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后事落在了养母慈禧手中。
那日,慈禧忙于光绪后事直到深夜方才休息,但第二天早上她仍像平常一样6点起床梳妆用膳,心情还挺不错。
可谁料,当天下午她就穿上了寿衣驾鹤西去。临终前,只匆匆说了三句话。
01感染痢疾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初十,是慈禧老佛爷七十三岁的寿辰。
平日里,慈禧已是“贪婪无度,糜烂透顶”,而这庆寿典礼自然是要再高一等,朝廷上下筹备了整整大半年,花去金银无数。
是日,紫禁城热闹非凡。
从国内海外、天涯海角运来的食材、珠玉、字画、古玩,源源不断地被送往慈禧所居住的仪銮殿。
各国时节、王公大臣出入不惜,趁此机会博君一笑。
而宫内也是上上下下数千人都为之忙成一团,修剪花草、搬花瓶贴窗花、杀猪杀羊........
京城内最好的厨师也被请入宫中准备晚宴,108道珍馐美味,南菜54道,北菜54道,燕窝万字金银鸭块、锅烧鲤鱼.........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各种山珍海味在其寿宴上已然见怪不怪。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宴席上慈禧唤来太监总管李莲英为自己斟了满满一杯白酒,而后一饮而尽。
期间,慈禧兴致高涨,还接连喝了一杯又一杯,夹了不少的菜。
寿宴结束,慈禧在一行人的陪同下来到湖边散步,小风瑟瑟,穿着单薄的她感到凉意。
而回宫后,慈禧就发觉自己有些不对劲了。
肚子先是隐隐作痛,没过一会,转变为了持续的剧烈绞痛,最后直接上吐下泻。
折腾一番后,慈禧精疲力尽地躺在床榻上一动也不动。
“老佛爷”突如其来的反常状态吓坏了侍女,侍女急忙传了太医过来。
经过太医诊断,慈禧被告知患上了痢疾,为她开了几副止泻汤药。
可第二天早上,慈禧非但没有丝毫起色,甚至当日如厕次数明显增加,多达数十次,且便带脓血。
如此,一天下来慈禧身体虚脱,食不下咽。
宫里顿时乱成了一团,生怕掉脑袋的宫廷御医为了尽快地为慈禧止泻,竟滥用鸦片以求缓解症状。
由于鸦片不能杀灭痢疾杆菌,这种强行止泻的疗法治标不治本。
慈禧的病情愈来愈严重,一周后,她变得骨瘦如柴,极度衰弱,失去了下地行走的能力。
往后慈禧开始每天服用珍贵补药,逼迫自己进食一些珍贵的药膳来维系生命,可是气色未见好转。
一日,总太监李莲英带来的一副偏方。
他在老家听说“王八汤”具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之功效,便请慈禧太后一试。
慈禧没有多想,她已被疾病的痛苦冲昏了头脑,便赶紧让侍女照做。
说来也是神奇,慈禧喝完“王八汤”后还真的感觉舒服了很多。
接下来的几周,慈禧大量饮用“王八汤”,精神状态大大好转,于是又回归到了朝政之中。
02光绪驾崩1908年的这个冬季,注定有些萧瑟。
“奴才李长喜等谨奏: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全顺、忠勋请得皇上六脉已绝,于酉正二刻三分驾崩。”
朝廷上下谁也没想到,昨天还在床上看折子的光绪皇帝,今日竟在凛台涵元殿猝然去世,年仅三十八岁。
光绪驾崩,慈禧随即连续颁布了三道环环相扣的重要懿旨:
一、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二、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
三、谕军机大臣等:朝会大典、常朝班次,摄政王著在诸王之前。
这些表明着慈禧太后将立不足三岁的干外孙溥仪为“皇帝”,授权醇亲王载沣为“摄政”。
载沣和溥仪父子两代,同时成了慈禧指定的接班人。
而各个怀揣野心的皇族,只能统统靠边站了。
大事宣告完毕,慈禧太后也不顾满朝沸沸扬扬的议论,开始着手光绪皇帝的丧事。
慈禧下令由世铎、魁斌、那彦图、载泽、那桐、袁世凯、溥良、继禄、增崇恭办丧礼。
而她自己又琢磨出“敬行三年之丧”、“母后皇后应尊为皇太后”、“摄政王载沣监国,所有应行礼节”、“溥仪避讳”,以及各直省将军、大臣等“均不必奏请来京叩谒梓宫”的一系列指令。
这日,慈禧忙到了深夜才睡。
但第二天早上,她仍像平常一样6点就起床梳妆,心情还挺不错。
御膳房早已准备好慈禧的早餐,老佛爷在侍女的伺候下开始用膳。
可是,没吃几口,慈禧面部表情失控,叫唤几声后昏迷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