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座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城市,在这一天笼罩着一层沉重的阴影。
22岁的包丽,北大的才女,一个年轻而活力四溢的女孩,在她生命的黎明之时终结了自己的旅程。
北京这座城市,见证了包丽的短暂而辉煌的生命。她是北大的骄傲,一个才华横溢的学子,以她出众的智慧和卓越的成绩在校园中熠熠生辉。
然而,她的生命却在痛苦和绝望中匆匆离去。
她本应是北大未来的希望与光芒,为什么会选择自尽这条道路?
她的离去如同一道刺眼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无数人心中的疑惑和痛楚。
人们开始追溯她的足迹,试图找寻离奇故事的真相。渐渐地,人们了解到,包丽生前曾经历过一段令人心寒的关系,而这段关系似乎成为了她生命中最黑暗的噩梦。
这一切的源头,正是曾经令她着迷的男友——牟林翰。
牟林翰,这个在校园中备受瞩目的人物,似乎拥有一切。
他是行长的儿子,家境优渥;在北大的本科生涯中,他以出色的学术表现和多项社团职位脱颖而出。牟林翰还参与了支教活动,展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善良心灵。
这些优点加上他迷人的外表和自信的态度,无疑吸引了包丽的目光。
包丽被牟林翰的魅力所迷倒,他温柔而体贴地对待她,为她创造了无数浪漫的回忆。牟林翰似乎知道如何让包丽感到特别和珍爱,他的举止和言谈都带有一种独特的魔力。
逐渐地,包丽陷入了牟林翰精心编织的情感网中,她为了与他在一起而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兴趣爱好,甚至为他放弃了与朋友相处的机会。她相信,与牟林翰在一起,她会拥有一个完美而幸福的未来。
刚开始的日子,他们的关系仿佛是爱情的天堂。牟林翰对包丽百般呵护,倾听她的心声,给予她关爱和支持。在他的陪伴下,包丽觉得自己像是世界的中心,幸福感溢满心间。
然而,渐渐地,牟林翰开始展现出暴戾和凶残的一面。他对包丽的行为进行监控,不允许她与男性朋友保持亲密的联系,对她的穿着和社交活动提出指责。
包丽开始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但牟林翰依然在不断施加心理压力,甚至以包丽不是处女作为评判她的标准,对她施加了极大的精神虐待,让她持续感到自卑和不安。
为了留住包丽,牟林翰经常使用极端的手段来维持他们的关系,甚至多次以死相逼。
每当包丽试图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更多想法时,牟林翰就会陷入愤怒和威胁的漩涡中。他大声咆哮,撕心裂肺地表达自己的绝望,甚至服用安眠药后去医院洗胃。
这些场景让包丽深陷恐惧与无助之中。她被迫相信自己是牟林翰生命的全部,否则他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心理上的压力让她感到沉重而束缚。
逐渐地,包丽被困在这个虐待的关系中,她试图改变自己,迎合牟林翰的期待,希望能够挽回他的爱和关注。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包丽和牟林翰间的关系并没有改变,包丽的心灵逐渐被摧残,最终失去了自我。
日渐消瘦的她没有了往日的光芒,仿佛被一层黑雾笼罩着。
在绝望的边缘,包丽最终做出了选择。
那一天,她吞药自杀,将自己从这个痛苦的世界解脱出来。
“公平的社会,就是女生都让别人去用。”
很难想象,这样的话语会从一个经受过顶尖高等教育的高材生口中说出。牟林翰曾多次像这样对包丽进行指责、辱骂,甚至是殴打。然而,这种“处女情结”真的具备合理性和正当性吗?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身体和性生活。
图源网络
性经历是私密而个人的事情,不应受到外界的干涉和评判,我们都有自己的过去、经历和选择,这些并不应该成为他人对我们进行评判或施加压力的依据。
牟林翰将包丽的处女身份作为评判和控制她的标准,是基于他自身的偏好和观念,然而,个人的性经历并不直接代表其个人价值和人格尊严。
将处女情结作为伴侣关系中的重要标准,不仅忽视了包丽的其他品质和能力,更对她的人格进行了片面的评判。
诚然,牟林翰有自己的性观念和期望,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当他试图通过控制和施加压力来迫使他人符合自己的期望时,这种行为就是极度扭曲的。
牟林翰对包丽施加心理虐待,限制了她的自由和独立性,使她感到沉重和束缚,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包丽的权利,也违反了健康和平等伴侣关系的原则。
任何一个人都不应当被要求保持贞洁,这种观念将女性的身体和性行为衡量标准,忽视了她们的人格、智慧、才华和成就。
牟林翰的观念对包丽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她不得尝试对牟林翰隐瞒自己的性经历,但面对牟林翰近乎变态的逼问和强迫,包丽还是说出了这一事实。
这会换来牟林翰的包容与体谅吗?不会,等待包丽的只有更多的辱骂和毒打。
牟林翰这种近乎疯狂的自私、自利,不免让人心生厌恶。
曾几何时,我们都对高校产生过美好、和谐的想象,认为那就是独立于社会的“世外桃源”,包丽也是如此。
但在包丽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人性的黑暗。
如果仅仅将包丽和牟林翰的关系定义为BDSM,这或许是有失偏颇的。
事件曝光后,牟林翰以其在院系内的关系网络迅速做出了反应,校园网络论坛中充斥着偏袒牟林翰的文章与帖子。
图源网络
其中,有人将包丽与牟林翰间的扭曲关系定义为“非同寻常的恋爱样本”,这一定义是极其暧昧的,它肯定了这段关系的异常状态,但却仍以男女之间的情爱为基础,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此轻易地去评判这个事件,简直是无稽之谈。
牟林翰对于包丽,就是一个毫无人性的变态狂,他精准的发现了女友对其严重的精神依赖,将包丽对自己的爱作为武器,以惨无人道的精神虐待和身心胁迫进行控制和欺压。
