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养身+养神
有形有神方为人,养生就是如何让形与神俱,形是指的人身体,神指的是人的心神。身体是心神的“家”而心神是身体的宿主,只有一个宽敞、明亮、舒适和卫生整洁的环境宿主才能够住得健康舒适,反过来宿主也会经常打扫和整理房间保持清洁卫生或者关窗闭门抵御外面的风霜雪雨。所以有形之身与无形之神的关系是形影不离、密不可分的,养生必须做好养身和养神两个方面,但是首先要做好养身,毕竟身体是基础是心神的家园。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里面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也就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年龄能够活到100岁,还能够行动自如。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上古时代距今差不多得有5000年了。而事实上到18世纪末人类的平均寿命才40岁,20世纪80年代才达到67.8岁。那么在上古时代人怎么能活到100岁呢?这的确是个问题。人类起源是个谜,而人类的生命体经过几千年的演化更是个谜。人类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是天地之精灵,从类人猿开始算起也有几百万年的演化史,所以人体不过是一个小宇宙、小世界。而这种自然规律实际上在几百万年的演化里以基因密码的形式储藏于人类的身体里。为什么人类的小孩子出生一年多就能够学会说话,而其它动物就不会呢?毕竟语言是一种高级意识形态的东西。有人说人类的大脑聪明呗,但是“聪明”又是一种什么东东?大概就是几百万年演化积累储存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吧。
《黄帝内经》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也就是说人既然是自然界演化而来,养生就必须要“合同”或者效法天地阴阳的变化的规律。《易经》里面讲,“一阴一阳”为之道,道家讲“道法自然”。这个“道”都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发展规律。法于阴阳也好,道法自然也罢都是要求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
所以无论是人类的身体还是精神,必将回归于自然规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够健康长寿。这是总体原则,但是养身与养神还是有所不同。
《黄帝内经》之养身
《黄帝内经》关于养身的总体原则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简单说就是遵循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掌握合适的方法。具体说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不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饮食有节制
《皇帝内经》也好《易经》也罢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词语非常简练,但是内容却留给每个人无比开放的想象空间。我们首先来看看饮食有节:非常精悍的四个字却包含着无比丰富的内涵,具体点说就是饮食要有节制、有节奏、有节气。
当然“饮食”包括“饮”和“食”两个动作和内容,也就是吃与喝,不是一码事。饮食有节制是指吃喝的“量”要控制,不管吃还是喝,既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能渴了才喝、饿了才吃,要均衡地控制好量。总体来讲,就要控制在八分饱是比较均衡的。现代科学和医学也证实了这一点,饥饿和饱食对人体都是有害的。饥饿暂且不说了,缺乏营养自然对身体没有好处。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对于现在人而言饱食是个问题。有一首歌叫做《燃烧卡路里》,现代科学证明人体细胞里的核糖体(ribosome)负责产生蛋白质等能量,但是核糖体如果满负荷工作就无法进行自我修复。饱食不但加重人体器官负担甚至让细胞本身加快老化。而喝水更是如此,很多人不可不喝或者渴了就使劲喝,这都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人体60-70%的是水分,所以养成定时定量喝水,保持体内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喝水多少影响人体内电解质的均衡和流失。科学研究指出,人体每天从尿液、流汗或皮肤蒸发等流失的水分,大约是1800~2000cc。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摄取的1000~1200cc水分,我们每天只要再喝1000~1200cc开水,平均上午2杯、下午2杯,就算是做到了基本功。其次是吃喝的“内容”也要有节制,种类要齐全、营养要丰富,总体要均衡。也就是主食、蔬菜、水果等要平衡。有饮食专家提出来平衡膳食“十个拳头”的原则。即:肉、粮、奶豆、菜果的比例为1:2:2:5(以重量比计)。不超过:1个拳头大小的肉类(包括鱼、禽、肉、蛋);相当于:2个拳头大小的谷类(各种主食,包括粗粮、杂豆和薯类);要保证:2个拳头大小的豆、奶制品(各种豆制品、奶制品);不少于:5个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当然这是个建议,也得因人而异。总之我们不能喜欢吃的就吃,不喜欢的就不吃;大鱼大肉就使劲吃清汤寡水就不沾。呵呵,当然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饮食有节奏
那么吃喝的节奏又是什么呢?一日三餐是节奏、细嚼慢咽也是节奏,“美其食”吃的津津有味也是一种节奏。人的生活是有节奏的,那么与生活节奏相适应的饮食也是有节奏的,一日三餐就是人在长期的生活和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饮食节奏,一日三餐是符合人体营养摄入和运动规律的。现在的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或者为减肥瘦身等各种原因,不少人的饮食节奏已经发生了改变。很多人现在早晨或者晚上不吃饭,不少上班族中午不得不用很少的时间吃快餐,而另外一些人则习惯于晚上十点以后吃夜宵。种种这些都不是正常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节奏。无论如何,人体的各种器官也都有自己的最佳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到了晚上各种器官原本该休息了,结果你胡吃海喝一通,不但肠胃被迫工作,还联动其它脏器跟着工作,对脏器的“生物规律”必将是一个破坏。另外良好的就餐环境和慢节奏的饮食对身体有益的。细嚼慢咽对减轻胃的负担、更加良好的吸收营养都是有益处的。现在有些年轻人长期吃快餐或者外卖,在有些人午餐应付了事、就餐环境差,比如在工地上就餐——环境差时间紧,长此以往就会对胃或者身体造成毛病。这里特别还要强调一下“美其食、任其服”也就是不管吃什么都要慢慢品尝、吃出香味吃出美滋滋的感觉,这也是吃的一种境界,和吃什么东西关系不大。大鱼大肉天天吃也是索然无味,有些农村老大爷简简单单一盘花生米、一盘小咸菜、一杯酒就能吃的美滋滋,我现在每天晚餐都比较简单但是总能吃的很香很有味道,这种感觉很不错。所以一日三餐的良好习惯、保持良好的就餐环境和慢节奏饮食,把每顿饭都吃的有滋有味,对身体肯定是有益处的。
饮食有节气
那什么又是饮食有节气?此节气并非气候之节气,是指饮食要顺应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比如春夏秋冬要有所不同、早中晚餐有所不同。不但食材不同而且量也不同——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冬吃萝卜夏吃姜等等。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人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的身体也是早晨阳气开始上升,晚上阳气开始减弱收藏,日复一日。四季变化也是如此,春天是万物生发、夏季是万物繁华、秋天是万物收获、冬天是万物收藏。人体多年来不但顺应四季的变化,也深深积累和储存量这些变化的密码。饮食也一样要顺从早晚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虽然社会进步了,如今无论春夏秋冬你想吃什么都有,没有什么事大棚里甚至是车间里生产不出来的。但是我们还是主张多吃时令蔬菜,毕竟时令蔬菜在长期的演化中也有自己的属性和密码。中医里面所有的植物也都是有自己的寒热温等属性的。现在的大棚植物为什么越来越不是原来的味道,因为它们的基因密码属性虽未改变但是他们的季节或者自然属性在消失,也就是越来越不接地气了。
有人说人类的进化就是远离人类本性的过程,但愿我们不像大棚里面的植物,与自然四季变化隔绝,越来越没有原来的味道,真的到那一天或许也就是人类距离灭亡不远的时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