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计无双,是武庙10哲之一,也是历史上前5的辅臣。
但他的情商却很低,一辈子都被刘备玩弄于股掌之间,彻底被拿捏,永远都挣不脱刘备为他编织的牢笼。
诸葛亮和刘备的几次交锋中,都被刘备按在地上摩擦,败得体无完肤,轻松地被刘备拿捏,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
刘、关、张一请诸葛亮
第1次交锋:刘备一请诸葛亮西汉末年群雄并起,乱世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很多能人异士都开始问鼎天下,诸葛亮刚好时逢其会,用今天的话讲,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青年农民,只不过这个青年农民多读了几天书,有着更远大的志向。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中的自述,描述了他的出身和职业,他明白耕种的劳累,这个上进青年想要农转非,摆脱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酒香也怕巷子深,想要得到一个好的职位,首先得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于是诸葛亮设计了非常成功的求职广告,“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他把这句话让乡间小童、村夫走卒相互传唱,向外扩散出去。
谁想得天下,就要请这二个人,他的广告创意不错,但是投放的效果不行,虽然他是在曹魏的范围内散发,但是曹操没看到,远在东吴的孙权不知道,而看到这一广告的,只是东躲西藏,还无立身之地的刘备。
刘备一听说这种好事,本来还将信将疑,但是要去曹营侍母的徐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对他赞不绝口,于是当场就拍板:这人我要了。
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是历史资料《隆中对》中刘备和徐庶的对话,他让刘备亲自去请诸葛亮,虽然徐庶和刘备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刘备是真的信任他,而且关、张二人对徐庶也言听计从,如果曹操不骗走徐庶,也许就是另外一个历史故事了。
刘备提着礼物,带着二个小弟,一路小跑去隆中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
一看是刘备前来,诸葛亮很是郁闷,命令书童告诉刘备,自己出游了。
诸葛亮心说,我打了这么久的广告,费了这么大力气,怎么来了这样一个无用的家伙,年过半百还被别人打得东奔西窜。怎么曹操、孙权不来呢?
之所以诸葛亮第一次没有见刘备,是因为他瞧不上刘备,如果见了面,自己又不跟他走,会很尴尬的,那就要得罪人了,连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还不如不见,彼此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于是第一次让刘备吃了闭门羹。
诸葛亮不见刘备,刘备心想:这家伙肯定瞧不起我,所以不想见我。
从小家庭困难的孩子,内心往往都非常地敏感,一时的不如意,他们都会脑补很多的画面,同时诸葛亮不见刘备,从侧面表明了他不敢跟刘备作对,他碍于面子,没有当面拒绝,他躲起来了。
刘备在心里慢慢推敲,豁然开朗:你要面子就好办了。
对于一个好面子的人,那就跟他不要脸,死缠烂打就可以了,于是刘备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假装是诸葛亮有事外出不在家,然后一而再再而三的登门拜访,看你能躲到什么时候?
其实诸葛亮不见刘备,他就已经输掉了,二人隔空过招,第一步他就败了。
这时候,就体现了诸葛亮的情商被刘备碾压,你第一次见了刘备,谈不拢就可以直接拒绝,如果刘备多次拜访,你见了还是谈不拢,那就不是你拒绝刘备了,在世人的眼里,是刘备没看上你,外界只会说你诸葛亮是空有名声,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你试想一下,连一个老吃败仗的刘备都不要你,今后还怎么找工作呀。
刘备三请诸葛亮
第2次交锋:刘备三请诸葛亮刘备接二连三地前来卧龙岗,压力一下就来到诸葛亮这边了,他本来想让刘备知难而退,结果刘备来了一个死缠烂打,他明白,如果还是拒绝,刘备会不断地前来拜访,你说该怎么办?
