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故事其实很割裂,那些快意恩仇的桥段大多都属于男人,而书中的女性角色则多半被塑造成了负面形象,尤其是潘金莲、潘巧云这两位潘姓女子的坏格外深入人心。
不过相对而言,更多的人更熟悉的是潘金莲,毕竟那女子登场于“武十回”,也是武松的嫂嫂,又是由武松亲自处决,武松都已经火出了圈,那潘金莲自然也是因武松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了,只是她留下的却是骂名。
(武松、潘金莲剧照)
再看那潘巧云,比起她的恶,其实更多的人印象更深刻的应该是她临死前说的那番话,也就是“我嫁你两年了,还不如与师兄,睡那两夜快活”,她为何要这么说?
或许多数人压根就没看懂这段剧情。
一、该杀之人
《水浒传》中好汉诛杀毒妇的桥段其实上演过很多次,其实最让人大呼过瘾的无疑是武松杀嫂的桥段。
在说潘巧云之前,咱不妨先看看潘金莲被杀的过程。
那女子在王婆的唆使下与西门庆勾搭在一起,继而做出毒杀亲夫的举动,当真是该死,所以当武松归来之后,查明了一切真相,自然是饶不了她。
接着书中只道:“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四家邻舍,吃了一惊,都掩了脸。见他凶了,又不敢动,只得随顺他。武松叫土兵去楼上取下一床被来,把妇人头包了,揩了刀,插在鞘里。”
一套操作行云流水,当真是解气。
不过在整个事件中,武大郎就没错吗?
(潘金莲、武松剧照)
其实书中写得很明白,潘金莲是怎么来武大家的。
说是:“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你看,她也曾是烈女,只是被迫嫁给武大郎之后才自甘堕落,可耻的是潘金莲几次主动求武大郎休她,武大郎却不肯,这才酿成了惨剧。
所以潘巧云是不是也有苦衷?
二、潘巧云之死
潘巧云与潘金莲一样,也是在有了丈夫之后还与其他男子有了不正当的关系。
不过她与潘金莲不同的地方在于她可没有做出谋杀亲夫之举,她仅仅只是与那裴如海幽会而已。
(杨雄、潘巧云剧照)
当然,这事就已经算是大错特错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那些对感情不忠之人,但凡是个三观端正的人,都该是嗤之以鼻的,只是潘巧云真的该死吗?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毕竟她是那么无耻。
她被杀的时候所说的那句话就有种“杀人诛心”的意思。
“我嫁你两年了,还不如与师兄,睡那两夜快活。”
但凡是个男人,听了这段话,都难免怒上心头,何况《水浒传》中的那些好汉个个都是狠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杨雄会将她杀了挖心,那都不足为奇。
毕竟在多数人看来,这话恰恰是戳中了杨雄的软肋。
他那“病关索”的外号到底是什么意思,似乎多数人都理解成了“生病的关索”,可问题在于哪有人这么吹嘘自己的?书中确实提到杨雄面色不太好,但那也不能证明他有那方面的疾病,其实这里的“病”字应该作使动用法,也就是“使某某病”,再直白一些,就是关索见了他都难免犯怂的意思。
所以原著中从来都没有标明过杨雄无法给潘巧云想要的生活的意思,他是个正常男人。
(潘巧云、裴如海剧照)
既然如此,那为何潘巧云要说这番话?
这即是问题所在了,不是潘巧云要说这番话,而是导演和编剧强行给她加了这句话,原著中的潘巧云压根就没有说过这句话,这纯粹是欲加之罪。
三、欲加之罪
杨雄杀潘巧云的过程中,那女子到底是何表现?
你且看原著描述:“杨雄手起一刀,挥作两段。那妇人在树上叫道:‘叔叔劝一劝!’石秀道:‘嫂嫂,哥哥自来伏侍你。’杨雄向前,把刀先挖出舌头,一刀便割了,且教那妇人叫不的。杨雄却指着骂道:‘你这贼,我一时间误听不明,险些被你瞒过了!一者坏了我兄弟情分,二乃久后必然被你害了性命,不如我今日先下手为强。我想你这婆娘,心肝五脏怎地生着?我且看一看!’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
从头到尾,潘巧云都只是求饶而已,她哪里有顶嘴的勇气?原著中的潘巧云可没有无耻到那种程度。
所以电视剧中为何要加入这个情节?
(杨雄剧照)
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让梁山好汉这帮人的形象显得更加正面一些。
只有坏人足够坏,梁山好汉将他们处死的时候,才会让人有认同感,觉得这人被杀是理所当然的,可这人若是不够坏,但梁山好汉的做法又过于残忍,那难免会让人觉得梁山好汉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事实上原著中施耐庵是压根没有包庇梁山好汉的意思的,诸如李逵滥杀无辜,武松杀无辜道童,这些情节在电视剧中都被淡化了。
儿时看不懂,长大后再看这情节,纯粹就是欲加之罪,所以要了解真正的《水浒传》,真正的梁山好汉,还是得看原著,电视剧看个乐呵就好了,别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