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酒后小区内挪车,算酒驾吗?
对此网友意见不一,有说算的有说不算的,不过,今年给大家讲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做了解释。
真实案例
故事发生在湖南长沙。
2022年12月9日,张某和朋友饮酒后打车回家,因小区内通知将进行水改封闭施工,张某将停放在小区施工区域内的车辆驾驶至小区地下停车场入口位置。
在移车过程中,小区保安与张某发生纠纷并报警。民警接警后赶赴现场,发现张某有酒驾嫌疑,遂将其带至交警大队做进一步调查。
经检验,张某体内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170.8毫克,达到了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标准。交警遂对张某采取了扣留机动车驾驶证、拖移机动车的行政强制措施。2023年9月,长沙交警对张某实施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决定立案,经调查后,给予了他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行政处罚。

张某不服处罚决定,认为小区内的道路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道路,交警部门对于小区内的道路没有行政执法权。于是,张某向长沙铁路运输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请求撤销案涉行政处罚决定。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在小区内驾驶机动车辆,经抽血检测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每百毫升170.8毫克,属于醉酒后驾驶机动车,长沙市交警支队对张某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最终,长沙铁路运输法院判决驳回了原告张某的全部诉讼请求。张某不服,提起上诉。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这起案件的争议焦点之一,在于涉案小区内的道路是不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里面提到的“道路”。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道路” 包括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单位管辖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场所,如广场、公共停车场等。这一规定的核心在于 “公共性”,即是否向不特定社会车辆开放。例如,封闭式小区若需业主许可或登记方可进入,可能不被视为法律意义上的 “道路”;而开放式小区或允许临时访客车辆进入的区域,则通常被纳入监管范围。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平指出,判断小区道路性质的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 “公共通行性”。即使是短距离挪车,只要车辆在公共区域发生物理位移,即构成 “驾驶行为”。长沙铁路运输法院进一步明确,即使情节轻微(如未造成事故),仍需承担行政责任,如暂扣或吊销驾照。
情节显著轻微”,可免予刑事处罚
尽管 “醉驾入刑” 原则明确,但司法机关在处理具体案件时会综合考量情节。2023年最高法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指出,若醉酒挪车未造成实际危害、血液酒精含量较低(如 < 150mg/100ml),可认定为 “情节显著轻微”,免予刑事处罚,但仍需接受行政处罚。
例如,浙江省曾出台规定,醉酒后在小区内仅挪动车位、未驶入公共道路的,可不按危险驾驶罪论处。但需强调的是,此类例外需满足严格条件,且不同地区的司法尺度可能存在差异。
即使短距离挪车,醉酒状态下的反应能力、判断力仍会大幅下降,极可能引发意外。数据显示,酒精含量达到 80mg/100ml 时,驾驶人的操控能力下降约 30%,风险显著增加。因此,无论在何种场所,“酒后不动车” 是唯一安全选择。

酒后在小区挪车是否构成酒驾,本质上是对 “道路” 公共属性的界定。法律以公共安全为核心,将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小区纳入监管,旨在防范潜在风险。
无论场所如何,“喝酒不开车” 既是法律底线,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唯有摒弃侥幸,方能守护安全。
*部分图片以及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侵权,请联系删除。
要罚款就是道路,让他管一下小区里乱停乱放车辆就不是道路了。
如果是罚款,小区里肯定是道路,如果是服务就不属于交警管的道路
那小区到底是否属于道路?如果是那这个处罚没问题,但是交警也不要说该小区路不属于道路而不去处罚违停车辆
如果小区允许访客出入,但仅限临时停靠在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场是需要物业登记才能进入的,就不算道路了。现在大部分小区外来车是停地面临时车位的,地库进不去。
与人方便,就不能算酒驾!
其实判决的没什么问题,简单说如果现在是在他自己家大院里挪车,无关乎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就没事。但是在小区里,会涉及其他人人身安全了。就好比一个人在自己家舞刀,没有问题,拿着大砍刀在闹市区玩,就要被制止,一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