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性格是内心和外象的综合体,性格的养成主要是遗传、经历、环境等共同作用的产物。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一句老古话,说的是一个人人性格的固化,事实上,一个人的确如此,当性格养成过后,一个人呈现出来的面貌、行为、语言、思考、风格等都固定了下来,熟人一般都会给他一个基础印象和基本判断。
性格不是天生的,在遗传基因里可能会有点影响,但是一个人性格类似长辈这种情况,其实还是在与长辈一起生活中耳濡目染的结果。
我们说家教家风,更多时候是长辈的以身作则和行为影响。为了家庭和为了生活,一些家族创建了族训族规,教育每一代人去学习,去遵守,这是经验。
当然,最近一部电影告诉我们,老一辈的经验看起来是过来人的总结,是用来保护下一代的精神食粮和行为指导,但是时代变迁和情况不一,有时候经验反而成了累赘,打掉了冲关夺帅的魄力。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因为外界条件不一样,以往的经验成了反面的破坏力量。
所以说,性格不能固定,性格应该随着自己的目标、外界的变化相辅相成,不能囿于成见,毁于固化。因变而变,水无常形,上善若水,你高我自低流,你低我又为你填满抹平。
性格最终应该属于智慧。我们判断一个人一件事的目的是让自己得到满足,性格在这里面要起到帮手的作用。比如说,前述的魄力,无论做什么事,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严密的分析,正确的判断,恰当的行动,良好的沟通,而这些东西不需要考虑一个人的性格如何,更多的是需要大脑的智慧,学习过的文化,这些都是硬邦邦的实际能力。
或许有人说,在不太了解的情况下,需要掌握一个人的性格,依此来判断一个单位或许一家公司需不需要这种人。其实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画像,一个人你需不需要最终要靠工作来检验,凭着简历上描述的个人好强、性情温顺、脾气暴躁、年青干练、经验丰富、阅历广泛等等,不是就可以轻易下结论的题材。
从小看大,三岁至老。这是人们聊天里经常在嘴边的话。包括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在生活当中使用频率更高。但是我们理解,这都是不完全准确的浅认知,甚至是错误的认知。性格这东西其实连自己都不能描述完整,更不用说外人能把自己性格说出一个一二三四出来。
生活幸福,工作快乐,在家庭里面孝顺有为,在工作中如鱼得水,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品质,相信美好,保持健康,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充满愉悦的心情来面对所有人所有事,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好比天平的两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做一个让自己永远平衡的人,一边享受着生活,一边开心的工作;一边健康的身心,一边衣食无忧的努力。
我们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没有辩证唯物的加持,更多是大脑的臆想,也或许是某些人为了需要强加给一个人的“相貌”。生活工作中,我们更多的需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彼此交流,彼此融合,我们更多时候应该相信客观,也只有客观才能破除“唯性格论”,这样只能导致片面。我们需要的是是达成一个目标,通过一起努力,实现它,我们的努力应该重点放到能力上面,而不是性格,它充其量不过是判断认识一个人的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