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稳定保障实验室、华为云、基讲云联合主办的“破局新生·可观测性与应用安全技术研讨会”在福建平潭举行。
本次研讨会以技术讨论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基础。汇聚了来自金融、制造、科技、能源、政企、互联网等行业的决策领袖,共同探讨可观测性和应用安全技术的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热点应用与实践。
会议由 Cloud销售副总裁李甜甜主持。在介绍大会背景时,她提到:“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中国企业不断寻找业务增长新路径,进入数字化转型升级新阶段。可观测技术作为IT的”信息系统的“慧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可观测性和应用安全成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提供为行业专家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稳定性保障实验室负责人,王海清女士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可观测性标准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她深入讲解了可观测性对于提高系统稳定性和业务连续性的关键作用,并分享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推动可观测技术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标准规划。她强调:“可观测性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工作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技术路线图,更好地指导企业建设可观测能力。”
有了先进的标准,还需要实际验证。
云安云产品线总经理陆中阳在“分享可观测性与应用安全最新技术实践”环节介绍了 Cloud在可观测领域的技术积累,并透露了在可观测领域的应用观众的可观察性。安全新视角展示了如何通过统一的数据处理和强大的中台能力,实现对云原生、应用及应用安全的深入观察和分析。
他讨论了应用在生产环境运行时安全的核心问题,分享了真实的安全可观测案例,并提出了全面的安全可观测解决方案。陆中阳的分享为嘉宾提供了新的视角,帮助IT和安全部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应用安全挑战。
福建华为云生态开发者技术总监林登峰先生介绍了华为云的可观测解决方案,分享了华为云在可观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功案例,并探讨了云技术如何赋能云原生背景下的运营。维度变得更加智能。
他介绍了华为云PaaS平台的能力,并分享了AIOps解决方案在问题预测、发现、定位、恢复等方面的应用,展示了华为云如何帮助企业提高运维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会前,来宾参观了平潭新兴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了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基本情况。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招商委员会副主任徐旭详细介绍了平潭的发展和投资环境。他提到平潭经济近10年来发展很快,强调了平潭的政策优势、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展望了平潭未来的发展,邀请企业家来平潭投资创业。
58集团基础安全负责人刘松先生在《走向安全:58同城应用安全治理实践》演讲中,分享了58集团如何从亿级用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用安全实践58集团。 0到1、从1到100构建应用安全体系。
他还介绍了58集团在不同阶段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如何通过SDL( )产品体系提升应用安全能力,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云计算的发展给业务保障和运维带来了新的挑战,云时代的到来也加速了可观测性的发展。 KLA云立方产品总监季家鹏先生探讨了构建以网络为中心的云数据中心可观测系统。他分享了科莱在网络流量分析和eBPF技术方面的实践,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全链、全栈的可观测性。
研讨会最后,大会迎来了可观测性与应用安全创新圆桌论坛。
本次圆桌论坛由云CEO陈景华主持,邀请了资深安全专家陈晓兵、技术平台负责人李伟、北京银行运维平台组高级经理李德超、云安云产品线总陆中阳经理进行讨论 围绕可观测性与应用安全的创新结合与发展、攻防演练常态化、人工智能技术对系统运维的影响、应用安全的变化等专业话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由大型安全模型的开发引起。
陈小兵先生在演讲中指出,安全领域近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开发安全与运维的融合、自动化安全测试的重要性、安全技术的广泛应用。容器和微服务,云安全的挑战,以及零信任安全模型的兴起。他强调,建立运营中心(SOC)是保证可观察性和快速故障处理的关键,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系统稳定性。
李卫强调了安全团队和运维团队紧密合作的重要性,指出双方必须分担责任。他指出,AIOps 的实施仍然面临挑战,包括复杂性和成本问题。他期待未来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可以将各种指标标准化、可视化,形成安全感知平台,通过AI技术来预测和感知潜在风险。李伟认为,只有将数据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才能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
李德超在演讲中提到,可观测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运维正在从被动响应向主动监控转变。这些技术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客户体验,这对银行业尤其重要。他还强调了人工智能在运维中的作用。北京银行将根因分析融入报警流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陆中阳先生指出,将可观测性和应用安全结合起来是一个挑战,尤其是运维和安全团队之间存在一定对立的情况下,但这种紧张关系也显示了这项工作的价值,因为解决这些矛盾可以大幅减少内部摩擦。
他指出了人工智能和新技术的研究方向,并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更深度集成的产品,例如将在线报告的漏洞直接链接到代码提交并提供修复。他还提到基于Agent技术的在线代码调试,这可能会成为未来产品开发的方向,允许在生产环境中直接操纵和重现漏洞或bug,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和行业领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可观测技术在提高应用安全性和系统稳定性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未来发展。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技术交流盛会,更是一次行业理念的碰撞。通过深入讨论和交流,与会嘉宾在寻找可观测性和应用安全领域未来发展路径的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见解,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我们相信,在各领域可观测性和应用安全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企业业务和应用的稳定性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