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物志(3)章文:南昌城的历史因他而开始

浊酒史话 2024-02-29 22:16:51

江西人物志(3)章文

今天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始建于西汉初年,在汉代时叫豫章郡,郡治所就在今天的南昌市老城区。南昌因为什么原因而建城?又是谁建造了南昌城?让我们把时间调回西汉初年。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也就是刘邦灭项羽并称帝的同一年,汉御史大夫、车骑将军灌婴在追杀项羽后,率兵南下,平定了吴郡(郡治在今江苏苏州市姑苏区)、会稽郡(郡治在今浙江绍兴市越城区)、豫章郡(郡治在今江西南昌市市区)以及淮北等地五十二县。

在路过豫章郡时,灌婴遇到了一位当地人向其上书献策。这个人名叫章文(有的地方也写作“章交”)。他因为南昌地区处于当时各条道路的交汇处,便向灌婴献计在此地修筑郡城,也就是郡治所。

章文

灌婴采纳了他的建议,就让章文组织当地人开工建城。章文绘制地图,规划城市轮廓、居民分布区等信息,最终将南昌城修筑完成。这座城市就是汉代南昌城。

据记载,汉代南昌城并不大,仅有方圆十里八十四步。据民革委员、南昌民间文化学者应宗强多年考证,汉代南昌城东南西北四至已基本确定。

应宗强认为:南昌城东部城墙在东湖边。据刘宋学者雷次宗《豫章记》记载:“州城东有大湖,随城回曲至南塘”和《水经注》中“东大湖十里二百二十六步,北与城齐,南缘回折至南塘”来看,汉代南昌城东缘到达东湖西岸,南昌城东北差不多与东湖北岸齐平,并在此折而向西。另外,南昌城东南角抵达孺子亭公园的南湖,同样在此西拐。

应宗强推测汉代南昌城示意图

南昌城北缘在汉代东湖的北端,也就是今天南昌市的墩子塘、叠山路一带。《水经注》云:“东大湖十里二百二十大步,北与城齐”。这说明郡城的北墙与古代东湖的北端平齐,结合墩子塘的考古发掘,此处既有晋时居民的水井,又有晋时墓葬。这些证据表明,此地当时正处在城内外交接之处。因此,汉代南昌城北缘应当在此一线。

汉代南昌城西边靠近抚河沿岸。从汉代到清代,这里都有许多水中沙洲,如蓼洲、里洲、朝阳洲。此地是南昌城向西渡过抚河去往今天的西山梅岭、高安等地的必经之路。

汉代南昌城南缘在今孺子亭公园。据考古发掘资料,南昌市都司前街有三国墓。而三国时,南昌城市格局未作调整,那么此墓应该在当时的南昌城外。也就是说,汉代南昌城应该在后来的都司前街北面。而汉代南昌城墙,也就是今都司前街南面可能靠近古时的南塘,也就是今孺子亭公园的南湖。

孺子亭公园和南湖

据应宗强研究考证,汉代南昌城南面有刘宋时豫章太守蔡廓组织人工开挖的小塘以及水门。小塘有调节水患及护城河的双重作用,而且又与章江(今赣江)相连。那么,这个南塘的位置,就只能是今天的孺子亭公园的南湖了。从清朝乾隆年间的《南昌府治图》来看,此湖清朝时即有,且自今孺子路一带有明沟通到抚河,并有水关桥起到调节水位的作用,应该是刘宋蔡廓水利工程的遗制。

简而言之,汉代南昌城大致范围为:东至今天的南昌市东湖,东南抵达今天南昌市孺子亭公园的南湖,西南到今天的南昌市广润门社区,西边靠近今天的南昌市抚河公园,北边挨到今天的南昌市叠山路,东北差不多位于今天的南昌市墩子塘。

汉朝时,南昌修筑有六座城门,分别是东面的东门,南面的南门、松阳门,西面的皋门、昌门和北面的北门。据推测,东门应该位于今天的南昌市中山路、苏圃路、系马桩街交汇处;南门位于今天的孺子亭公园附近;松阳门应当是后来的广润门,位于今天的船山路、翠花街、塘塍上街交汇处,今日南昌市著名景区万寿宫在其城门内侧;皋门位于今天抚河东岸的民德桥与中山桥之间的位置;昌门可能是后来的章江门,位于章江渡口附近,唐代在此修筑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北门位于今天的叠山路和墩子塘一带,或许是在江西省胸科医院附近。

