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大概有2800多字,希望网友耐心看完~
接上,千叶世乒赛中国男乒不仅没有闯进决赛,甚至连4强都没有打进。最终仅获得了第7,全队一片哗然。这也造就了郗恩庭和许绍发两位主教练的下课。
而所幸的是,许绍发请回了那’振兴 中华的男人。
这个男人能带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走出低估,再创昔日辉煌吗?
如前文所述,蔡振华一上台就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狠抓队伍建设,以前队伍中抽烟、喝酒、夜不归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挥拍如雨的训练场面。
其次:蔡振华一上台,就狠抓球员的心里建设,我们不仅要打顺风球,更要打逆风球。在训练间隙,蔡振华一直强调心理作风的重要性。
因为蔡振华深深知道,现在我们不仅技术落后于欧洲,心里层面上也处于下风。打逆风球的能力非常差,说白了就是抗压能力不足。因此,在这方面,陪练队员和主力队员过招时,往往要让主力队员让出3-4个球,目的就是要求主力队员,尤其是上场的队员做到每球必争。
再次就是是确立目标。
这个目标说到容易,做到谈何容易?
其中,难度最大的是男团,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团队,需要一个高水平的集体,需要教练与和运动员齐心协力。在面对不同的对手,派那些人上场,体现了国乒教练员的智慧。
经过2年的厉兵秣马,踌躇满志的中国男乒踏上了哥德堡世乒赛的征程。
哥德堡位于瑞典的西海岸卡特加特海峡,是瑞典最大的河流-约塔河的出海口,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港城。地处哥本哈根、奥斯陆和斯德哥尔摩三个北欧国家首都的中心,有450多条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在1993年5月9日哥德堡迎来了有20余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经过4年的漫长等待,中国男乒的小伙子摩拳擦掌,希望在瑞典的老家一雪前耻,重新夺回阔别已久的斯杯。
这届中国男乒派出了马文革、王涛、王浩、张雷、刘国梁的豪华阵容。其实,谈不上豪华,只是上界世乒赛阵容做了微调,马文革是当时国乒的一哥。而陈志斌、于沈潼换成了刘国梁和王浩。
刘国梁,国乒叱咤风云的人物,中国第一位大满贯选手。就是那个不懂球的胖子,首次被蔡振华委以重任就是参加团体的比赛,当时的刘国梁仅有17,这是他的第一次世乒赛征程。多少有些苦涩,团体虽然报名,没有参加。单打则是遭遇了一轮游,首轮就输给了日本选手增田秀文,止步于128强的位置,而且是0-3惨败,是不是很青涩呀?
与刘国梁一起倒在第一轮的,还有和他一起出战团体决赛的张雷,输给了韩国选手姜熙灿。这是后话,我们还是聊团体赛。
作为东道主,瑞典队自然是要力争卫冕,而且他们也有这个实力。这次报名了他们最精锐的“五虎将”阵容,也就是瓦尔德内尔、佩尔森、阿佩依伦、林德、卡尔松。
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大家在熟悉不过了,上届世乒赛的冠亚军,老瓦更是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单打的冠军获得者。
然而这个阵容也不是无懈可击的。
因为,世乒赛毕竟是团体比赛,决定胜负关键的往往不是一、二号主力,三号单打尤为关键。
那么,谁能出任瑞典的3号单打呢?阿佩依伦“廉颇老矣”,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林德在战胜了江嘉良之后,似乎也就销声匿迹了。只有卡尔松才是他们的秘密武器。
而国乒想要战胜瑞典,只有从卡尔松上作文章,而对阵卡尔松中国队必须是取胜,不能有丝毫闪失。因为马文革、王涛对阵佩尔森、瓦尔德内尔都这2人如果能够拿下2分,中国队则可以侥幸捧得斯杯。
毕竟,论实力、马文革和王涛都没有必胜把握,而且这又在人家的主场。
一切波涛汹涌,然而却又是那么风平浪静~
男团在小组赛阶段7战7捷、以第一的身份出线,随后又连赢日本、德国两队,昂首杀入了决赛。
而决赛的对手,正式技高一筹的瑞典人,这个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然而,中国队该派谁出场呢?这个问题又跃然纸上了。
马文革、王涛是队内一哥、二哥,这个好像没有什么讨论的。关键是3单派谁出场呢?刘国梁刚满17岁,第一次参加团体赛,可以委以重任吗?
