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轮的磋商,中欧围绕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终于取得了进展,尤其是在价格承诺框架和协议的执行方面,取得了“技术性共识”。这也意味着,中欧围绕电动汽车的这轮贸易摩擦,就快要画上句号了。但就在最后阶段,英媒的一则报道,再给中欧谈判增添了不确定性。
欧盟
11月19号,《金融时报》援引2名欧盟高级官员的话称,欧盟正计划强迫中企向欧洲企业转让技术,以换取欧盟的补贴。其实早在今年6月份,也有类似的报道。当初欧盟对华加征关税,主要目的就是促使中企为了规避高额关税,前往欧洲投资设厂。在这期间,欧盟还会说服中企与欧洲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合资建厂。
当然,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直白点来说,欧盟既希望中企能够在欧洲投资,带动当地就业,同时还希望与欧洲企业合作,转让核心技术,带动欧洲汽车制造业的转型。讽刺的是,几年前欧盟曾伙同美日等国,要共同应对中国“强制技术转移”的做法。
有必要强调的是,欧洲车企的绿色转型进程之所以会落后中国,并不是因为中企通过补贴,获得了所谓的“不正当竞争优势”,挤压了欧洲车企的生存空间,而且我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欧洲车企电动化发展滞后,问题还是出在欧洲自己身上。
例如欧洲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不足,电池技术短板明显,车企转型动力不足等等。这些因素,导致欧洲车企要么转型意愿不高,时间较晚,要么生产出来的电动汽车,性价比不如中国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这次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就是明抢。通过设置关税壁垒,抢市场、抢技术。但中方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中欧合作完全可以实现双赢,欧盟的打压措施,非但无法促使中企赴欧投资,还会破坏中欧合作氛围,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早前就有媒体报道称,由于意大利、法国等部分欧盟成员国,在对华加征关税的决议上投下了赞成票,导致不少中企暂缓前往这些国家投资设厂,转而将投资目的地更改为匈牙利等,反对对华加征关税,而且对华政策更加务实的欧盟成员国。虽然相关报道没有被直接证实,但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并不令人意外。毕竟对企业来说,一个稳定且友好的营商环境,是投资时的核心考量之一。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
奉劝欧盟各国,当前的谈判成果来之不易,应当加倍珍惜,收起那些歪心思和小动作。如果破坏了当前的成果和信任基础,贸易摩擦升级为关税战,欧盟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另外,欧盟别忘了,特朗普即将回归,以他在竞选时的一系列表态来看,欧盟也在其关税大棒的打击范围内。同时和中美两大经济体陷入贸易战,后果马克龙已经说的很清楚,那就是欧洲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