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平合战还在持续推进中,平清盛的部分已经完结,接下来就是源赖朝与源义经了。先写个别的,换换脑子。
华夏文明五千年,如果只能找一个历史人物来作为代表,那关羽就是毋庸置疑,毫无争议的唯一选择。
历经一千八百年的传承与塑造,关羽已然成为华夏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传统内涵的集大成者,并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典范成为了最为广泛的民族信仰,没有之一。
今天就让在下带领各位踏入历史长河,去瞻仰一番万人敬仰的关圣帝君的成神之路。
关羽的生平与误解(误解处皆标红)结拜疑云
关羽,生于东汉末年汉桓帝时期,具体年份大概在公元159年到公元162年之间,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
关羽老家运城关帝庙(号称关庙的总庙)中有记载曰:康熙年间,当地曾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写着关羽生于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即公元160年阴历6月24日(可信度严重存疑!关羽一个墓在洛阳,一个墓在湖北)。于是每年的阴历6月24日就成了关羽的生日。
《三国志》记载关羽亡命奔涿郡,这导致关羽在家乡杀人后逃亡异乡成为了普遍共识,然而这个亡命可以有很多解释,比如最常见的逃荒,所以不能武断认定就是杀人犯罪!
关羽在涿郡遇到黑社会大哥刘备招兵买马,于是便加入其中,并结识了张飞。关、张尊刘备为主,助其征战天下。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这个准确度较高,所以关羽很可能比刘备年纪还大,加之彼此的主从关系,所以桃园结义之事,纯属子虚乌有。
《三国志》记载: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所以张飞与关羽倒是很可能以兄弟相称。
《三国志》记载刘备担任平原相时,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这说明刘备很看重这两个下属,对他们的感情非同一般,堪比曹操与夏侯惇,并不能说明是结拜兄弟。
早期经历
黄巾起义爆发后,三人确实作为北军中侯邹靖的下属打过黄巾,只不过没有演义那么精彩罢了。
群雄讨董时,刘备或许参加了一些边缘战斗,亦或许已经投靠了学长公孙瓒,而公孙瓒压根就没参与讨董。
无论有没有参加,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都是老罗的艺术创造。华雄是被孙坚杀的,吕布也是孙坚打败的。孙坚才是讨董战争的第一猛将。
此后的关羽跟着刘备南征北战,东跑西颠,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但始终名声不显(主公太拉跨,露脸机会少),但他的才能其实已经被很多人注意到了,比如鬼才郭奉孝。
吕布夺取徐州后,关羽跟随刘备投靠了曹操。这时《三国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郭嘉对曹操说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这是对关羽能力最直接的认可。
英雄爱美人
刘备跟随曹操攻打吕布时,关羽曾向曹操多次求娶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杜氏,曹操因之犯病(孟德综合症),战后强娶了杜氏,并收养了秦朗(秦宜禄的儿子)。或许这才是关羽不愿意跟随曹操的根本原因,夺妻之恨啊!
因此事还衍生出了关羽月下斩貂蝉的传奇故事。
为了安抚关羽,曹操便将赤兔马与貂蝉皆赏赐与他,关羽知道曹操没憋好屁(离间兄弟感情),同时也担心温柔乡会消磨自己的雄心壮志(吕布的前车之鉴)。
于是在一个夜晚,通过刀斩貂蝉月影,而象征性地拒绝了她,并将其放走,去过平凡人的生活(也有说貂蝉因此受了情伤,当晚就自刎了)。
在许昌的岁月里,并没有发生许田打围的故事,关羽虽然因夺妻之恨而对曹操心生怨怼,但还不至于愚蠢到要在人家大本营杀人,而且从后面的甘心投降,以及为曹操拼命立功来看,关羽并不是太过怨恨曹操,只是各为其主罢了。
扬名天下
刘备逃离许昌,阴夺徐州时,徐州刺史车胄是被刘备斩杀,并非演义所说被关羽斩杀。
官渡前夕,曹操突袭徐州,刘备战败,与张飞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关羽被擒(跟刘备那么久,居然没学会刘备的天赋技能——逃跑,最终坑死了自己)。
屯土山约三事是编的,没那么复杂,关羽城破被擒,就这么简单。不过,在曹营受到礼遇和优待倒是真的,因为曹操爱才嘛,这个很正常,不过没有赤兔马一说。
接下来就是关羽的高光时刻,白马之战,关羽突斩颜良,立下大功,受到曹操重赏,并受封汉寿亭侯(不管怎么断句都是个亭侯)。没有诛文丑,文丑死于延津之战的乱军之中。
不过,此战关羽探听得刘备消息(刘备跟随文丑作战,见机不对,早早跑了,这一点刘备真的很擅长),决定弃曹投刘,遂挂印封金,辞别而去,曹操念其忠义,并未阻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自然也是虚构。
赤壁前后
汝南之战,刘备不敌曹操,投奔荆州刘表,屯居新野。后来徐庶来投,并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关羽很可能跟随。
