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汶川地震,丢下学生自己先跑的“范跑跑”,后来怎么样了?

和雅评过去 2024-09-01 02:18:40

那是一个普通的早晨,2008年5月12日,范美忠正站在讲台上,像往常一样给学生们讲解课文。突然,地面开始剧烈摇晃,墙壁发出令人不安的裂缝声。学生们愣住了,他们的眼睛齐刷刷地看向范美忠,期待着他带领大家安全撤离。然而,在那一刻,范美忠没有多想,甚至没有回头看一眼,他迅速从讲台上冲出教室,拼命奔向操场,仿佛只有这样才能逃离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那一刻,范美忠成为了“范跑跑”。这个名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汶川地震中一个不光彩的符号。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灾难时的选择,他选择了自保,而非学生的安危。社会对他的评价瞬间跌入谷底,他的行为被视为教师道德的严重失职。

范美忠,1973年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考上了北大,成为了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的孩子。这一切似乎是范美忠命运的开端,也成为了他日后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在北大求学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和思想,这也逐渐让他对国内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质疑,甚至表现出一些崇洋媚外的倾向。

大学毕业后,范美忠原本期望能够在大城市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然而现实并未如他所愿。最终,他选择了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最初的几年里,他兢兢业业,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喜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对这份工作感到不满,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他在课堂上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屑一顾,甚至公开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性,这些言论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反感。

在多次被校领导警告后,范美忠最终被学校开除。尽管如此,他并未完全放弃教育事业。很快,他在都江堰市的一所私立学校找到了新的工作,继续从事教学。然而,命运再次对他发出了严厉的考验。汶川地震中,他的选择让他成为了全国的焦点,而这次的焦点,毫无疑问是负面的。

地震后的范美忠,试图通过公开发表文章为自己辩解。他在文章中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先行逃生,是因为他不愿意为了救学生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赤裸裸的自私言论,引发了更大的舆论风暴。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言行被认为严重背离了教育者的职责,他的解释不但没有为他赢得同情,反而加深了公众对他的厌恶。

其实,范美忠的故事并非孤立的个案。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会面临生死抉择,而这种抉择往往能展现出一个人最真实的品格。范美忠的选择,不仅暴露了他对生命的本能恐惧,也揭示了他在职业道德和个人安全之间的权衡。不可否认,生存的本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作为一名教师,他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范美忠逐渐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但他内心的反思却从未停止。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在于当时的选择,更在于事后对责任的逃避和自我辩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范美忠再次回到了教育岗位上,这一次,他更加低调、务实,努力弥补自己过去的错误。

范美忠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灾难面前,人的脆弱显而易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灾难之后面对自己,面对社会。范美忠曾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他最终选择了回头,选择了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站在讲台上,以一种更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学生。这种改变虽然来得迟了一些,但也未尝不是一种救赎。

时间是最好的解药,范美忠的故事逐渐被人们淡忘,但他的人生轨迹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当灾难再次来临,我们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坚守自己的责任,因为教育不仅在课堂,更在无数个关键时刻的选择中。

0 阅读:6

和雅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