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津轻海峡,国人大多的印象或许来自于055大驱领衔的十艘海军舰艇穿过这里驶向太平洋,毕竟是首次中俄海军舰艇同时通过津轻海峡,引起关注是肯定的,但更引人注意的是,津轻海峡并非是像以往我们介绍的海峡那样,是处在两国边境之地的海上通道,而是是被日本视为腹心门户的重要海峡,那么中俄舰队为何能够自由穿行呢?
夹峙在北海道与本州岛之间的海峡
这个还要从津轻海峡在日本领海法中的定位说起。津轻海峡位于日本本州岛与北海道岛之间,因津轻半岛而得名,东西长130公里,中间较为宽阔有50公里,两端狭窄,其中东段宽有20余公里,西段最窄处的大间崎至汐首岬仅有18公里,若按照国际海洋法通行的12海里领海规则,津轻海峡明显处在日本本土的领海范围内。
但津轻海峡却独树一帜,呈东西走向的它,中央水道一般水深200米,最深处达521米,两端较浅,最浅处131米,是西通日本海,东接太平洋的重要水道,也是“第一岛链”上举足轻重的重要海峡。同时海峡本身地形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十分有利于潜艇的隐蔽航行。
不过也由于津轻海峡的本身有对马暖流的一支从这里流向太平洋,所以在沿岸成就不冻港的同时,也隔开了北海道与本州岛之间的联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使北海道一直孤立于日本本土之外,成为虾夷人(阿伊努族人)的居之地。直到16世纪末,松前氏渡海建造了福山城,北海道才逐渐被日本幕府占领。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认识到“以岛控海”的重要性,便在津轻海峡两岸建立了许多军事要塞,比如陆奥湾内的大凑和青森军港、三泽空军基地等。而且为了打破地理隔阂,日本更是从1971年起历时11年修建了联通北海道与本州的交通动脉——青函隧道工程。这个至今仍是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世纪工程,连接着本州岛的青森和北海道的函馆,结束了两地来往靠渡轮的历史。
这里我们是很期待连接南海岛与广东雷州半岛的隧道或大桥能够早日蓝图变现实。当然,我们也不禁疑惑,如果是为了连接北海道与本州岛,为何不修建相对更容易施工的跨海大桥呢?要知道,日本列岛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而且津轻海峡的深度也较大,修建海底水道要全程承受着巨大的海水压力,且不能出现一点渗漏,难度可想而知。
3海里领海制下的津轻海峡
其原因也跟津轻海峡的领海法定位有关。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接受美国驻军,其宪法也接受美国“指导”。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日本成为了美国对抗苏联的前沿基地,所以一方面美国在太平洋方向依托日本列岛构建起封锁苏联的军事基地群,另一方面为配合美军封锁苏联太平洋舰队的目的,日本也将70%的兵力部署在北海道、本州北部地区,津轻海峡附近更是成为布防重点。
同时为了方便驻日美军航母舰队的行动,也为了规避日本基本国策中的“无核三原则”(即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所以日本在《领海毗连水域法》中特别规定津轻海峡、宗谷海峡、大隅海峡及对马海峡东西水道的领海为3海里,海峡中央区域为专属经济区通道,于是这五处海峡水道成为实行自由航行制度的非领海海峡。
这样一来,津轻海峡中部就成为国际水道,各国的船舶都可以无害通过。如此根据《日美安保条约》,美军就可以派出载有核武器的军舰取道津轻海峡进出日本海,对苏联形成武力威慑。毕竟也不可能单独为美军设立3海里领海,其他国家实行12海里制,这种“双标”规则一旦出台必然为世界诟病。
但若统一设置为国际通行的12海里领海制,那驻扎在横须贺港的美军第七舰队进出日本海就需要向南绕行冲绳岛与宫古岛之间的宫古海峡,这无疑将大大削弱美军参与东北亚事务的能力。但令美日未曾想到的是,津轻海峡在为美军打开方便之门的同时,也成了俄罗斯展现实力的舞台。
毕竟从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从海参崴经津轻海峡到太平洋只有800公里。因此,对俄罗斯来说,津轻海峡也是其太平洋舰队由日本海出入太平洋的重要咽喉要道。而且既然是非领海海峡,俄罗斯的舰船也可根据自由航行制度无害通过,于是便有了前面提到的中俄联合舰队通过这里驶向太平洋的案例。
实际上这并非是第一次案例,早在2008年,中国海军就有4艘海军舰艇经过津轻海峡驶向太平洋。虽然中国军舰直接从日本本州岛旁边穿过并不常见,但是之后在2016年、2017年、2021年相继有中国军舰从这里驶出。虽然都是无害通过,但无疑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那就是“别以为身后有大哥,就在我们关切的核心问题上瞎蹦跶”!
虽然美日在津轻海峡两岸布设了严密的侦察监视网,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大国势力的此消彼长,津轻海峡的战略价值在愈发凸显的同时,也会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阵地”。这个日本列岛的“七寸之地”注定将不会平静。
上期回顾:择捉海峡: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进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关乎远东安全
备注:本文是《世界海峡合集》的第11章原创作品,仅为一家之言,转发请注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出处】,抄袭必究。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日本既然为美国开后门让美国去武力威慑中俄,那也必须要接受中俄由此威慑日本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