曹操平定北方后,大军南下荆襄,关羽奉命率领水军走水路夺取南郡治所江陵(长江中游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囤有大量物资)。曹操为阻止刘备夺取江陵,亲率虎豹骑星夜兼程,致使刘备当阳溃败,仓皇逃命。关羽不得不改变战略目标,于汉津渡口接应刘备,后与刘琦江夏水军汇合,共赴夏口。
孙刘联盟后,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刘备与周瑜夹击曹仁于南郡的江陵,关羽奉命绝北道,阻拦援军(此事存疑)。没有华容道义释曹操。
战后,周瑜夺取南郡并分江陵南岸的公安供刘备屯兵,刘备随后以公子刘琦的名义招降荆南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没有战长沙,黄忠也是跟随长沙太守韩玄主动投降的。
短命的周瑜在夺取南郡后的第二年便去世了,之后鲁肃接班。刘备趁机向孙权讨要南郡,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同意,刘备自此获得完整的南郡,此即为借荆州,其实主要就是要借江陵,这是长江中游的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南郡与曹操的襄阳毗邻,孙权之所以同意借荆州,也是为了让刘备直面曹操的压力。而刘备便将这个重任给到了关羽,拜其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屯驻江北,与乐进(后来才换的曹仁)驻守的襄阳的对峙。
镇守荆州
刘备夺取益州,令关羽都督荆州诸事,关羽正式成为刘备阵营的封疆大吏,信任度无可比拟。
马超投降刘备,关羽书信诸葛亮问二人谁厉害,诸葛亮把关羽好一顿夸,并重点提及了关羽的美髯,美髯公确有此事。不过红脸、丹凤眼、卧蚕眉这些内容就是编的了,没有确凿根据。
得知刘备夺取益州,孙权狮子大开口,要让刘备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划归孙权,刘备自然不肯。于是孙权派吕蒙出兵抢夺,长沙、桂阳直接投降,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
接到战报,刘备急忙率军五万驰援,并令关羽出兵夺回三郡。孙权不敢怠慢,亲自坐镇陆口,派鲁肃前往迎敌。
鲁肃不想撕破脸,便邀请关羽单刀赴会,即双方部队于百步之外站定,然后双方将军带单刀与战场中央相会议事,关羽没有鲁肃嘴皮子利索,颇为吃瘪,与演义中的描述出入较大。也没有周仓这个人,这是虚构人物。
单刀会没有结果,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恰逢此时,曹操谋取汉中,刘备不敢拖延,立即与孙权和好,双方湘水划界,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归孙权,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归刘备,两家罢兵。
此后刘备、曹操于汉中会战,激战两年,孙权则发动了合肥之战,关羽遵守盟约,并未趁虚偷袭东吴。
威震华夏
刘备夺取汉中后,自封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如朕亲临,权力极大)。
这之后就是关羽的人生巅峰,攻打襄樊,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基本与演义无二。不过,水淹七军并非关羽的计谋,而是天降大雨,汉水泛滥,曹军没有防备,被淹了。
关羽守荆州期间,孙权为了与关羽修好,便提出联姻的想法,为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结果被关羽果断拒绝,婚使还被辱骂了一通。虎女焉能配犬子是罗贯中根据这个事实编的。
此事对孙权刺激很大,加之刘备做大(占据长江上游和中游,顺江东下,江东难以抵御),给了孙权巨大的压力,于是便与曹操暗通款曲,吕蒙奉命白衣渡江,偷取了江陵。
南郡陷落,关羽败走麦城。之后关羽诈降,孙权将计就计,擒获了关羽父子,并将二人斩杀。
关羽首级被送给曹操,曹操在雒阳(今洛阳)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
关羽尸身被埋葬在南郡当阳(今湖北当阳县),不过估计就是个土包,孙权大概率不会为关羽风光大葬。
此后的玉泉山显圣,吕蒙被关羽索命都是杜撰的,就不赘述了。
公元263年,蜀国灭亡,庞德之子庞会灭关羽满门,为父报仇。
武器
关羽的神兵青龙偃月刀(宋代武器),已经被大量辟谣了,就不赘述了,他使用的应该也就是传统兵器长枪,可能腰间还会搭配一把短刀,以备近身搏斗。
春秋
关羽夜读春秋这个事情半真半假。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然而《左传》和《春秋》是两本书,《左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对《春秋》的注释和补充,与裴注三国异曲同工。
刮骨疗毒
《三国志》记载,关羽胳膊有旧伤,下雨天疼痛难耐,医生说是当年的箭簇有毒,经年累月,毒素入骨,需要破开伤口,刮骨祛毒,方可痊愈。关羽同意,安排手下与之饮酒畅谈(不是下棋),医生在旁治疗,关羽谈笑自若,颇为豪迈。
与演义大同小异。但是,此事发生在关羽镇守荆州期间,而华佗早在赤壁之战前后就去世了,所以刮骨疗毒是真,但非华佗操刀。
关羽字体
在民间传说中,关羽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文采飞扬,擅长书法。据说他的字迹雄浑有力,气势磅礴,具有独特的风格,因此被称为关体,可信度不高。
最后,还应该感谢陆树铭老师,他为我们塑造了最为完美的关公形象!
