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摩托车:回忆与思考
说起八九十年代,那时候工业开始慢慢复苏,各个行业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这其中,摩托车行业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各种品牌五花八门,摩托车成了八九十年代小富家庭的小香饽饽,代步全靠它。这时候我就忍不住想问了,现在那些豪华汽车满大街跑,谁还能记得起八九十年代那些接地气的摩托车呢?这中间可是有着巨大的差别,一边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现代汽车,一边是充满年代感、略显简陋的摩托车,这冲突点就这么赤裸裸地摆在那儿了。
86年,我家里买了一辆铃木TR125,那可是日本原装进口车,五个前进挡呢。这车子极速能爆表,四千两百多块钱,在当时那可真不是一笔小数目。不过这在当时就代表着一种身份和生活品质。现在这车子还放在老家,这么多年过去了,老牌车就是厉害啊,耐造得很,骑着也舒服。我觉得这就是老车的魅力所在,就像老黄牛一样,虽然没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但就是踏实可靠。
除了铃木TR125,还有不少经典的摩托车呢。
嘉陵JH70,1983年引进本田技术制造出来的我国首款民用摩托车。70cc单缸四冲程,这车子可有名了。我记得小时候,看到有人骑这个车,一只脚踹开就走,那姿势可潇洒了。而且这车子特别省油,在八十年代油气资源紧缺的时候,简直就是救星。百公里耗油1.2升左右,农村下地干活,在摩托车后座绑三袋子化肥,轻松自如,耐用性那是没话说。这就好比一个小喽啰,在艰苦的环境里凭借自己的本事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幸福XF250,在八九十年代也是非常火的,这可是上海自行车二厂生产的。单缸,250cc,2冲程,大红色和军绿色特别流行,我个人就对军绿色情有独钟。这车子当时最高时速能达到一个小时105公里,在当时那速度可算是相当快了。很多人都把它当作结婚的头车,可见它有多贵重。不过这车子化油器容易出故障,就像一个性格有点小毛病的朋友,虽然很出色,但偶尔也会给你找点麻烦。
长江750,这来自宝马R71的“加工工艺血统”,简直就是摩托车的贵族。远销海外,国外友人争相购买用来缅怀历史。看过《庐山恋》的朋友都知道,里面的车就是长江750同款。那时候都觉得开着长江750接亲,比现在开奔驰还有面子。这真是应了那句话:“人靠衣装马靠鞍”,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本田CG125,1976年就推出了生产。黑色油箱白色发动机,经典得不能再经典了。这车子首次引入了五档循环变速箱,在耐用性方面也是相当厉害,那个年代很少听说谁家买的本田骑坏了。这就像一个低调的实力派选手,不声不响地就把事情做得很漂亮。
铃木AX100,1993年长春和铃木合作制造的。当年骑这个摩托车的人,排气筒排出的“独特蓝烟”和“叮叮”的排气声真的很有辨识度。冬天要是打不着火,就用热水浇发动机,这也是很有年代感的一幕了。这车子就像一个有点小脾气的老友,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感情还是在的。
雅马哈RX125,性能相当强劲,125cc,二冲程风冷,极速破百。这在八九十年代是非常受欢迎的,很多人还喜欢拿这个车去改装。这就好比一块璞玉,大家都想把它雕琢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南方雅马哈CY80,对女性比较友好,是八九十年代国内首款自动离合器摩托车。流线型车身和镀铬设计,在设计上就很独特,还自带边撑熄火保护装置,安全方面做得很到位。在90年代是年轻人最爱的车之一。这就像一个贴心的小棉袄,考虑得很周到。
金城AX100和长春铃木AX100本质上没啥太大区别,都是用铃木AX100的零件装配起来的。这有点像双胞胎,虽然名字不一样,但看起来都差不多。
五羊本田WY125 - A,1992年合资创办的经典摩托车款式之一。技术上有了很大突破,首次采用CDI电子点火,还是双油门线设计,满满的高级感。90年代那些穿皮衣戴墨镜的小老板们都爱这款摩托车。这就像是成功人士的标配,虽然不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有品味的。
建设雅马哈SRZ150,1995年上市,排量150cc在当时没有对手,每小时最高时速能达到150公里,是当之无愧的性能之王。还开创了分离式手把运动造型,骑行体验感超棒。
摩托车的发展从二冲程到四冲程,这中间是科技的进步。但这些老摩托车也承载着我们的青春回忆,这是现代汽车无法替代的。我们怀念那些骑着摩托车兜风的日子,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故事。
每一款摩托车都有着它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是那个时代的印记。现在看着街头巷尾的豪车,偶尔也会想起那些老伙计们。这就像是新旧交替的必然过程,旧的去了,新的来了。但这些老摩托车的回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金城铃木和天津本田都骑过,九零车,幸福二百五骑过几百米,别人的,车太丑了。
本田cbx1000
开过嘉陵70和春兰豹
那个年代的人,你应该喊大叔
TR125四个档吧
老幸福125,基本就是全进口车。
都是好车除了两国产的质量不敢恭维,其他的很耐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