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战役:74师血拼战胜解放军,却老兵伤亡殆尽引发孟良崮覆没

有历史 2024-01-12 14:17:11

国军悍将张灵甫战死于孟良崮后,被俘的国军老兵说,整74师败于孟良崮,根本原因在于二打涟水,营连战斗骨干死伤近三分之二,伤了元气。

这种说法真实吗?二打涟水又是怎么回事?这其中的缘故,还要从蒋介石的守江固淮战略说起。

一、守江必守淮:国军不惜一切代价吞淮北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还都南京,立即着手布置消灭我党事宜,1946年6月发动全面进攻,掀起内战。

当时解放区和国民党控制区犬牙交错,广大的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由于我党坚持敌后抗战,付出极大牺牲代价在敌后坚持,故而日本投降后占据了大片地域。

蒋介石除了紧急派兵接管东北、华北、华东等要地,还重点实施了夺取两淮的计划。

抗战期间,我新四军及山东八路军浴血奋战,保住了山东及苏北、苏皖大片解放区。江苏、山东在地理上非常重要,是传统华东地区的北部门户。

历史上南北朝对峙时,有一个著名的战略理论,即守江必守淮。要想巩固长江沿线的防御,确保江东乃至华南的安全,必须向北夺取淮南淮北一带。

蒋介石并非泛泛之辈,也看到了山东、江苏一带解放区的巨大战略威胁,于是调动重兵对解放区进行围攻,不惜代价要夺过来。

自1946年6月起,国民党军集中数十万人,向我苏中、苏北解放区发动猛攻,先后夺取淮南、淮北和苏中地我,企图实现压缩江苏解放区并全歼我华中野战军的战略目的。

当时抗战结束不久,我华中野战军实力仅有数万人,而国民党军有10倍以上的数量优势,再加上国军装备、后勤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故而我军几次作战都很艰难。

除了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主力取得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胜利,其他几场战役都打得很艰难,大多数都打成了消耗战,而这正是人数占绝对劣势的我军所不愿看到的。

到1946年10月左右,我华中野战军的主力被压缩到运河以东的涟水、沭阳、盐城、阜宁一带,几乎被国民党军包围。

蒋介石为彻底解决江苏的解放区,派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进攻涟水,而整编74师师长,正是在抗日战争中大显神通的张灵甫。

二、华野严重低估张灵甫战斗力

国军咄咄逼人,我军也同样积极应对。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的指挥机关合并,由陈毅同志出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出任副司令员,谭震林出任副政委,指挥山东和华中野战军全力反击国军。

当时陈、粟、谭的作战意图是,在宿迁、沭阳集中兵力,打掉国民党一部主力,再向西扩大战果。

这么考虑,一者在于,两淮连续被国民党军攻陷,解放区丢失,根据地军民思想出现较大波动,如果一退再退,将造成士气严重下降。二者,苏北如果再丢,就只剩退回山东一条路了,这是我军不能接受的。

双方战略意图可以说互相把拳头打到对方的软肋上。

蒋介石重点在于彻底解决涟水一带的华中野战军主力,在苏北一带暂时维持现状,只要把山东和江苏的共军隔开就行。宿迁一带的整编69师战斗力其实不如张灵甫的整编74师。

整编74师原是国民党军第74军,抗战中在湘西会战、常德战役、万家岭战斗中大放异彩,打得日军精锐106师团几乎全军覆没。这份功劳,是值得中国人铭记的。

1946年5月国民党军进行军事整编,74军由军改为整编师,下辖的三个师也分别改为整编旅,但是基本实力仍在。

全师编制近3万人,全部美械装备,战斗力非常强悍。张灵甫本人也是久经沙场的悍将,非常具有军事眼光和胆略,进攻时善用炮火,敢于死战,不怕死人。这支部队非常受蒋介石眷顾,在国军序列中地位很高,被称之为御林军。政治荣誉转化为巨大的战斗力,整编74师上到师长下到士兵都非常悍勇,与一般国军部队有很大不同。

故而在进攻两淮地区时,华中野战军一时间适应不了张灵甫的打法,屡屡败退。

张灵甫认为苏北四县的华中野战军盘桓、腾挪的空间已经不大,兵力也不多,应该好收拾。而且他察觉到山东、华中两部共军主力有打宿北的意图,重心不在涟水一带,因此不顾蒋介石让74师先回南京休整的意思,坚持打完涟水、解决共军后再班师休整。

