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岁月留眸,似时光重现,走远的身影,再度重现,消逝的音容,笑貌如生。戏曲没有走远,戏曲还能折身返回,寄存永久的元气,在你脆弱的关口,重新绽放光芒。温暖一个时代,点燃一份深情……
很长时间以来,不断有朋友留言,寻求豫剧舞台版《程咬金照镜子》的实况录像。豫剧《程咬金照镜子》的舞台实况录像是1982年12月由河南电视台录像保存。1983年,该剧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在电影拍摄时,因电影设定安排,舞台版的《坐轿》一折被删掉了。由此,豫剧舞台版《程咬金照镜子》的录像资料成为刘伯玲唯一存世的《坐轿》演出实况录像,因此显得更为珍贵。
如今,我们找到了这版珍贵录像,并将《坐轿》一折重新剪辑上传,以飨期待已久的朋友们。
应运时代的新编剧,红极一时的经典
♫. ♪~♬..♩
1981年,郑州市评剧团在原有的基础上组建了郑州市实验豫剧团,建团伊始,需要一部不同凡响的新作,打开豫剧团立足的新局面。值得欣慰的是,这个崭新的团体虽然有点“两掺”,但却是一个众心一体、干劲十足的年轻团队,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在第一部开炮戏《程咬金照镜子》的创排过程中,表现了充分的团队凝聚力。
♫. ♪~♬..♩
编剧张同春先生多番思索,糅合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的蓝本,提炼了“程咬金照镜子”的故事核心,在戏曲的程式规律之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剧本初定,全体主创人员集思广益,进一步加工打磨,边练边改,历时半年,打造出了一部惊艳业界的经典佳作。
♫. ♪~♬..♩
唐朝贞观初年的一个春日,开国元勋程咬金在参加庆功宴归来途中,与采桑女莲莲搭话为其绝色所迷恋,在其参军麻某的撺掇下决定抢夺占有莲莲。与此同时,与丈夫程咬金分别十数年的七奶奶和儿子铁牛进京寻夫,坚信自己的丈夫不会变心,七奶奶见到丈夫,知道婆婆失散多年,可能已经亡故,决定在清明节到郊外祭奠婆婆。此时,程咬金背着七奶奶办喜事。七奶奶在京郊救起欲投河自尽的莲莲,打抱不平替莲莲上了花轿,洞房里,程咬金得意洋洋地揭开了"新娘"的盖头,七奶奶见到程咬金,愤怒又伤心,将其一顿数落、指责,程咬金悔恨交加,低头认错。
♫. ♪~♬..♩
《程》剧的成功,一部分原因归结于故事结构的曲折精彩,民间关于程咬金的传说很多,多半充斥着喜剧色彩,但此剧在加工中,将“照镜子”这一事件进行了有头有尾的创作构思,所提炼的真善美的思想内核更是顺应人心、顺应时代,顺势而为自然就立得住脚,尤其惩恶扬善、报打不平的“七奶奶”一角,更是博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痴迷。
♫. ♪~♬..♩
‡
“
突破行当的“七奶奶”,大胆创新不逾矩
♫. ♪~♬..♩
时年40岁的刘伯玲是该团任领衔主演,当《程》剧选定她为“七奶奶”的人选时,刘伯玲着实作了好大的难。因为这个角色在行当区分明晰的戏曲上无疑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巨大挑战,刘伯玲是桑派创始人桑振君的入室弟子,素以温婉端庄、娴静温柔的闺门旦为主。而“七奶奶”却是一位极泼辣大胆、古道热肠的大气女子,她的角色设定是粗狂中见娇媚,泼野中有端庄,在表演技法上更是糅合多个行当的色彩。
♫. ♪~♬..♩
在唱腔设定上,音乐设计范立方先生常和刘伯玲一起探讨、研究,充分发挥了以演员为核心的创作法则,尽管如此,昔日羞答答、娇怯怯的大家闺秀,突然摇身变成豪爽泼辣的“花、彩旦”,无论外在程式还是内心刻画都是两极之别。纵观历史深处的艺术佳作,不乏这样因敢于突破自我而创造出的佳作经典。
♫. ♪~♬..♩
刘伯玲大胆采用花脸、武生、刀马旦的表现手段,甚至吸收了京剧的某些特点。在唱腔上根据人物性格内化桑派唱腔的核心特色,以声腔塑造人物,以程式活化人物,她塑造的七奶奶成趣天然,很接地气,散发出个人灵性的光辉,形成独具一格的个性化表达。该剧在郑州一举打破了连演150余场的记录。一时间,全国各地知名戏曲团体纷纷来郑观摩、移植,甚至吸引了国外友人的追捧。
《五姑娘》
♫. ♪~♬..♩
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刘伯玲坦言,是这部戏为她的艺术开辟了新天地,也为她的性格带来了积极乐观的影响。从温文尔雅的“闺门旦”脱胎换骨,一朝变成大方豪爽的“七奶奶”,手拿棒槌,意气风发,爱与恨都酣畅淋漓,无论多大的困难都能坦然面对,这样的角色谁能不喜爱呢?
♫. ♪~♬..♩
演员要成功塑造一个角色,首先要将自己“沉”进这个角色中,沉迷到不可自拔、物我两忘之际,便达到了戏中人、人中戏的境界。也便达到了艺术上的成功。
唯其舍弃舞台上的“自我”,才能实现艺术上的“自我”……
♫. ♪~♬..♩
特别鸣谢:《魅力中国》杂志编辑蒋见朝为此专题提供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