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诸葛亮的《隆中对》也许并没那么神奇,大家都被误导了

明仔列夫捏 2024-10-31 08:52:47

东汉末年,由于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加之自然灾害,导致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这标志着东汉王朝的名存实亡。而黄巾起义以后,东汉朝廷衰落,董卓掌握大权,废黜少帝,拥立汉献帝,实行恐怖统治。各地豪强纷纷出来,趁机割据一方,诸侯们以讨伐董卓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形成了十八路诸侯联盟‌。

十八路诸侯的成员及其背景

‌1.袁绍‌:渤海太守,出身名门望族,被推举为盟主‌。

‌2.袁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绍的弟弟,趁乱世称帝,最终失败‌。

‌3.曹操‌:骁骑校尉,后来成为魏国的奠基人,统一北方‌。

‌4.孔融‌:北海太守,以“孔融让梨”闻名,与曹操有政治分歧‌。

‌5.韩馥‌:冀州牧,被袁绍夺取冀州后自杀‌。

‌6.刘岱‌:兖州刺史,与曹操联合起兵反董卓‌。

‌7.孙坚‌:乌程侯长沙太守,斩杀华雄,后被刘表所杀‌。

‌8.马腾‌:西凉太守,与曹操有冲突‌。

‌9.陶谦‌:徐州刺史,曾礼待刘备,后被吕布击败‌。

‌10.乔瑁‌:东郡太守,参与讨董联盟‌。

‌11.张杨‌:上党太守,与袁绍有联系‌。

‌12.张超‌:广陵太守,参与讨董联盟‌。

‌13.张邈‌:陈留太守,与曹操关系密切‌。

‌14.张鲁‌:汉中太守,后成为独立势力‌。

‌15.公孙瓒‌:北平太守,与袁绍有冲突‌。

‌16.王匡‌:河内郡太守,参与讨董联盟‌。

‌17.孔伷‌:豫州刺史,被董卓部将攻杀或病死‌。

‌18.刘表‌:荆州牧,后成为独立势力‌。

尽管《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和别的史书,十八路诸侯的数量上有所出入,但大体的人物一致,因此,忽略那一两个删减。

如果说,刘备这个时候遇到诸葛亮,然后,诸葛亮又准确预测出的《隆中对》,其内容与现在差不多,那诸葛亮就真的神人了。

可《隆中对》大致写的时候是在‌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军阀混战已经有一定长时间了。谁比较强势,其实已经初步显露了出来。

彼时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最终在第三次见面时,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三国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我们就看一下207年大致是什么情况,所谓"十八路"诸侯,其实也所剩无几了。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已经击败了袁绍,占据兖州、徐州、青州、并州、冀州、幽州、司州以及凉州,为曹魏政权奠基。

孙权:割据江东,孙策已经打下了孙吴政权的雏形,又有长江天堑。

刘表:荆州牧,前期是积极扩张与治理,政治上主张支持袁绍,但战略上却持观望的态度。处理后嗣问题上犹豫不决,对待刘备起初也是表示欢迎,可后期暗加防备。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荆州豪族中出现了仰慕曹操的倾向,刘表在政治立场上的摇摆和无力。

刘备:此时他只能依附着刘表。虽有雄心壮志,但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一直未能找到立足之地,处于四处依附、屡战屡败的困境之中。刘备在依附荆州刘表期间,通过徐庶的推荐,三顾茅庐,终于得到了诸葛亮的辅助。

刘焉:益州牧,其子刘璋接班,214年为刘备所灭。

张鲁:汉中的张鲁与益州牧刘璋决裂,两方对峙。

公孙度家族: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去世后由儿子公孙康接班,公孙康去世后由弟弟公孙恭接班,后被公孙康之子公孙渊夺位,后被曹魏集团第三任领导人曹睿所灭。

