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选》有感(五),科学地乐观,辩证地奋进!

南诏古风 2024-12-12 14:32:59

1930年年初,林彪散发了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信,信中透露着对时局的悲观思想,对红军的发展存在较多疑虑和担忧,一部分党内人士也认同林彪的观点,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1月5日主席给林彪回了一封信,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同志对时局的悲观思想,极大的鼓舞了士气,使同志们看清了革命形势,并坚信全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1948年,在这封信公开刊发前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后的信件上不要提及他的名字,于是便有了现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文章开头便毫不保留地提出了批评,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他们的观念是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但是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国情是不适合的。他们没有把当时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如果你基于你的认知看到了一个不是很好的结果,你会因此沮丧,如果你团队里的一部分人也认同你的看法,那么悲观、沮丧将会在团队里面蔓延,但此时有人给了你当头一棒说你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并拿出了基于客观事实分析得来的数据和结论,那么你将不得不承认对方的正确观点而且佩服对方的睿智,且将会把团队内的悲观情绪一扫而空。

如果你能遇上这样的睿智且乐观的人那将是你人生中的一件幸事,我们很多时候在困境中无法逃离的因素之一也正是作为当局者的你无法看清实际情况且没有人能给你一个基于实际情况分析得来的正确结论或意见。

主席在回信中提到了要认清中国政治形势的时候需要认识的五个点:

1、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反动统治阶级的力量也是弱的。

2、1927年革命失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削弱了,但是革命力量在中国的环境下具有发展的必然性。

3、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不能单看现象,而是要看其实质。(反革命潮流开始下落,革命潮流开始复兴)

4、一部分同志对于现时的客观情况并没有科学地加以分析。(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国内反动派间的矛盾、负担税负者和反动阶级的矛盾,等各种矛盾都是在日益发展的)

基于上述客观分析,主席认为当时全中国布满了干柴,只要有一点“星星之火”,便可成“燎原”之势,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主席在当时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为什么能对党和红军的未来这么乐观呢?那是因为主席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对于当前的时局做了客观、公正的分析,秉承了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想法。

现在我们回顾历史时不得不佩服那么艰难的环境下,主席一次次用他的睿智带领党和军队走出困境并取得最终的革命胜利是多么地艰难,对于中国是何等的幸事。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对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呢?

我们要学习主席的乐观精神,更要学习其唯物主义辩证法。

我们的理想是什么,那么我们就要基于此找到阻碍我们达成理想的因素有哪些,然后通过唯物主义辩证法进行辩证,我们就能知道我们的理想是否能达成。如果能达成,我们就要定制相应的计划活办法来克服这些阻碍;如果不能达成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自己所定的理想目标是否偏离了现实。

比如我们要取得一个执业资格证书,那么阻碍我们的就是懒惰、拖拉、没有详细的学习计划,我们简单地辩证就知道这是能够实现的,那么我就可以先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然后根据学习计划来一步步的克服自己的惰性,在克服惰性之后按照学习计划一步步进行,那么通过考试将是手到擒来那么简单。

总之、我们首先是要有乐观的精神,但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科学的乐观,然后就是要有理想、目标,通过唯物主义辩证法来辩证我们的理想目标是否能实现,能实现我们就要全力出击,不能实现那么我们先制定一个先期能实现的目标,在达成先期目标后再向下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奋进!

何为科学的乐观精神: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