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苏联300枚核弹威胁我国,毛主席巧用换家战术,打破核威胁

凌高谈过去 2023-09-29 12:21:0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毛主席战术

1969年,毛主席巧妙提出换家战术,无惧勃列日涅夫300核弹威胁。

美苏对峙时,中国因为发展速度较快,被两大强国视为最大的威胁。苏联为了打击所谓战略失误,竟打算用核威胁中国。

对于苏联的做法,毛主席巧用换家战术,让尼克松都感到震撼。那么如此让人震惊的战术,到底是怎样的?真的能抵挡核弹吗?

自20世纪中叶的美苏冷战开始,核武器的阴霾变成了全球性的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两个国家尤为突出地感受到这种重压:一个是历经原子弹轰炸的日本,另一个则是中国。

1969年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着,而中国则处于两者之间,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力量。

在当时苏联领导人的眼里,中国也不过是他们棋盘上的棋子。如今棋子想要反咬主人,自然是不被允许的,因此苏联的一些强硬派,开始酝酿一个极端的计划:动用超过300枚的核武器,对中国主要城市进行密集打击。

对于外界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威胁。但事实上,苏联的决心是坚定的,他们已经做好了打核战的准备。

尽管面临如此巨大的威胁,我国最高领导人还是显得异常冷静。他并没有选择直接回应勃列日涅夫的威胁,而是运用其卓越的政治智慧,提出了“换家”的战略,成功地避免了这一可能导致数百万人丧生、甚至带来全球隐患的大规模冲突。

毛主席认为,不应该直接使用核武器。相反,中国可以将其陆军部署在中苏边境。

若苏联使用核武器,那么中国的大军可以直接入侵苏联,并在苏联境内定居。苏联将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中国群众和苏联群众混居,苏联无法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否则他们自己的人民也会受到伤害。

毛主席进一步提议,如果中国决定撤离,那么可以将核武器发射到美国,让美苏两国陷入争斗。

这样,即使美国决定进行报复,他们的目标将是苏联,而不是中国。

这个计划的逻辑是,尽管中国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失,但从长远来看,苏联和美国的损失会更大。

毛主席的这一提议被迅速传达给了苏联和美国,导致了两国的强烈反应。

毛主席的“换家战术”显然打乱了苏联的计划。当苏联国际联防主席第一次获悉这一策略时,无法掩饰内心的震惊。

他立刻匆忙地走进勃列日涅夫的办公室,告诉他中国可能会使用这种手段。于是几乎所有高级官员都参与到这场会议中,讨论中国的意图和如何应对。

2.苏联战意的由来

1969年,勃列日涅夫扬言要用300枚核弹射向中国,毛主席巧用换家战术,成功化解危机。

毛主席的这一策略,甚至令美国总统尼克松都感到震惊,对此表示了极高的赞赏。不过中苏曾经是友好关系,但为何勃列日涅夫会有如此不理智的想法?

一些官方的解释是,因为珍宝岛战役的失利,导致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在国际上丢脸,因而让其对中国充满怨怼。

曾在1964年中苏在边境进行了谈判,苏联考虑把珍宝岛还给中国。但由于两国关系日益紧张,该计划被搁置。

此后,七里沁岛和珍宝岛,成了中苏两国的摩擦焦点。双方的士兵不断发生冲突,由言语争吵升级到肢体冲突。

到了1969年春天,边境岛屿上的情况骤然恶化。苏联军队突然登上了珍宝岛,对我国的战士进行袭击,致使6名战士死伤。

不过对于苏联的突然袭击,我国的部队也没有丝毫的示弱,驻守队伍拿起枪支就开始反击。

这场战斗异常激烈,珍宝岛在短短一天内被双方攻受互换多达8次。

这场为时约半个月的珍宝岛战役,从3月2日开始,直至3月17日基本停火。双方在这场战斗中都展现了极大的决心和勇气,但最终战局并没有扩大,局势也得到了控制。

这场战役的结果是,中国实际控制了珍宝岛。而当时的苏联什么便宜都没有占到,反而我国彻底拿到了珍宝岛的控制权。

苏联确实在珍宝岛一战后,便提出了将要使用300枚核弹打击我国,确实会让大家认为苏联的不理智做法,是因为珍宝岛的惨败,恼羞成怒而引发的。

苏联当时还天马行空的认为,作为制霸一方的美国会与其共同制裁中国,但其实美国并不傻,不想趟这趟浑水。

然而,美国作为西方的超级大国,长期与苏联维持着冷战对抗。而对于美国来说,核武器战争的开端将是毁灭性的。

因为在这个大棋盘上,中国和苏联曾经是盟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国家的关系越来越恶化。

