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王朝,宋朝重用文臣而轻武将,经济蓬勃,文化繁荣,但在边关战事上频频失利,压制女性但是却才女辈出。
宋朝时期,男尊女卑思想兴盛,三从四德的儒家伦理观念贯彻到了百姓的心中,理学家朱熹就曾经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样的话语。
朱熹还曾评价过《氓》说,
无一不展现了世人对女子的偏见。
宋代之时,缠足之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思想盛行,男尊女卑的行为在宋朝可谓是到达了高潮。
不论是皇宫贵族,还是文人墨客,乃至是平民百姓,都对女子存在一定的歧视和压迫。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王朝,居然出现了像李清照、周淑珍、吴淑姬、张玉娘等才女。
仅《全宋诗》当中就收录了90多位女性词人,300多首绝佳诗篇,宋朝女性虽一直被迫处在男性社会边缘,但是却在文坛上创造了惊人的辉煌和成就,填补了男性文学所无法企及的领域。
那宋朝为何女性才子辈出?宋代女性的文化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宋代女性文人用女性特有的视角,体味着人世的悲喜,用区别于男性的角度谱写了诸多壮丽诗歌
古有云:“天下之奇女子,唯有易安”,李清照的才情冠绝于世,被称之为千古第一才女,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她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不仅是她凭一己之力,让人们看到了宋代女性的光辉,更是有唐婉这样的绝代佳人。
宋代女性不仅写出了闺中女儿的相思,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她们将目光放在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上,以纪实的笔触描写了百姓对奔波苦难的生活。
展现出了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与胸襟,留下了一曲曲如泣如诉的民族悲歌,时至今日,李清照的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仍旧是世人的座右铭。
宋朝重文轻武,无限抬高文人地位,使得文化走向了巅峰。
部分女性也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并为当时风气所影响,创作了数量颇丰的诗词文章,使得宋朝的女性文学尤为瞩目。
但是由于宋朝整体环境对女性颇为不友好,程朱理学对女性存在着诸多压制,百姓不仅不支持女性读书习字,而且还不让她们出门,随意决定她们的婚嫁之事。
再加上宋朝边疆一直不太平,金、辽政权一直盘踞在北部地区,窥伺中原,因此,不安全感一直充斥着百姓之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所创造出来的诗词也天然带着一种悲剧的色彩。
女性在婚嫁之前只能守在闺中,独自一人排解情绪,结婚之后要依附于自己的丈夫,若是夫君常常出差在外,那女子更是要整日活在分离的痛苦和相思的愁情当中。
不论是李清照、苏小小,唐婉的文章诗词当中也存在着大量相思诗篇。
宋朝的女子无法像唐朝女子一样自由外出活动,胸怀建功立业的热情,只能在苛刻繁琐的礼教下尽可能的用文笔来展现自己的才情。
宋代的女性文学空间是一个相对狭小、封闭的静态空间,女性留下了诸多婉转诗词,但是其内容却主要围绕在庭院和闺房之中。
寂寞深闺、庭院深深、相思愁绪一直是宋代诗词的主要创作题材,李清照和朱淑珍二人是宋代女文人当中艺术成就最高者。
但是即便是她们二人也难逃愁苦的缠绕,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将愁思埋进了诗词,那句“凄凄惨惨戚戚”至今仍旧令无数后人所动容。
宋朝特定的时代环境给女性加诸了许多枷锁,但是这些女文人却能够通过读书识字完成自我救赎,用笔触将这份凄美创作出了最动人的旋律。
在宋代,女文人的笔下花鸟虫鱼皆透露着丝丝柔情,她们用一部部惊世之作诉说出了内心的感悟,绘制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宋代女文人的爱国忧思闺怨是女性文学永远离不开的主题,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但并不意味着现代女性甘愿禁足,甘愿受迫。
她们在诉说凄苦的同时,内心的女性意识也开始逐渐觉醒,用笔触控诉世道的不公,揭露事情的险恶,大胆的与命运反抗,大胆的展露心声。
唐婉在面对腐朽的封建礼教是落笔写下了一首《凤头钗》,
字字啼血,声泪控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弊端。
她们无法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但是却能够用文笔来大胆袒露自己的心声。
翻开《全宋词》,我们既能够看到渴望爱情,主张自由恋爱的少女,也能够看到自比男子的女性。
宋代女作家的忧患意识蓬勃,爱恨离别愁绪是宋代诗词的重要旋律,但却并非是宋代文坛的全部。
宋朝之时也有一大部分女作家表现出了对现实民生和国家大事的渴望,展现出了女性心中的忧患意识。
例如宋代女才人朱淑贞就表现出了对人民生活,农业发展的关怀,她所创作的《喜雨》也表现出了对百姓的关怀。
宋朝时期商业发展迅速,经济蓬勃,但是农民的生活却很困苦,每当自然灾害降临之时,百姓们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
朱淑贞作为站在男性边缘的女性,仍旧能够以女性的视角关心民生疾苦,敢于向坐在高堂之上的官僚质问,敢于拥护底层人民的利益,她的精神实属可贵。
除了朱淑贞之外,李清照对国家政事也颇为关注,李清照出身不凡,深受战争所害,对中国历史理解独到,创作了大量与国家时政相关的诗词。
她对于宋朝时局的分析比男子更为广阔,更为慎重,既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也能深度剖析历史国情,以独特的视角品读时事。