华中野战军闻讯大惊,来不及移师宿迁、沐阳,立即调主力1师、6师和10纵,加上守卫涟水的11纵,共约23个团约7万人,准备先打整编74师。

1946年10月19日,张灵甫率74师加29师一个旅共3万余人,直扑涟水县城。

涟水县城南门外有一条废黄河河道,河道与城墙间有三道堤坝,11纵和提前赶到的10纵固守三道河堤。

张灵甫作战十分骄狂,一上来就把手下4个旅中的3个旅一字排开,向河堤发动猛攻。74师炮火相当凶猛,连打了两天,三道河堤防线被突破了两道,74师的先头部队已经接近城墙。11纵司令员成均一度下令全军要做好巷战准备。

正在关键时刻,华中野战军的主力师6师赶到,与74师交火,将之赶回堤外。

6师师长是王必成,是华中野战军中赫赫有名的虎将,苏中七战七捷,王必成率6师打了五战。

此刻双方对上阵,正是铁扫帚刷铜锅,家家挺硬。

张灵甫打仗虽然悍不畏死,但一直留着后手,手中一个整旅始终没动,只以51旅、57旅、192旅猛攻。所以我军虽然击退张灵甫的进攻,但精疲力竭之余,慑于对方还有一个神完气足的预备队,不敢发起反攻。6师一度因为伤亡过大,被撤下一线。

直到10月28日华野全部主力赶到,形成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张灵甫自忖没有力量战胜,便悻悻然退兵。

在敌前说战就战,说退就退,威慑的华野不敢追击,可见整编74师的强悍战斗力。

第一次涟水战役,敌我双方死伤大致相当,都在6000人左右,我军还牺牲了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

但我军是防御一方,按理说占有一定优势,却被74师打的死伤相当,实际上是败了。

虽说此战打破了国军王牌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我军同样受到强烈震撼。经过八年抗战血与火的锤炼,国军头顶主力的战斗力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据一线的指战员反映,74师的士兵打仗很有章法,班排战术运用的很娴熟,而且步炮协同做的比较好,火力压制做的很到位,比日军还难打。

种种情况反映出,我军在抗战刚刚结束后,对国军的情况还不够熟悉,甚至存在一定轻视。第一次涟水战役打成这样,已经算是不错了。

三、二打涟水:整编74师报了仇却伤了元气

但蒋介石却不甘心就此罢休,苏北解放区一日不夺回,就一日睡不安寝。

1946年11月底,为了给即将召开的伪“国民代表大会”壮声势,蒋介石决定对苏北解放军再次发动进攻,一共派出12个整编师,分四路进攻苏北。其中涟水一线的主力仍是张灵甫的74师。张灵甫所率部队,比上次还多了一个旅,共5个整编旅近4万人。

陈粟首长决定在宿迁以北先围歼敌整编69师、11师。涟水方向只留主力6师等部队, 约2万多人,拖住张灵甫。

这个决定,从战略上说没问题,打仗从来都是要顾全大局的。但在局部上,却注定了6师的悲剧性命运。

固守涟水,6师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敌不过74师,这仗从理论上说必然要失败的。但英雄的6师正是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打出了令人惊叹的战果。

张灵甫吸取了上次进攻涟水县城正面久攻不克的教训,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两个旅进攻废黄河南岸。

张灵甫另率3个旅的强大兵力,绕到城西,进攻防守薄弱的侧翼。由于之前6师指挥部判断失误,城西只摆了两个团的兵力。结果打了不到半天,西门破防。

6师不得不把兵力转到西面反击,结果城南的两个旅敌军也乘势突击。涟水城城门被攻破!

打到这里,不得不说,整编74师无论整体指挥还是战斗力,都是极为强悍的,连佯攻的兵力都能积极行动,变佯动为主攻。

王必成此时已经把全部预备队投入战斗,但在巷战中完全顶不住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的国军,最后不得不红着眼命令各部退出战斗,分散突围。

第二次涟水战役持续两周,国共双方均伤亡4000余人,涟水城易手。

王必成生平从没打过这么窝囊的仗,气得血贯瞳仁,目眦尽裂。后来他向陈粟长表态,打输了没二话,绝对接受任何处分,但请求日后再打74师一定让6师上。粟裕同意了他的请求,后来孟良崮大战,果然6纵(由6师改编)参与其中,报了一箭之仇。

但涟水战役并非全无意义。陈粟在宿迁以北全歼国军整编69师2万余人,蒋介石的爱将、69师中将师长戴之奇自杀。正是涟水战役的顽强战斗,以少量兵力拖住敌军最精锐的74师,换来了更大的胜利。

至于张灵甫的74师,两次涟水战斗,因为打得太过惨烈,战斗骨干大量伤亡,后续虽然很快补充,但战斗力已非昔日可比。后来孟良崮全军覆灭,其祸根正是在于二次涟水战役不惜血本的战斗。

0 阅读:0