如果苏联采取行动攻击中国,那么美国也将面临着与苏联的核对决。这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军事实力快速增长,已经开始对中美两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站在中国这边。事实上,美国面临的敌人众多,苏联的敌意最为明显。在这种情境下,中国在其视角中的威胁,实际上显得相对较小。

虽然当时的中美两国并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美国认识到需要制止苏联的行动,并确保中国的安全。

但如果直接公开反对苏联,可能会导致战争。于是,美国决定通过媒体来传达其立场。当这些信息被发布后,我国政府立刻得知了此事。

对于中国的决策者来说,此时的情况是非常棘手的。我们虽然在当时也拥有了核武器,不够与苏联相比,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不占优势的。

但是苏联如果无视一切困难,仍旧选择对我国发起进攻的话。我国将领表示,就算损失惨重也还是要对抗到底的。

3.中苏矛盾中美国的作用

面对苏联威胁,毛主席临危不乱提出的换家战术,从而引发中美苏外交博弈。

当苏联得知中国的策略后,其内部是如何反应的?为何尼克松认为,美国会在这场危机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美国总统尼克松也参与到这场博弈中,他发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美国在这场危机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基辛格与苏联大使会面,明确表示美国坚决反对苏联对中国采取核打击。

他进一步强调,如果苏联发射任何核武器,美国将视其为三战的开端,并立即对苏联采取行动。

苏联此时处于两难之间。面对来自美国的强烈压力,苏联的主战派开始犹豫。虽然他们从不将中国视为平等的对手,但是自己的老对手美国,苏联还是给予高度重视的。也正是因此,苏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只会让中国走近美国。

最终,苏联选择放弃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他们决定尽量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并提议派遣特使到中国进行谈判。

这对于那个时代的中苏关系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转折。

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显然对中国的策略取得的初步成果感到满意。但他也意识到,与苏联的交涉仍需保持警惕。

为了确保中国在接下来的交涉中仍有足够的主动权,周总理与苏联进行了电话交涉,明确了双方的谈判条件。

这一轮中美苏之间的外交博弈,最终以中国的胜利告终。它也再次证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是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

这种紧张与不确定性,使得每一个决策都变得尤为关键,而在这背后,每一个国家都试图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不过,这并不仅仅是中苏之间的事情。在大洋彼岸,美国也深感事态的严重性。考虑到当年中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出奇制胜,美国便开始对中国的决策给予足够的重视。

他们认为,在极端情况下,中国确实可能对美国发射核武器。这种忧虑不是凭空而来的,毕竟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国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和勇气。

但美国并非唯一感受到威胁的国家,欧洲诸国也开始紧张。他们开始担心,如果中国敢于深入苏联领土,那么他们也可能面临中国的威胁。

为了自身利益,欧洲开始寻找盟友,尤其是力量强大的美国。这导致美国成为这场外交博弈的关键。

在权衡之后,美国决定必须调和中苏关系,并尽量支持中国,以防止事态进一步。

于是苏联首脑柯西金专程飞往北京,跟我国的周总理在机场举行了紧张而重要的谈判,并达成双方保持避免产生冲突,以及让双方的军队在争议地区撤离。

这一系列的外交互动,反映了当时中苏两国之间复杂的关系。双方虽然都希望达成和平与合作,但在具体的问题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分歧。

面对当时强大如苏联这样的对手,毛主席凭借大智慧避免了战争的爆发,同时也震慑了想要欺负我国的国家,为我国争取了到了数十年的和平与发展。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03

凌高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