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以色列总人口五分之一的阿拉伯人是怎么和犹太人相处的

小雪爱王者 2022-12-14 14:17:37

可能在有些人的印象中以色列是一个犹太人国家,但其实“犹太人”与“以色列人”这两个概念之间并不能划等号:“犹太人”是一个民族概念,“以色列人”是一个国籍概念。一位俄罗斯公民不一定是俄罗斯族,一位英国公民不一定是英格兰人,一位印度公民不一定是印度斯坦族,一位伊朗公民不一定是波斯人,同样一位以色列公民也未必就一定是犹太人。事实上当今世界几乎已很难再找到绝对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

中国有56个官方认定的民族,俄罗斯联邦有194个民族,印度有100多个民族,美国作为移民国家更是有几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族裔,即使是号称民族结构相对单一的日本也存在阿伊努族、琉球族等少数民族。犹太人是以色列的主体民族不假,但以色列同样也有少数民族。截至2022年9月以色列人口约为959万。这其中犹太人占75%左右、阿拉伯人占20%左右、其他民族占5%左右。

众所周知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矛盾是当今国际社会一大冲突热点,可以色列国内却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人口是阿拉伯人,那么这些阿拉伯人与犹太人是如何相处的呢?这里首先需要解释一下“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人”和“生活在以色列控制区的阿拉伯人”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不同概念。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在迦南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古代以色列国家,但自从这个国家被罗马帝国吞并以来犹太人在世界各地辗转迁徙长达两千余年。

直到1948年5月14日和15日的午夜之交已流亡两千余年的犹太人才在古代犹太人国家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在犹太人辗转迁徙的两千余年间巴勒斯坦地区早已成为阿拉伯人的家园。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当时由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地区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人的以色列国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犹太人分得55%左右的土地,阿拉伯人分得45%左右的土地。

现代以色列国家诞生后其境内约4/5的阿拉伯人选择离开,然而仍有1/5左右的阿拉伯人选择留下。因此以色列这个由犹太人建立的国家从一开始其实就生活着一定数量的阿拉伯人。以色列建国后不断蚕食当初按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分给巴勒斯坦的领土。在经过以色列多年的蚕食之后目前巴勒斯坦实际控制面积只有3220平方公里。这连当初联合国分治方案中划分给巴勒斯坦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这样一来以色列的法定国土面积与实际控制面积就出现了差异。除了当成联合国划分给以色列的法定国土之外还有大量巴勒斯坦领土实际处于以色列的控制下。生活在这些地区的阿拉伯人在本质上是巴勒斯坦人,所以这些人只能算是生活在以色列占领区的阿拉伯人。只有当初巴以分治时一开始就留在以色列境内取得了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以色列公民。如今以色列五分之一左右的阿拉伯公民就是这些人的后代。

由此可见拥有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公民和生活在以色列占领区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是两个不同的人群。我们现在要说的是以色列本国的阿拉伯公民如何与犹太人相处,至于生活在以色列占领区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怎样生活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以色列本国的阿拉伯人主要属于伊斯兰教德鲁兹派。伊斯兰教内部一直就存在激烈的教派冲突:逊尼派和什叶派已争斗了上千年,而德鲁兹派作为中东地区一个不甚起眼的小教派一直是备受挤压的。

德鲁兹派在信仰逊尼派和什叶派的阿拉伯同胞眼中并不见得就比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人好多少。历史上犹太人曾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备受歧视、迫害乃至屠杀,而被其阿拉伯人视为另类的德鲁兹人同样也好不到哪儿去。也许是因为同样的遭遇让犹太人和德鲁兹人彼此惺惺相惜:在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早期德鲁兹人没像其他阿拉伯人那样加以抵制,反而还为犹太人提供了很多帮助。

以色列建国后并没因为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而迁怒于德鲁兹人。以前被其他伊斯兰教派排斥的德鲁兹人反而是在以色列建国后才享受到了正常的公民待遇:德鲁兹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享有与犹太人平等的投票权。德鲁兹人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在以色列议会中德鲁兹人的政党占有相应的席位。除了摩萨德等特殊部门之外以色列政府绝大多数职位都对德鲁兹人开放。以色列对德鲁兹人的语言、宗教、文化同样予以尊重。

以色列把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并列为官方语言。现代以色列国家成立时只有一所阿拉伯高中,但可如今的以色列已有数百所阿拉伯学校。这些语言按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用阿语教学。这就让德鲁兹人感受到了以色列这个国家对他们民族文化的尊重与保护。以色列建立了20个就业中心帮助包括德鲁兹人在内的少数民族提供帮助。这些中心帮助13600名以色列少数民族成员找到了工作并为24000多人提供了援助。

2016年以色列通过了40亿美元的少数族群发展计划。这一计划旨在重点解决少数族群的住房问题。以色列的阿拉伯公民在政治权力、民族文化、经济福利等方方面面都享受几乎与犹太人一样的待遇。德鲁兹派是一个相对世俗化的教派:他们虽也信奉伊斯兰教,但却没其他教派那样狂热的宗教情结。世俗化的德鲁兹人在宗教和政治上并没有什么激进的要求,而是更在意世俗化的现实利益。

以色列犹太人和阿拉伯公民之间唯一的法律区别是阿拉伯人不需要服兵役。虽说德鲁兹人虽说相对世俗化,但他们毕竟还是穆斯林。实际上以色列籍的阿拉伯人一直都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他们作为阿拉伯族裔希望巴勒斯坦能独立建国;另一方面以色列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能保护他们过上自己所向往的生活。以色列富裕安定的生活与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等地的动荡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德鲁兹人对以色列国家的认同归属感还是比较强的,但即使如此以色列还是不放心让他们拿起枪杆子去和其他阿拉伯人作战。德鲁兹人自己也索性乐得在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冲突中保持中立。可这也造成了以色列阿拉伯公民与犹太公民在一些社会福利方面的差异。以色列主观上倒是没把阿拉伯公民区别对待,但阿拉伯公民不需要服兵役客观上造成了这种差异,因为以色列的退伍军人可以享受很多非退伍军人无法享受的福利待遇。

德鲁兹人在以色列这个几乎全民皆兵的国家却没服兵役的强制性义务,所以犹太裔退伍军人所享受的一些待遇自然也就与德鲁兹人无缘。随着以色列日渐强大使德鲁兹人对以色列国家的认同日益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德鲁兹人开始主动要求参军入伍。1956年以色列与埃及发生军备竞赛。当时以色列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们不缺装备、不缺经费,但就是缺少兵源。这时德鲁兹人主动向国会提出全民义务兵制度应当适用于德鲁兹青年。

现在的以色列无论犹太人还是德鲁兹人只要年满18岁都需要服现役,但以色列的其他少数民族并没被这样强制要求。除了德鲁兹人之外以色列国内也有少部分其他阿拉伯派系。这些人也有一部分出于个人行为志愿参军,但他们并没必须服兵役的法律义务。以色列籍阿拉伯人参军主要的还是出于物质上的考量。以色列的退伍军人可以申请无息贷款、宅基地乃至进入军政界走上领导岗位。

以色列虽是犹太人主导的国家,但对国内少数族裔还是足够尊重的。可这种状况如今似乎正在发生变化:2018年以色列试图通过修正国家基本法的方式把自己定义为犹太人的国家。这条法案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裔居民强烈反对。以色列的德鲁兹派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一样承担着强制服兵役等义务,然而到头来却在法律上被定义为二等公民。一些在以色列军队中服役的德鲁兹人甚至以辞职对此表达抗议。

0 阅读: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