第三次刘备来请的时候,诸葛亮本来就想要见面和他详谈,但为了挽尊,对于刘备的到来,诸葛亮假意不知,躺在床榻之上装午睡。
刘备一看,小样儿,还跟我玩这些,我吃过的油比你喝的水都多,于是他见招拆招,见诸葛亮装睡他也不说什么,毕恭毕敬在站在诸葛亮的家门口,双手一合,上身微躬,摆出了自己礼贤下士的场景。
这一招真狠,直接把诸葛亮架在火上烤,如果他睡得太久,刘备这个姿势得累倒,那自己太失礼了,会背一个目中无人的罪名,如果自己醒得太早,又显得自己上赶着要跟刘备似的,不足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刘备这一招,让天下人看到了他的诚意,看到他刘皇叔如何地求贤若渴,以礼待人,而诸葛亮一个拿捏不好,就会背上骂名。
刘备保持着半躬的状态,心里乐开了花,心想:小样,我看你怎么演。
诸葛亮这时也很无奈,他知道刘备是一个绝顶高手,虽然打仗不在行,但是玩这些小手段那是贼溜,当年以皇叔之名,玩得曹操都要忌惮三分,让天下都认为他是仁义刘皇叔,其实是什么货色大家都知道,现在自己所有的戏法都被他拆穿,但是他看破不说破,给了自己足够的面子,一个人,这辈子给找到一个比自己水平高的那是人生幸事,我还是从了吧!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从三顾茅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情商和刘备不在一个位次,在做事方面诸葛亮比刘备厉害很多,但是在用人御人方面,他却被刘备轻松拿捏了。
刘备这招温水煮青蛙够狠毒,他三番五次地去请诸葛亮,表明了自己决心的同时,也变向地降低了诸葛亮的声誉,也让世人看清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要跟着孙权、曹操走了,说明了他只是傍大款,我请这么多次都请不动。
所以诸葛亮只能选择刘备,通过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就把他死死地拿捏住了,从此再也没能逃出他的手掌心。
白帝城托孤
第3次交锋:白帝城托孤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脑袋一热起兵伐吴,被陆逊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败退白帝城的刘备躺在病榻上,头脑终于清醒了,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赶忙叫人把诸葛亮请来,交待后事,看着床前的诸葛亮,回光反照的刘备让刘禅管诸葛亮叫“爹”,并且对他说道: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段出自于《三国志》中记载的内容,可以说明刘备一句话,就把诸葛亮轻松拿捏,他知道诸葛亮的命门是什么。
表面的意思就是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可以帮他,如果他真的是一个庸才,你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
刘备真的舍得将天下让给一个外人吗?当然不是,他知道诸葛亮最爱惜的就是名声,这也是所有读书人的命门,他这些托孤的话等于是昭告了天下:今天诸葛亮等于是刘禅的父亲了,他们共同治理蜀汉天下,今后诸葛亮敢夺取蜀汉江山,就是不忠不义之人。那些御史言官们还不把他批臭?诸葛亮要想名流青史,就只能是一心一意地辅佐刘室,鞠躬尽瘁。
并且他还把诸葛亮夸了一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这就是告诉世人,今后蜀汉如果败亡,那就是诸葛亮没有尽力,如果发展得不好,也是他的才能不行,临死的时候他把蜀汉的前途和诸葛亮捆绑起来,所有的责任,都让他一个人来承担。
刘备一席话,就将诸葛亮死死地绑在蜀汉这条破船上,永远都没有下船的机会。
诸葛亮此时,想掐死刘备的心都有,临死都要阴他一下,但是又不得不表态: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诸葛亮惠农勤政,出兵伐魏,明知不可能打赢曹魏还要五出祁山,最后累死于五丈原,你以为他真的想这样吗?
其实他被刘备的话给架住了,如果他不这样做,他一世的英名就保不住,他不得不给后人留一个不成功变成仁的形象,否则他一切努力都白废。
诸葛亮
从诸葛亮被刘备拿捏,其实就涉及了一个话题,情商和智商哪个重要?
很多人都说,智商是情商的基础,情商高的人智商也不会太差,其实这句话并不全对,
情商高的人并不一定智商高,同理,智商高的人情商也不一定高,
因为情商是一种独立的智商,和我们日常所说的智商并不相同,不然就不会现出一些做事一踏糊涂,处世八面玲珑的人了。
刘备是智商低情商高的人:刘备打仗几乎很少赢过,做事也很少成功,但是他能带团队,凝聚下属,让其他人去做事,这点和他的老祖宗刘邦非常像。
诸葛亮就是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的代表:从一开始被拿捏住到后来重用马谡,再到后来培养人才的失败,导致蜀汉除他之外无人可用,都说明他的情商有所欠缺,这样的人历史有很多,比如韩信、文仲、伍子胥、商鞅、李善长等等,历史上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做事天下无敌,但是最后都死得特别惨,就是因为情商太低,不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
在现实社会中,双商都高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一部分,
你们认为智商重要,还是情商重要?
参考资料:《三国志》、《出师表》
推荐阅读: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人文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