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冲着长孙皇后怒喊,“他竟然当着满朝文武,跟我过不去!”长孙皇后一听,立即更换朝服,向唐太宗行跪拜大礼,“恭喜陛下!”
唐太宗见状,整个人都懵了,赶紧扶起长孙皇后“怎么行上大礼了?喜从何处来啊?”
长孙皇后笑答,“陛下是个英明的君主,更是个肯听逆耳忠言的贤主,他忠于陛下,敢于直言进谏。君明臣贤,怎能不喜?!陛下得这样的忠臣,怎能不贺?”
原来,刚才在大殿之上,唐太宗突然宣布,长乐公主下嫁长孙冲,陪嫁要是长公主的1倍。
(唐朝,皇帝的姐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
因为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的孩子,长孙皇后不仅贤德,且为唐太宗生乐3子1女。而这个女儿,就是长乐公主,颇得唐太宗的宠爱。
但唐太宗的话还没说完,魏征突然站出来,“陛下,不可。以前,汉明帝要加封皇子时,都曾经说他的儿子不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提并论。现在陛下嫁公主,陪嫁怎么能比长公主多呢?!”
经魏征这么一提,唐太宗才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着实欠考虑,但魏征却在满朝文武面前,直言不讳,害得他很面子,所以十分生气。
这不,一下朝,唐太宗就跑到长孙皇后这来抱怨了。
长孙皇后微笑说,“常听陛下夸奖魏征,总是不明所以。现如今,算事明白了。他能以礼服人,确实让人佩服,也确实为社稷之臣。”
此时,唐太宗恍然大悟,不仅气消了,还马上下了2道圣旨。
第1道圣旨为:着礼部按照标准,重新准备长乐公主的嫁妆,不得多于长公主。
第2道圣旨为:赐魏征帛40匹,钱400000。
与此同时,长孙皇后也给了魏征一道旨意:听闻今日之事,方知魏公大公无私,希望你常守此志。
但这样一位通达地长孙皇后,却被人看到,偷偷将毒药藏在了身上,进了唐太宗地寝宫。
一次,唐太宗重病,长孙皇后衣不解带地在旁照顾。
可是唐太宗却不见好转,长孙皇后急得不行。
她爱唐太宗爱到了骨子里,她怕唐太宗走得太急,自己无法相伴左右。
于是,她偷偷地在身上藏了毒药,在床边喃喃自语,“陛下,你要赶快好起来。要是不好,臣妾也会紧随其后,来陪你。”
没过多久,唐太宗就好了,可是长孙皇后却病了,而且越来越严重。
原来,长孙皇后有气病,再加上前段时间劳累,导致病情加重。
太子承乾得知后,就想让唐太宗大赦天下,再让人去做和尚祈福,“希望以此,让母后渡过难关,病情好转。”
可长孙皇后却训斥了他,“生死有命,大赦天下关乎社稷,你怎可让你父皇为了我做这样不顾大局之事。你这是要让母后成为祸国殃民之人啊,我还不如早些去了呢。”太子承乾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长孙皇后觉察出,自己这回可能真地不行了,便做了一个决定。
一天,唐太宗来看她。
长孙皇后很认真地对唐太宗提起,“请陛下不要让我地外戚掌握大权,只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俸禄就可以了。”
原来,那个时候,唐太宗选任官员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考虑长孙皇后的家人,也许是爱屋及乌吧。
但这样却让长孙皇后想到,汉朝吕后的悲惨结局,“我已是后宫中,非常尊贵的身份,不想让家族权倾朝野,只想他们一世平安就好。”
向唐太宗表明 心迹之后,长孙皇后还悄悄给各个长孙无忌传了口信,“辞了宰相之职吧。”
一切如长孙皇后所愿,长孙无忌辞职,唐太宗准许。
不过后来,唐太宗还是根据功劳,给了长孙无忌宰相之位,这是后话了。
636年,36岁的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痛哭不已。
但唐太宗还是根据长孙皇后的遗嘱,“不修高坟,不以金银玉器陪葬”,将长孙皇后葬入了昭陵。
【宛宛说】
长孙皇后从嫁给唐太宗开始,就将自己的命运同唐太宗绑在一起。
她在生活上体恤唐太宗,不仅照顾他,就连他的其他子女都照顾得很好。
她还以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唐太宗的江山。
长孙皇后不让外戚参政,还替唐太宗保护忠贞的大臣,并协助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
在那样一个以夫为天的时代,长孙皇后不仅是唐太宗的贤内助,更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