关羽成神之路魏晋南北朝
公元260年,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音谋,错误的意思)侯,这是关羽第一次被追封,但这个谥号备受争议,似乎刘禅对于关羽极为不满,认为关羽当年所为大错特错,毁掉了隆中对的根基,导致蜀汉后来极为被动。
关公信仰大概始于南北朝时期,在湖北当阳县玉泉山建有最早的关公庙(有争议)。相传关羽死后,冤魂不散,后在玉泉山被普净禅师点化,从而皈依佛门,并在此地多次显圣护民。这跟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大规模传播有很大关系。
隋唐时期
公元589年,隋文帝时期,关羽的故乡,山西运城解州出现了最早的关公庙——关庙之祖。由此可见,这时的关羽信仰已经颇受统治阶级重视。
公元592年,隋文帝时期,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在玉泉山入定,关羽显圣并制造幻象以扰乱其修行,结果智者并未受到影响,反而将其度化。关羽拜智者为师,求授五戒,皈依佛门,并成为佛教护法伽蓝神,关羽正式成为佛教的信仰之一。
不过,关羽在佛教只受供奉,并无其他崇拜仪式。而在藏传佛教中,关羽则备受重视,供(供奉)、赞(赞颂)、仪轨(仪式)一应俱全。
唐朝中后期,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百姓渴望寻找精神寄托,关羽的显圣故事大规模传播,引发民间的大量崇拜,关公庙开始在各地兴建。
公元782年,唐德宗在唐玄宗武庙十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六十四名配享名将,关羽正式进入武庙。
两宋时期
北宋初年,太祖赵匡胤因关羽曾被曹操擒获,甚至为其卖命,认为关羽没有资格配享武庙,遂将之移除(张飞因喝酒误事,苛待士卒也被移除)。
北宋徽宗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乱纷纷,大艺术家宋徽宗便希望通过推崇备受百姓崇拜的关羽,借助其忠勇仁义的形象来加强统治,教化万民,使百姓更加忠诚于朝廷。
公元1102年,关羽被徽宗追封为忠惠公,这是继刘禅后关羽第一次被皇帝追封,而且从侯爵直接晋升为公爵。
公元1104年,笃信道教的宋徽宗又追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关羽正式成为道教真神。
公元1108年,关羽被徽宗追封为武安王,这是关羽第一次被封王。
公元1123年,关羽被徽宗加封为义勇武安王,并将其重新搬入武庙,成为配享。
北宋灭亡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为了激励臣民,鼓舞忠臣良将保卫国家,赵构继承他爹的手段,对关羽进行追封。
公元1128年,关羽被真男人赵构加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
公元1187年,关羽被宋孝宗加封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朝时期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就开始大力推行关羽崇拜,试图以此顺应民意,稳定民心,巩固统治。其之后的继任者直接继承了追封关羽的传统,加强了元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公元1335年,元文宗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朝末年,各地烽烟四起,元政权岌岌可危,为了稳定局势,争取民心,元顺帝再次加封关羽,只不过这次搞得有点极端,整了88个字!为历代之最。
公元1353年,元顺帝加封关羽为齐天护国大将军、检校尚书、守管淮南节度使、兼山东河北四门关镇招讨使、兼提调遍天下诸宫刹天地分巡案、管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驾前都统军、无佞侯、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崇宁护国真君。
明朝时期
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书,随着它的流传,关羽的民间崇拜呈几何级数飙升,几乎成为全民信仰,涵盖几乎全行业。
朱元璋建国后,考虑到崇拜关羽就是尊崇正统(因为关羽保刘备,而刘备是汉室宗亲,是正统,曹丕是篡逆),他造了元朝的反,崇拜关羽岂不是对他的嘲讽与侮辱。
公元1368年,大明开国元年,朱元璋废黜了宋元两朝给予关羽的所有封号,并恢复了关羽的原有爵位——寿亭侯(朱元璋没啥文化,他以为汉就是汉朝,而不知道汉寿是个地名,所以把汉这个字去掉了)。
朱元璋晚年,幡然悔悟,意识到了崇拜关羽会对统治带来极大的好处。