牟林翰对包丽施展的是一种名为"情感操纵术"的心理游戏,当今社会,人们更愿意称之为“PUA”。
“我不想当一个可怜鬼。”“我不想当一个接盘的人。”
他熟练地运用暧昧的话语、冷落和关爱交替的策略,让包丽对他产生极度的依赖和渴望。这种操纵术不仅让他得到了包丽的情感附属,更是使他感到自己在校园中拥有无穷的权力和掌控感。
牟林翰善于利用包丽对自身价值和自尊心的追求,不断给予她夹杂着赞美和打击的反馈,制造出一种心理上的不稳定状态。
他对包丽进行人格批评,质疑她的能力和价值,使她陷入自我怀疑和不安的循环之中。
这样的情感控制让包丽逐渐丧失了自我意识和决策能力,最终将她推向了精神虐待的深渊。“他用对我的好来取得我的信任,然后控制我的生活和社交。”
图源网络
这是一位花季少女的自述,她与包丽有着相似的经历。
两位年轻的恋人,正处在花季的青春年华。然而,他们的爱情故事却演变成了一场心灵的荒漠。
面对频繁的争吵和冲突,她感到疲惫不堪,多次选择了妥协,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保持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维持和平,她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次偶然的经历让后知后觉的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PUA”的陷阱中。男友以对她的好和关心作为筹码,逐渐掌握了对她生活和社交的控制权,他的言辞和行为让她相信这是出于真爱,但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其中的扭曲和虐待。
图源网络
一次次的“太在乎我”、“太爱我”、“太害怕失去我”,成为了她试图逃离的障碍,每当她尝试离开,男友总能找到合适的话语重新俘获她的心。
长久的折磨让她内心深处的太阳渐渐失去了光辉,只剩下无尽的黑暗。
绝望的少女失去了爱与被爱的信心,无止境的自我否定逼迫她走上了自尽的不归路。在这个曾被期望成为“世外桃源”的校园里,她们遭遇了人性的黑暗和情感的压迫,但她们又何曾未期待过幸福呢?遗憾的是,残酷的现实击碎了这些憧憬。
在包丽离世后的半年里,牟林翰一直逍遥法外,警方无法将他缉拿归案。
这并非是因为对"精神虐待"罪名的定义模糊,更多是因为缺乏充足的证据和法律支持。
家庭暴力和精神虐待常常是隐藏在表面下的,对受害者来说,要证明自己的遭遇并非易事,包丽的悲剧并非孤例,类似的情况在许多女性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梅兰芳》
2021年1月29日,在舆论的推动和法律的支持下,牟林翰案件在检察院进入审查起诉阶段,虐待罪的罪名得以落实。
这个案例成为了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先例,为今后处理类似案件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指引。
“绝处逢生”的期望正在逐渐变得真实而有力,这不再是空洞的说辞。
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与行动日益增加,受害者不再孤立无援,施暴者也将无法逍遥法外。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要真正摆脱精神压迫的困扰,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坚定的意志实现独立。
图源网络
在这个新的时代,女性的独立自主已经不再是一种奢求,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她们不再需要接受家庭暴力和精神虐待,不再容忍对自己的伤害,她们将追求平等和尊重,展现出无限的勇气和力量。
每一个被救援的受害者,每一个因为勇敢站出来而得到公正判决的人,都将成为这场战役中的胜利者。
但女性自立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追求女性自立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重要的原则:爱人的前提是爱己。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并照顾自己的需求、欲望和梦想。这并不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图源网络
追求自我建设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他人的存在,而是在关系中保持健康的平衡。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长过程,互相支持和激励。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设立个人的底线和边界,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不容忍任何对我们的伤害和侵犯。
唯有积极寻求个人成长的机会,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才华和技能,才能真正实现内心世界的构建,更加独立地面对挑战与困难。
鼓励女性勇敢追求梦想和目标的过程,正是彰显社会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方式。
新时代下,女性自立的力量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辅相成,她们的能力和智慧将会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图源网络
让我们共同努力,摒弃性别歧视和暴力行为,以“自立”为武器,反抗不公与黑暗,让“绝处逢生”的期望成为现实,让那些身处黑夜的人感受到黎明的曙光。
自己有病吧?没病早踏马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