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黄花菜有机栽培技术

白菜豆腐汤包呀 2025-05-02 19:25:08

一、基本要求

生产有机农产品,从按照本技术开始管理至生产单元和产品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段为转换期,转换期不少于24个月。新开垦的、撂荒36个月以上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36个月以上未使用禁用药品的地块,也应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为防止有机种植区受到邻近常规生产区域的污染,应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宜在50米以上)或物理屏障,缓冲带上种植的植物不能认证为有机产品。

二、定植前准备

1.地块选择

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肥力中上等、排水良好的地块。选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等。

2.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市场需求,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植后分蘖速度快的中早熟品种,本地选择抗旱、抗寒性强的马蔺黄花为主栽品种。

3.分株

把生长5年以上的健壮、无病虫害、品种纯度高的植株作为分株繁殖母株。挖出分株种苗时,抖掉根须及茎部泥土,按自然分蘖,把短缩茎掰成单株,将根茎下部2~3年生老根、朽根和病根剪除,保留1~2条新根,并把根剪短,留7~10厘米长即可。

4.整地施基肥

移栽前深耕35~40厘米,耙碎、整平,深施基肥。以宽窄行配置方式定植的地块,在窄行中间开沟施基肥;等行距配置地块,按行距开沟,施入基肥。开沟深度30厘米,顺沟667㎡施入腐熟优质有机肥5000~6000千克,其上再铺5~8厘米厚表层熟土。

三、定植技术

1.定植时间

9月下旬—10月上、中旬,选择光照弱的阴天定植,植株成活率高。

2.定植方式

①宽窄行定植宽行行距100厘米,窄行行距70厘米,穴距40~45厘米,667㎡栽植1700~1900穴。每穴正方形四角栽植4株种苗,穴内株距15~20厘米。

②等行距定植行距85厘米,穴距40~45厘米,667㎡栽植1700~1900穴,每穴栽植方法同宽窄行定植法。

3.定植方法

黄花菜发根部位有逐年上移的特点,适当深栽有利于植株成活,适栽深度为10~15厘米,砂壤土地块可适当深栽,粘壤土地块可适当浅栽。将幼苗的短茎顶部栽入土中2~3厘米,露苗4~5厘米,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填土压实。

4.浇定根水

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浇足浇透,在秋苗长出前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5.越冬防寒

入冬前,顺行覆盖优质有机肥或农作物秸秆,并覆土5~10厘米。若无秸秆覆盖,也可覆盖地膜保温防寒,地膜四周用土压实,地膜上适当覆土防风。

四、翌年田间管理

1.清理覆盖物

待春季地温回升、土壤化冻时,先揭除地膜及秸秆等覆盖物,以利于黄花菜发芽出土。

2.中耕除草

黄花菜根系生长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条件,根据黄花菜生长和土壤板结情况,中耕2~3次。第1次中耕在春季黄花菜出苗前进行,耕深5~7厘米;第2次中耕在抽薹前进行,耕深10~12厘米;第3次中耕在秋季黄花菜采收结束时进行,耕深在15厘米以上。中耕翻出的土块不要打碎,让其自然风化。

3.灌水

①苗期在春季发芽后、抽薹前灌水1~2次,灌足浇透,每次667㎡灌水50米3。

②蕾期抽薹到采摘,每隔5~7天灌水1次,从采收到终花期,保持土壤湿润,可有效增加花量,促进花蕾增大,延长花期,提高产量,每次667㎡灌水40~50米3。

③采摘结束后采摘结束后667㎡灌水40米3,以延长叶片功能期,为来年丰产积累养分。

④土壤封冻前土壤封冻前冬灌蓄墒,667㎡灌水60米3。

4.施肥

①苗肥苗肥主要用于出苗、长叶,促进叶片早生快发。施苗肥宜早不宜迟,应在黄花菜开始萌芽时追施,667㎡追施腐熟饼肥20~30千克,施在两穴之间,深度10~15厘米。

②薹肥在花薹开始抽出时667㎡追施腐熟饼肥40~50千克,施在穴中间,深度10~15厘米。

③蕾肥蕾肥可防止黄花菜脱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长采摘期,增加产量。应在开始采摘后7~10天,667㎡追施腐熟饼肥20~30千克,施在穴中间,深度10~15厘米。

④冬肥为促使冬苗健壮。在冬苗萌发时重施1次冬苗肥,结合培土667㎡施腐熟优质有机肥2000~3000千克。

5.培土越冬

栽植后应每年培土护根,结合冬季施肥进行根部培土,培土厚度5~10厘米,以促进根系生长健壮,保证黄花菜安全越冬。

五、病虫害防治

1.物理防治

①黄板、蓝板诱杀害虫选用30厘米×20厘米黄板、蓝板诱杀有翅蚜及皮蓟马等害虫,黄板、蓝板悬挂数量比例为3:1,间隔挂在植株上方20厘米处,667㎡悬挂35~40块。

②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铃虫、地老虎、金针虫等害虫,灯悬挂高度为0.8~1.2米,灯与灯的间距为120~160米,在田间呈“W”形分布。

2.药剂防治

①叶斑病发病初期,用3亿CFU/g哈茨木霉菌200~300倍液喷雾,或667㎡用枯草芽孢杆菌(10亿芽孢/克)可湿性粉剂10克,对水30千克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间隔5~7天防治1次,共防治1~2次,采收前10~15天停止用药。

②蚜虫百株蚜量达到3000头时,选用植物源杀虫剂防治,可用0.3%印楝素乳油600~800倍液,或0.4%蛇床子素乳油1500~25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间隔5~7天防治1次,共防治1~2次,采收前10~15天停止用药。

③叶螨(红蜘蛛)点片发生时,选用植物源杀虫剂防治,可用0.3%苦参碱水剂600~800倍液喷施防治,或667㎡用7.5%鱼藤酮乳油30~40毫升喷雾防治,药剂不可掺混,注意交替使用,每隔5~7天防治1次,共防治1~2次,采收前10~15天停止用药。

六、采收加工

1.采收

黄花菜多于傍晚开花,次日中午凋萎,制干用黄花菜以采摘饱满、色泽金黄、含苞待放的花蕾为好,在花蕾开放前3~4小时采摘,于清晨、下午各采收1次。采摘时,带花蒂,不带梗、不损花、不碰伤幼蕾。阴雨天花蕾生长较快,应适当提前采摘。

2.制干

采用蒸晒法,将采摘下的花蕾放在竹笼屉中热蒸,笼屉冒气后即可停火,焖20~25分钟取出,约7分熟即可,此时花呈黄色,蒸得过熟花色易变黑。将蒸好的黄花菜在竹帘或遮阳网上摊开晾晒,待含水量降到16%以下时装入网袋,置于阴凉干燥处贮存。

七、清田防病

将黄花菜田间和周围的杂草、落叶、病株全部集中烧毁;667㎡撒施25~40千克生石灰,对种蔸和土壤消毒,杀灭越冬病菌孢子及叶螨(红蜘蛛)等病虫害,降低越冬病虫基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