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看几则新闻,我们再做比较分析:其一、根据多家主流媒体报道,12月30日,华为Pura 70系列、Mate X5等多款手机开启降价促销,降价范围从500元到2500元不等,其中力度最大的HUAWEI Mate X5降价幅度为2500元;
其二、1月4日,天猫苹果官方旗舰店公布年货节优惠措施,iPhone 16系列最高直降1000元。
年末商家促销,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华为冲在前,苹果紧随其后,不得不说,智能手机厂商品牌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更重要的是,1月3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
这难免不令人联想到华为、苹果的促销新闻,当然了,细细推敲两大品牌降价促销显然跟扩围“两新”政策有一定关系,因为湖北、江苏、湖南等地已自1月1日在京东上推出国家补贴服务,购买小米手机等数码产品可享受立减20%的优惠。小米集团股价1月3日飙涨6.62%刷新历史新高,或跟相关政策有一定关系。

需要值得思考的地方在于,在刺激经济的历史上,“国补”智能手机政策,恐怕当前尚属首次。闲闲财经粗略统计,传统家电如空调、冰洗等,享受“国补”政策的最早时间可上溯到2009年。汽车享受“国补”,基本上属于同期。
2009年,恰恰正是智能手机行业崛起的时间点,新兴行业高增长没有享受到“国补”可以理解的。而今,智能手机开始享受“国补”,只能说产业发展非常成熟,政策上已经认可产业进入到了存量博弈时期。
1月5日消息,知名投资大佬再次分享他与巴菲特的故事,“苹果模式优于可口可乐”以及“真正的iPhone用户没人在乎价格”等相关理念,再次被一些投资者津津乐道。
智能手机行业的高增长已经不在,苹果公司的成长性其实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小米集团股价2024年飙涨,一定程度上是小米集团业绩稳增长,以及小米汽车取得了超预期成功。如果单从手机品牌竞争以及财务报表上来看,苹果公司的表现其实并不乐观。

2023年在华为手机重新回归后,苹果在中国市场就遭遇到了重大挑战。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苹果公司最近3个财年的表现:2022到2024年,苹果公司3个财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43亿美元、3832亿美元、3910亿美元;3个财年的净利润分别为998亿美元、969.95亿美元、937.36亿美元。
不难看出,苹果公司营业收入止步不前,净利润出现了连续下滑态势。小米集团的情况截然相反,2022年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2023年大逆转,2024稳增长,要知道这其中还涉及到造车业务亏损因素。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拿苹果公司的财务状况放在A股市场或者港股市场的话,公司股价不可能是稳健上攻的,不下跌就不错了。尤其是在A股市场,3年财务指标比苹果公司好太多的一抓一大把,与苹果公司股价表现不同的是,大多数都在下跌。
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是整个市场环境造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是在大牛市,业绩并不怎么抢眼,股价也可以不断上涨;如果是长期熊市的市场,即便经营状况优异,公司股价也未必上涨,甚至还在下跌。
闲闲财经之所以想要强调这个问题,是希望各位投资者不要被所谓的“光环”迷惑,苹果公司乃至可口可乐的股价上涨,尤其是最近3年的上涨,并非是企业经营状况有多么优异,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身在美股市场。
同时,巴菲特减持苹果,显然也跟苹果经营状况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