当时开会讨论,这么关键的比赛,还是谨慎为妙,所以放弃了刘国梁比赛的机会。事后,有球迷说刘国梁上场,说不定中国队可以提前2年夺回斯韦斯林杯。
其实,我是不认可的,在单打首轮就输给了日本选手增田秀文,止步于128强,可见当时的刘国梁是很稚嫩的。
那么,刘国梁不行,张雷可以吗?其实,张雷同样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上次世乒赛就表现一般,这次自然不会得到教练组的垂青。其实,讨论来讨论去,只有最后一人可以使用,那就是王浩。
注意此王浩非直拍横打的王皓,他是一名削球手,右手横握球拍,攻削结合的打法。
可能好多人会说,一个削球手能打得过欧洲强队吗?
其实,这正是蔡振华的高明之处,上一篇文章也给大家分析了。国乒创新不仅是直拍的创新,更要包括人才的创新,比如培养几名削球手,可以起到出其不意,打乱敌人阵脚的作用。而王浩符合人选,其实蔡振华的思路没有错,可惜的是王浩输了2盘,马文革赢下的一分显得毫无意义。
其实,王浩一直是当时国家队的主力,从1981到1989年,王浩3进3出国家队都是因为肘伤.
1991年8月,世界杯团体赛迫在眉睫,出于战略打法的需要,主教练蔡振华决定把王浩调回,他立刻应召了。当时是中国队立功了,战胜了瑞典队的林德,因此他是中国队的奇兵。之后的王浩远赴西班牙,开启了一段留洋之路
而第42届世乒赛开赛之即,蔡指导再次将老将王浩从西班牙召回队内,就希望他能为国效力。
而王浩却阴沟翻船,这是怎么回事?
当时按照国乒教练吴敬平的回忆,当年的团体赛大家都是默认老瓦能拿国乒2分;此外,大家也认为卡尔松对付削球手不行。当时第一方案是拼2分,那就是马文革和王涛分别拼下老瓦和佩尔森,王浩这一分一定是要拿的。
然而,蔡振华力排众议,他分析了对手的实力,认为
瑞典队可能放弃保守方案、险中求胜!具体做法则是将佩尔森的二单位置换下,改让最弱的卡尔松来田忌赛马,那么排兵布阵就会变成——
①马文革VS卡尔松;
②王涛VS老瓦;
③王浩VS佩尔森;
④马文革VS老瓦;
⑤王涛VS卡尔松。
蔡振华更加高明,直接算到了对手的排兵布阵,结果也摆出了一个田忌赛马的阵型,具体是——
①王浩VS卡尔松;
②马文革VS瓦尔德内尔;
③王涛VS佩尔森;
④王浩VS瓦尔德内尔;
⑤马文革VS卡尔松。
这个方案的妙处就在于,首先让王浩抓住了卡尔松、先得1分,然后马文革能拼下老瓦最好、拼不下也没有关系,接下来让王涛来拿下佩尔森。二人的实力是五五开,王涛稍占上风。第四盘王浩基本上是送分童子,第五盘卡尔松打马文革基本是必输无疑!
这样,国乒将在瑞典队的家门口捧得斯韦斯林杯。
后来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王浩一人输了2分,马文革拼下了瓦尔德内尔,王涛却输给了佩尔斯。中国队再一次冲击斯杯的梦想破灭。
这正是蔡振华功亏一篑:93年世乒赛田忌赛马失败,国乒男团再次饮恨哥德堡。
在我看来,这场球我们排阵很成功,让瑞典人误以为王浩打三单。他们排不善于打削球的卡尔松打2单以避开王浩,而让佩尔森打3单抓王浩。结果是我们排阵算对了,却没算准王浩失常。恰恰是他输给了最不会打削球的卡尔松。而马文革却拿下了老瓦。如果当时王浩不是失常加上已经发挥自己高水平的马文革。男团冠军要早两年回来。可能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