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9年早些时候,苏联航空设计师别里亚耶夫带领的团队向军方提交了EI战斗机方案,这是一个激进的设计方案,战机采用后置螺旋桨,前置发动机配备2部涡轮增压器提升动力,飞行员坐在加压驾驶舱内,机翼前缘较大幅度后掠。别里亚耶夫想把EI开发成一款高性能战术武器,满足空军在1940年的战术指标,不过它太激进且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军方否定了项目但支持对部分技术进一步研究。
EI战斗机别里亚耶夫随后在EI的基础上重新开发了EOI战斗机,它采用全金属结构,短胖机体呈拉长的卵形,在机翼后缘延伸出双尾撑,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均收入机腹内,主起落架展开后呈“八”字形。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后部内,依然采用后推式螺旋桨,机身前部为加压驾驶舱,飞行员的脚下和背部有装甲板提供保护,挡风玻璃用27毫米厚的防弹玻璃制成,整个机头部分可以分离,有利于快速生产和减少维修工作量。
战斗机武器配置计划在机翼内安装2门23毫米航炮,或者改为备弹更多的12.7毫米机枪,同时考虑在机翼下挂载23毫米机炮吊舱的可行性,机腹和两侧机翼下各有一个外挂点,可以挂载3枚100千克级的FAB-100航空炸弹。从武器配置上来看,EOI其实是一架战斗轰炸机。
预计EOI战斗机常规起飞重量2750千克,翼展11.4米,机翼面积19平方米,发动机功率1000马力,战机最大飞行速度720千米/小时,最大升限11500米,有效作战半径可能比较小,毕竟飞机尺寸紧凑无法携带太多燃油。
在1939年10月的报告中指出EOI的各项计算数据真实有效,计划在1940年10月和12月先后完成2架原型机用于测试。委员会对飞机设计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原本飞行通过驾驶舱侧面的汽车门式舱门出入,委员会要求增加一副折叠梯,以便飞行员在没有地面设备的情况下自行下飞机,考虑到后置螺旋桨会威胁到飞行员跳伞,又开发了一种发动机强制停机装置,飞行员在跳伞前启动它,战机的航炮确定采用2门23毫米炮,不过机翼下增加火箭发射导轨,可以挂载6~8枚RS-82空射火箭。
尽管别里亚耶夫尽力捍卫EOI项目的发展,但反对者依旧不少,他们希望大力发展常规的、成熟的机型,更糟糕的是欧洲战争态势迅速恶化,备战工作导致资源紧张,原型机的生产进度大幅延迟。别里亚耶夫在这期间以EOI为基础开发了PBI俯冲轰炸机/战斗机,它强化了对地打击能力,炸弹挂载量增加到500千克,固定武器缩减为一门23毫米火炮和一挺7.62毫米机枪,飞机投弹后可恢复到战斗机状态,就是火力弱了不少,相应的机翼结构需要强化,水平尾翼面积几乎需要翻倍增强控制力。
空军在1940年的研究中认为PBI暂时不宜纳入原型机建造计划,最好等待EOI原型机取得成功验证了某些关键技术后再发展。这确实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决定,但是卫国战争打乱了EOI的建造工作,1941年7月9日的评估认为准备工作已经完成90%,但在同月27日一道命令终止了项目,同时要求销毁文件和原型机,这导致该机很多信息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