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丝绸之路到如今的现代铁路网,贸易路线串联起文明,交通动脉承载着时代的进程。就在2022年12月27日,一条意义非凡的铁路即将在古老的亚欧大陆上拉开序幕,它就是万众期待的中吉乌铁路。
这条全长500公里的铁路,起点位于中国新疆喀什,终点直抵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途径吉尔吉斯斯坦,全程跨越了崇山峻岭、沙漠戈壁,串联起了三个亚洲国家。不过,它看似平平无奇的500公里,却是中国进一步推动亚欧互联互通的关键一步棋。
俗话说得好,"想要富,先修路。"一条条铁路像一张张网,将偏远闭塞的地区变成了通达四海的枢纽。对古代的中国而言,修建驿站、开辟丝路,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融;而对当代的中国而言,构建以铁路为支撑的陆海贸易通道,将极大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融入世界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中吉乌铁路就是这盘大棋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说到铁路,就不得不提被喻为"新世纪的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从2011年首开始,中欧班列就像一个个钢铁使者,驰骋在亚欧大陆,连接起超过100个国家。它们满载着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源源不断发往欧洲;又满载着欧洲的汽车零部件、葡萄酒、牛奶,驶回中国腹地。中欧班列让原本遥远的欧亚经济体变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有了中吉乌铁路,中欧班列的黄金通道将更加顺畅,运力和效率有望进一步攀升。
撰稿人仔细端详了一下中吉乌铁路的地图,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它广阔的发展前景:顺着这条铁路一路向西,经过塔什干,顺利抵达伊朗高原、土耳其海峡,直通地中海,连接起整个中东欧;而往南一瞧,这条铁路又和横贯亚欧的新亚欧大陆桥、中巴经济走廊遥相呼应,辐射出去,覆盖了整个亚洲腹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吉乌铁路撑起了一个立体的交通版图,搭建起一个多边的经贸舞台。沿线国家原本偏远闭塞的地理位置,顷刻间化为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曾经难以企及的国际市场,转眼间成为了唾手可得的发展机遇。这条铁路所承载的,不仅是一列列满载货物、来往不息的列车,更是区域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美好愿景。
在很多人看来,中吉乌铁路的通车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当此之际,俄乌冲突硝烟未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沉渣泛起,逆全球化思潮此起彼伏。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下,中国为何要力排众议,一意孤行?答案就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恢弘的理念背后。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从未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般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疫情无国界,危机无国界,发展也理应无国界。当守旧与短视的声音甚嚣尘上,中国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昂首阔步,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砥砺前行。这其中最生动的注脚,莫过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从共建中巴经济走廊到中老铁路,再到如今的中吉乌铁路,一个个标志性项目拔地而起,一幅幅互利共赢的画卷铺陈开来。
有人会问,中国大可乘俄乌冲突的间隙,趁虚而入,填补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留下的权力真空,谋求一己之私利。然而,中国却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理念,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开展国际合作。就拿中吉乌铁路来说,这个项目从设计、施工到后期运营,处处体现着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理念。三国政府通力合作,分工明确;当地民众踊跃参与,同享发展红利;铁路公司坚持市场化运作,合作共赢。这一切,无不生动诠释了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吉乌铁路的开工,绝非一时心血来潮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必然选择。纵观中国外交布局,从东向西,从陆到海,一个个战略支点浮现:东面,RCEP促进亚太区域一体化;北面,上合组织维系周边和平;西面,一带一路联通亚欧非;南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化南南合作......环环相扣,协同并进,勾勒出一幅立体多维的外交图景。可以说,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中,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走和平发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道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东方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说到底,中吉乌铁路绝非孤立的存在,它所代表的,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互联互通的决心,是中国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勇气,更是中国携手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正如一位深谙政治的朋友所言:"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从万里之外的一个设想,到跨越高山大河的一段铁轨,再到联通南北、贯通东西的一张大网,中国正以自己的节奏,书写一段又一段精彩华章。
我们相信,待到中吉乌铁路全线贯通的那一刻,三国人民定将载歌载舞,亚欧大陆也将迎来互联互通的崭新局面。在沿线各国携手努力下,一个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美好图景,终将从亘古的亚欧大陆上悄然铺展。你认为中吉乌铁路背后,还有哪些更深远的战略考量?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