汉南昌城与今日南昌市街区对比图

当然,以上一切都是本人依据《雍正江西通志》以及应宗强老师的研究成果等手头所能查到的资料所做的大致推测,确切与否还有待更多资料和考古发现的证实。

多说一句,关于豫章郡、南昌城等名字来历,历来众说纷纭。依据《汉书·地理志》、《水经注·赣水》、《豫章记》等史料推测,豫章郡之名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一是由长江以北的地名南移而来。据《左传》记载,豫章本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湖,位于今天的长江北边、汉江东侧,也就是湖北东部。西汉时,豫章之名被挪用到命名新征服的江南土地。这或许与古代江西地区湖泊众多有关,故而用大湖之名来命名。

二是因水得名。赣江古称章水,在赣北地区的这一段又称豫章水。因为秦汉时江西地区的中心在赣北,所以便将这个郡命名为豫章郡。

三是因树得名。这也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豫章郡得名说法。《水经注》说,汉南昌城的松阳门内有一棵高大的樟树,高七丈五尺(合现在17米),需要二十五个人环抱才能围住。这棵树枝叶繁茂,树荫遮蔽之处有数亩之广。又汉人应邵《汉官仪》说,因为这棵生长于南昌城内的樟树十分高大,因此就把设置于这个地区的郡命名为豫章郡。

南昌的古樟树

至于为何在“樟”前加一个“豫”字,我猜测是因为“豫”有“舒适、安乐”之意,而这棵有着广茂枝叶的樟树,让在树下乘凉之人感觉舒适,再加上高大的樟树在建筑普遍低矮的古代显得特变亮眼,使人印象深刻,故而将这个地区命名为“豫章”。

关于“南昌”名字的由来,专家推测南昌之名的由来或许是与海昏侯刘贺有关。刘贺被贬豫章郡前曾是昌邑王。为了表达怀念北方故地的心情,因此,刘贺或许将流放他的地方称呼为“南方的昌邑”。这就是南昌的由来。又或许,汉初设置豫章郡及郡治时已有“南昌”之名。此外,由于南昌城最早为灌婴命人修筑,所以后来百姓习惯将南昌也称为“灌城”。

说完汉代豫章郡和南昌城,我们再说回本文的主角章文。由于章文修筑南昌城的功德,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修建了庙宇进行祭祀。这个庙宇位于赣江之滨,历朝历代都享受香火祭祀。

古章江庙旧址处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朝廷给这座祭祀章文的庙宇赐名为“霈泽庙”。或许在赣江,也就是古代章水之滨的缘故,后来,当地人把这座庙宇改称“章江庙”。据《同治新建县志》记载,这座章江庙在当时的南昌城德胜门外,也就是今天的南昌市东湖区爱国路滨江宾馆一带。

章文,或许当初只是南昌地方的一位豪强,又或许只是一位普通百姓,只因他上述提议修筑郡城而被史书记载下来。南昌城的建城历史因他而开始,他的大名,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南昌城相伴而行,名垂千古。

参考资料:

《雍正江西通志》

《大清一统志》

《大明一统志》

《汉书》

《史记》

《后汉书》

《水经注》

《汉官仪》

《南昌耆旧记》

杜预注《左传》

宋·曾巩《修城记》

宋·曾巩《徐高士祠记》

宋·杨亿《涵虚阁记》

《十道志》

刘宋·雷次宗《豫章记》

《同治新建县志》

汉·无名氏《礼纬斗威仪》

臧励和等《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程维·《豫章遗韵·南昌万寿宫考证出惊人成果——它竟是豫章树和汉代松阳门的遗址所在地?》

应宗强《南昌城迁考》

江南都市报·童福萍、江黎《最早南昌古城址在何处?》

信息日报·叶景顺《南昌古城到底在哪》

光华时报·张启予《南昌因何得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