公元1388年,朱元璋于顺天府(南京)正阳门翁城内建关公庙,恢复了官方对关羽的祭祀。
朱棣对关羽也是极为推崇,说自己的靖难之役受到了关羽显圣的庇佑,符合天意。
朱棣迁都北京后,还在北京为关羽建庙,继续大力推行关公崇拜。
公元1481年,明宪宗加封关羽为崇宁义勇武安王,关羽的追封之路再次开启。
公元1509年,明武宗下旨将全国的关公庙统一改为忠武庙。
公元1531年,神仙皇帝嘉靖对关羽的封号进行了修正,将寿亭侯改为汉寿亭侯,而对关羽也开始有了关帝的说法,只不过还没有官方的正式认证。
公元1536年,嘉靖皇帝修缮关羽在湖北当阳的陵寝,并始称关陵。
公元1592年,万历皇帝在当年曹操为关羽在洛阳修建的陵寝(原本是墓,后来随着关羽崇拜的盛行改建为庙)原址上进行扩建,此为关林的前身。
公元1613年,明神宗追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关公正式称帝封圣,并成为至高无上的真神,关公庙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改为关帝庙。
公元1630年,崇祯帝追封关羽为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清朝时期
明清时期,关羽的新身份武财神开始被广泛认可。据说,晋商出门在外,总喜欢带着老乡关公来当保护神,久而久之,关羽的武财神之名便被传扬。
清朝与元朝一样,都是异族统治汉地,所以推崇关羽对他们的好处是极大的。
公元1652年,顺治追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公元1665年,康熙尊关帝为夫子,与孔夫子并称。
公元1666年,康熙敕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关林自此得名,与山东曲阜的孔林(孔子陵)并称于世。
公元1713年,康熙重新修建毁于大火的运城关帝庙,并留存至今。自此河南关林、山西关庙、湖北关陵全部定型。
公元1726年,雍正授关公在山西解州的后裔世袭五经博士(正八品),着实没有正经后人,不然也来个衍圣公之类的世袭罔替铁帽子。
公元1730年,雍正诏令全国关帝庙改称武庙,关羽正式取代姜子牙成为武圣,与孔子一样成为国家祭祀主神。
公元1732年,雍正授湖北当阳关公后裔世袭五经博士。
公元1760年,乾隆将关羽的谥号壮缪改为神勇,关羽最后一个污点被彻底根除。
公元1768年,乾隆加封为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乾隆之后,关羽的加封开始有了章法,一次加两个字。
公元1776年,乾隆更改关羽的谥号神勇侯为忠义侯。
公元1813年,嘉庆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
公元1828年,道光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鸦片战争后,咸丰与慈禧这对失败的夫妻,无力改变国家的衰败局势,便将希望寄托在关公身上,能够他老人家能够显圣,驱逐洋鬼子,重现大清的荣光,于是加封的愈加疯狂。
公元1854年,咸丰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
公元1855年,咸丰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关圣大帝。
公元1870年,同治(慈禧傀儡)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关圣大帝。
公元1879年,光绪(慈禧傀儡)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随着清王朝的倒台,关羽的封神之路暂时中止,至于是否还会重启,那只有天知道了。
现代关羽崇拜如今在整个汉文化圈(包括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依旧非常广泛,只是具体的崇拜形式和程度可能因地区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据说清朝中期全国就已经有近30万座关帝庙,如今或许没这么多,但绝对数量也一定是很惊人的。
据不完全统计,现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约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关帝庙遍布美国、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已成为海外华人华侨寄托故土情结的重要场所。
关羽崇拜最离谱的地方便是全行业崇拜,正经不正经的都拜关公,也不怕他老人家为难。而且无论是否真的信仰关公,但凡见到关公像无人胆敢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