此时,如果你是诸葛亮,稍微关心一下新闻时政,先判断一下每个人的形势,再从每个人的性格分析一遍,大体也能推断出大差不差的《隆中对》啊!比如,周瑜也有自己的版本。

《二分天下》论

周瑜提出的战略目标是东吴占据荆州后沿江而上,直取益州,然后依靠长江天险与曹魏形成南北对峙,划江而治。这个战略的核心在于控制长江流域,形成与曹操的直接对抗。

看到了吗?周瑜的版本中,虽然忽略了刘备,但也是要取益州,同样是要以荆州为基础。

由于刘备不具备孙权的底子,所以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略有变化,那就是跨有荆州、益州之余,与孙权联合对抗曹操,待天下有变时从荆州和益州两个方向争霸天下,复兴汉室。战略上,更注重与孙权的联盟。

《隆中对》的厉害之处

可能,诸葛亮的《隆中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但也有其厉害之处,其精妙之处可能是你考虑不到的。

深刻的战略分析:诸葛亮对当时的政治形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认识到曹操已经拥有强大的势力并且控制了汉献帝,因此不可直接与之对抗;孙权在江东根基稳固,可以作为外援但不宜图谋。而周瑜的版本中,划江而治,利用天险与曹魏形成南北对峙。这就过于冒险,因为你的国界越长,需要投入的防备力量也就越多,越分散。而诸葛亮的战略则更为稳健,考虑到了内政和外交的平衡。

明确的地缘政治目标:诸葛亮提出了“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即先取荆州,再取益州,以此为基础与曹操、孙权形成鼎足之势。对荆州的处理上,周瑜视荆州为东吴的囊中之物,没有充分考虑到刘备在荆州的影响力和可能的反抗。相反,诸葛亮则将荆州作为与孙权合作的桥梁,更注重维护与孙权的联盟关系,同时也为刘备争取了发展空间。

长远的战略规划:诸葛亮不仅规划了近期的战略目标,还提出了待“天下有变”时的长远规划,即分兵两路,一路从荆州向宛城、洛阳进军,一路从益州出击秦川,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

综合考量内政外交:诸葛亮强调内修政理,外结孙权,既要处理好内部的政治治理,也要与孙权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要知道,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刘表派人暗杀的,可谓是于刘表势力水火不容。而刘备假如视刘表为同宗,如果不是诸葛亮,大概率是因为刘表而与孙权交恶。

精准的人物定位:诸葛亮对刘备的定位非常精准,他强调刘备作为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及其在民间的信义,这些人设,都是刘备能够聚拢人才、深得民心的重要因素。

之所以,周瑜和诸葛亮的观点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其实,我们可以从他两个人的出身来看。

周瑜与诸葛亮出身对比

周瑜的出身: 周瑜出身于东汉末年的官宦世家,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官居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可谓是另一个“四世三公”。

而周瑜本人又是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是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周瑜的家族在当地算是大族,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大家都知道,但凡家族强大的继承人,很多都是目光很远大的,也常常会忽略一些细节。周瑜也是如此,他眼中都只是盯着曹操。

诸葛亮的出身: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并非是荆州人,他出生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他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但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后因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才去投奔荆州刘表。诸葛亮后来在隆中隐居,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也许是因为这一层关系,再看到刘备的一些经历,与他自身相似之处,多少有些触动,感同身受。

0 阅读:101
评论列表
  • 2024-11-08 06:28

    就曹孙以外的地方只有那么几块,谁都能想到,具体怎么完成和完成后怎么做是隆中对的意义

  • 2024-10-31 13:35

    本文是标准的事后诸葛亮!你知道了后来的结局,拥有着,上帝视角和所有的信息,自以为把自己换成诸葛亮也能写出来隆中对!

  • 2024-10-31 16:48

    来,叔教你一句话“计划没有变化快”。

  • 2024-10-31 12:19

    第一个提出三分天下是郭嘉,第二个是鲁肃,第三个是诸葛亮,

    世态炎凉 回复:
    .你要知道郭嘉提出的时候是群雄逐鹿时期,
    世态炎凉 回复:
    你知道个屁,历史和小说我比你清楚
  • 2024-11-11 02:27

    我记得鲁肃也提过这种类似言论,并不是诸葛独有

明仔列夫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