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布局?买李嘉诚港口的美国财团,竟是我国多家龙头企业大股东

青砖鉴事 2025-03-23 03:34:49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观察者网】【澎湃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草木壹

编辑|草木壹

“做生意难道不要考虑国家情怀吗?”

华尔街巨鄂拉里·芬克自己都没想到,凭借着一场世纪交易,他成了美国的英雄。

与之完全相反的是,96岁的李嘉诚因为一句“在商言商”成了多方声讨的对象。

当舆论铺天盖地地涌向李嘉诚时,和他交易的另一方却在暗中笑着铺下“天罗地网”。

这个能以223亿美元一口气买下43个港口的神秘财团究竟有着怎样的背景?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家美国的财团竟是我国多家龙头企业的大股东。

难道这场看似简单的商业交易,背后涉及到的资本在我国早有布局?

大有来头

大多数人或许以为像苹果、微软、沙特阿美这样的企业就已经是“富有”的极限了。

可在这次和李嘉诚交易的美国财团贝莱德集团面前,连它们都只能算“小弟”。

贝莱德集团的创始人是有着“华尔街教父”之称的拉里·芬克,最初也只是个“打工人”。

这家集团的前身甚至只是黑石集团内部的一个小分支部门。

如今贝莱德却逆袭成了掌管全球近10万亿美元资产的全球资管领域的“绝对扛把子”。

10万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比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的GDP总和还要多。

而当一家公司富可敌国的时候又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当下世界的衣食住行、信息资讯、社交等等都在它的渗透范围之内。

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苹果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谷歌的第二大股东;

特斯拉、亚马逊、微软,凡是能叫得出名字的科技巨头,前几大股东里都有贝莱德的身影。

食品领域的可口可乐、百事,日用品领域的宝洁,石油巨头美孚等等,无一例外。

当然如果贝莱德集团的势力仅仅遍布美国,那它并不值得我们投注太多关注。

这次和李嘉诚的港口交易也不至于会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真正引起我们警惕的,是这家美国财团甚至将资本的“大手”伸到了国内。

港口事件登顶热搜后,很快就有网友扒出了藏在背后的“神秘买家”是贝莱德集团。

一查才发现,这家几乎没怎么听说过的集团,竟还是国内众多龙头企业的大股东。

百度、网易的第二大股东是它;阿里、小米的第三大股东是它;

腾讯、联想、吉利、长城的第四大股东也是贝莱德,甚至是宁沪高速、茅台它都重仓持股。

就连国内的四大银行,背后的股东名单中,贝莱德的名字不仅赫然在列还十分靠前。

到这恐怕就很颠覆一些人的认知了,全球化时代资本虽然无处不在,但真想不到能渗透至此。

粗略一看,几乎所有领域龙头企业背后的利益链路,条条都能通向贝莱德集团。

互联网发展早期,贝莱德凭借自家花重金打造的管理资产风险的“阿拉丁”系统一战成名。

此后借着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时掌握的机遇,贝莱德直接登上了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宝座。

这个位置,贝莱德一直坐到现在,至今仍未被超越。

然而如此深入社会、政治的金融“巨无霸”,又为什么很少有人听说呢?

交易背后

在李嘉诚宣称要将43个港口打包卖给贝莱德集团一周后,他的名字登上了大公报。

一句“锐评:莫天真、勿糊涂”将李嘉诚之前保持的所有体面撕了个粉碎。

这场交易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激起了社会大面积的公愤,原因就在于它远没有表面那样纯粹。

在投资了各种实体经济领域的同时,贝莱德还入股了全美六大传媒集团,几乎垄断了话语权。

从李嘉诚手里收购巴拿马港口后的一周时间里,美国媒体几乎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上面。

《纽约邮报》的记者说,这是他从业以来见识过最疯狂的收购案例。

在交易者眼里,拉里·芬克也是狠狠给这个群体刷足了存在感,实现了史上最大的政治逆袭。

创办贝莱德30年的时间里,拉里跟不少大客户打过交道,其中就包括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

也正是这层关系,让拉里能在特朗普一上任就主动“上门推销”收购巴拿马运河的生意。

美国从很早的时候就明显表现出了想要拿下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意图,奈何一直找不到机会。

李嘉诚要卖掉的43个港口中就包含巴拿马运河上两个最重要的港口,这无异于“送货上门”。

据一些媒体透露,就在港口交易期间,拉里曾亲自去过白宫,正式沟通巴拿马港口一事。

很多人猜测拉里可能以“不需要动刀动枪就能拿下巴拿马运河”为由获取白宫支持。

正因如此,李嘉诚在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之后发布的声明,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

一旦这次的交易成功进行,美国会彻底掌控巴拿马运河的航线,我国的海运贸易将更加受阻。

不久前特朗普才刚宣布要对我国所造船只加征150万的税收,转头李嘉诚就要卖了港口。

种种细节先后一关联,哪怕是一点儿不懂商贸政治的人也能意识到交易背后隐藏着“猫腻”。

当然快速扩张布局的同时,贝莱德集团也在刻意保持低调。

“毕竟真正想操控世界的人,不会想让世界知道。”

但即便强大如贝莱德,有钱如李嘉诚,在绝对的国家利益面前,也必须要三思而后行。

继大公报三次痛批李嘉诚之后,港澳办和北京官方也接连发声,直指李嘉诚的“不义之举”。

有人站在李嘉诚的立场上为他辩解,称他的处境为难,卖掉港口是受到了国外资本“胁迫”。

可对比有过相似经历的霍家,时刻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李嘉诚此举实在得不到一点儿谅解。

来自社会各方的多重施压下,这场交易想要顺利进行下去恐怕没那么容易。

到现在李嘉诚旗下多家公司股价下跌,长和更是11天市值蒸发超过300亿港元。

如今距离正式的签约日还有一段时间,就看李嘉诚最终究竟会作出怎样的抉择了。

结语

“只谈商业不问政治的人,就是别人砧板上的一块肉,即使这人是李超人。”

在国人的眼中,李嘉诚最大的问题是“跪得太快了,完全没有政治觉悟。”

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是不会容许首鼠两端的人存在的,接下来会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观察者网】【澎湃新闻】

0 阅读:51

青砖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