毛主席参观,结束后便匆匆返回北京,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始的那张照片。
粟裕大将
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根据粟裕的遗嘱,亲人将骨灰撒向了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其中一部分骨灰送回故乡安葬。离家60年,粟裕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