李清照在南宋政府频频求和主张投降之时,用凌厉的绝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通过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气节讽刺南宋政府的软弱。
她认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做人就要活的出众,哪怕是死也应当壮烈的去死,她笔下的雄武形象与苟且偷生的统治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意义非凡。
虽说她深受战争所害,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但是她依旧没有被生活压弯腰。
她的七言绝句《题八咏楼》更是对宋王朝割地赔款的行为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对国家的兴旺表达了个人的忧思。
李清照关心国事,而且还敢于砰击危害江山社稷的臣子,她不仅直言构陷忠良,而且还直言透露自己对统治者的不满。
除此之外,长期在深闺中生活的张玉娘也写下了《塞上曲》《塞下曲》《王将军墓》等慷慨的诗篇,表达了对早日驱逐敌人,结束战争的信心。
宋代的民族矛盾尤为尖锐,战乱频频发生,国家坚持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宋朝军队在前线频频失利。
文人无法改变这一切,无法扭转战局,只能拿起纸笔,去记录、去批判、去讴歌、去抒怀,虽然说她们被压迫、被蹂躏、被掠夺,但是她们心中的不屈精神却未消散。
比王朝更长久的是经济,比经济更长久的是文化。
1276年正月,元朝军队攻入临安,宣告了南宋的灭亡,同年三月,南宋宫中的昭仪王清慧被当做俘虏送往北部。
一行人途经汴梁夷山驿站的时候,她愁绪顿起,在驿站的墙壁上写了那首《满江红》。
她到达元朝都城后自愿去做了女道士,表现了元不像元军屈服的气节,这些例子都足以让我们看到宋代女性的刚烈。
虽说她们饱受压抑,但是她们的反抗精神却从未停止,她们诗词之中的阳刚之气大大超过前朝,形成了妇女悲壮急切的诗风,令后人动容。
宋代特殊的时代环境造就了女性文学的辉煌宋朝女作家成就突出的原因有三。
其一是个人原因宋朝女性长期受封建伦理思想的压迫,无法抒怀,便只得在文章当中书写自我。
宋朝女性大多受婚姻所束缚,受战争所困,国仇和家恨让她们的生活极为曲折。
国仇家恨为她们提供了抒发情感、表达爱国思想的丰富内容,她们以诗歌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迸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其二是教育原因。
自宋朝之后,女性教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部分商人家和官员家的女儿得到了学习文化的机会,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常常会专门将名师请到家中教授其知识。
因此,很多女性与男性一样自小便有写作基础,宋朝对文人的追捧可谓到了痴狂的地步。
这样的思想盛行于世,就连普通百姓也对读书心生向往,因此即便是出身贫贱的下层女子,也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参与了文化创作。
宋朝的知名才子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李清照的父亲李格是著名的散文名家,写过脍炙人口的《洛阳名园记》,在父亲的培养下,她的成才显得尤为顺理成章。
陆游的母亲之所以能成为才女,也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陆游的姥爷曾经是宋仁宗的爱臣,朝中著名谏官,与包拯有着非比寻常的交情。
王安石妻女的才情非比寻常,也与家教脱不开干系。
宋朝之时的官办太学、州学、民间私塾大多都不收女性,因此许多女性成才,所依靠的都是家人的帮助。
其三是时代原因。
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它承袭了大唐王朝的繁盛,继承了唐朝的诸多文化遗产,并迅速发展,使得文学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
因此,女性在其影响下,也加入了创作团队,展现了个人面貌,使宋朝女性文学独领风骚。
宋朝商品经济繁荣,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盛行歌妓之风,彼时,随着城市的发展,民间出现了勾栏瓦院等专门的表演场所。
而勾栏瓦院又多与青楼相连,民间由此出现了大量只卖艺不卖身的才女,她们深受宋代文人墨客的喜爱。
这些歌妓词人不仅能够影响吟唱词曲,而且还能独立创作,她们在青楼的培养下接受才艺文学训练,在与文人交往的过程中,毫不吝啬的展现自己的才情,留下了大量诗篇。
她们的身份使得其角度与常人不同,宋朝的名妓也成就了宋代女性作家作品的丰富性。
虽然说唐朝的繁盛不可比拟,唐朝有像鱼玄机那般写下“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的”杰出女诗人,但是唐朝女性的文学成就和体量却比不过宋朝。
据史书记载,先秦、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有作品流传于世的女作家不过三十几位,但是宋朝的女词人可考的却有九十人左右,女诗人二百多人。
宋代的女性既深受时代环境所困扰,也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中需求自我的解放,摆脱了女性单一的闺中诗词模式,创作了抒情写景、军旅边塞、怀古写诗、爱国咏史的诗词,使宋朝女性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创造了一个新的辉煌。
参考资料:1.《宋史》
2.《全宋词》
3.《夏日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