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寒冬,新能源车主们的 “续航焦虑” 就会被无限放大。在北方的一些城市,室外温度常常降至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也随之 “大打折扣”。有车主无奈吐槽:“夏天的时候充满电,能跑 400 多公里,可到了冬天,同样的驾驶习惯,同样的路况,续航直接腰斩,只能跑 200 公里左右,这差距也太大了!” 还有车主表示,冬天开着暖气,电量就像流水一样 “哗哗” 地掉,出门前都得反复计算电量,生怕半路抛锚。
消费者购车时,往往会参考厂商宣传的续航里程数据。但现实却很残酷,这些宣传数据与实际续航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厂商通常宣传的续航数据是在理想工况下测试得出的,比如在温度适宜、路况良好、匀速行驶等条件下。然而,实际驾驶过程中,这些理想条件几乎不可能同时满足,尤其是在冬季,低温环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极大。
目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测试标准主要有 NEDC(新欧洲驾驶循环)、WLTP(世界轻型车测试规程)等。NEDC 测试由于其测试工况相对简单,与实际驾驶情况相差较大,已逐渐被淘汰。而 WLTP 虽然在测试方法上更加贴近实际驾驶,但在低温环境下的测试仍存在不足。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减缓,电池内阻增大,导致电池的可用容量降低,续航里程自然也就减少了。
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虚标问题,强制公开 WLTP + 低温测试数据迫在眉睫。只有让消费者了解到车辆在不同环境下的真实续航能力,才能避免他们在购车时被误导。通过公开这些数据,消费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车辆的性能,做出更加理性的购车决策。
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标注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对于虚假标注续航里程的厂商,要给予严厉的处罚,让他们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付出代价。
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打五折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强制公开真实测试数据,终结 “理想工况” 营销,才能让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加透明、公正,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车和用车体验。作为新能源车主或潜在消费者,你是否也深受冬季续航缩水的困扰?你认为厂商应该如何标注续航里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起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